国家储备林优化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3

国家储备林优化建议

张梓良

广州智森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广东省 510000

摘要: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家通过储备林建设,满足了社会对优质木材的需求。国家储备林通过对现有的林木进行改造培育,人工林集约栽培等多种方式,培育出了各类乡土树种,工业原料林以及大径级用材林和珍稀树种等。当前,我国的国家储备林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国家储备林建设,积极推动了林业供给侧改革的发展需求。但同时也要看到国家储备林建设在取得积极成果的同时,仍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国家储备林的优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国家储备林;现状;优化

引言:

从2012年,我国开始启动国家储备林项目开始,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职能分工管理明确的国家储备林建设机制和规范性的运行管理体制。目前,国家储备林在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通过政策以及发展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探索,使得我国的储备林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从发展历程来看,由于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在取得积极成果的同时在机制构建、管理制度、投资以及财政配合等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国家储备林建设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国家储备林的管理水平,并且优化国家储备林建设,从而使国家储备林建设更好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需求。

一、建设国家储备林的意义

(一)建设国家储备林有利于维护国家林木安全

进入新时期以来,生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而木材安全与国家生态安全则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我国铃木生产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木材总体产量不足,并且存在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同时木材,自主攻击能力相对较弱,这一系列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的解决,与此同时木材消费的刚性增长使得供需缺口持续扩大。目前,我国的木材消费对外依存度超过50%。近几年来受到国际木材交易限制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的原木进口阻力增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木材安全越来越关系到我国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要想有效维护我国的林木以及生态安全,必须提高自身的木材供给能力,因此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更有利于走出一条产能高效,经营规模适度且储备有序的安全之路。

(二)建设国家储备林有利于精准提升我国森林质量

木材作为生态转型的传统材料是现代化四大基础材料中唯一可以再生且可以降解也可以循环利用的绿色材料。从欧美发达国家的林业发展现状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越采越多越采越好,且自给自足的良性循环状态。从我国林木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森林资源虽然总体储量丰沛,但人均占有量不足。由于早期缺乏有效的规划,过于注重采伐而轻视林木培育导致林木资源透支严重。进入新时期以来,国家以生态建设为主,制定了一系列林业发展战略,这使得森林资源有所恢复,铃木数量也不断提高,但总体上森林质量仍然效益低下,这主要表现在林木储量低,中幼林比例相对较大,树种单一,珍稀树种几乎全面依赖进口[1]。基于这样的发展现状,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有利于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并且实现科学经营。国家储备林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布局,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快乡土珍稀树种和经营周期等方面的统筹与协调,借助一系列林木培育技术等,有利于逐步建成高效多功能森林。

(三)建设国家储备林有利于打赢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

当前,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国家围绕乡村振兴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在政策的支持下,国家储备林的建设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契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等一系列政策,可以给林农带来更多的收益,这不仅可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更能够帮助林农快速脱贫,稳定脱贫。首先,可以通过林地流转和林木收益,为林农增加收入。林农将手中的林地和林木资源转让给具有资质的承包商可以获得流转金。其次,可以参与项目收益。林农将手中的林地资源和林木流转出来之后,可以参与到国家储备林建设的相关工作中,例如可以进行林木抚育,除草,施肥等,这既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也可以为林农获得更多收入。三是可以依托国家储备林的建设,打造产业链条并且带来收益。林农可以参与到木材采伐,运输生产以及加工等各个环节,这样可以拓宽就业渠道,增加更多的收入。除此之外,国家储备林建设更能够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发展,全面激活林业生态、经济、文化等多种功能和效益,这样更有利于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从而达到乡土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

二、国家储备林建设以及管理的现状

国家储备林建设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出发点和根本任务在于提高林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木材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出发点在于解决生态安全和木材供需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生态安全与木材需求之间的平衡。现阶段,国家储备林建设和管理取得了积极成果,但其现状仍然值得深入探讨。

(一)规划以及管理制度需持续完善

国家储备林建设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的程度与水平。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对国家储备林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国家储备林在建设以及管理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进行创造性的改革。目前,越来越多的地区,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定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国家储备林优化以及改革措施,也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从管理方面的成效来看,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根据国家储备林建设发展的现状,采用的管理方法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发展策略,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因此,储备林的优化建设与管理需要进一步进行创新,完善储备林管理的方法,这样才能全面提升管理质量与水平。

(二)储备林建设和发展需强化认知

从我国储备林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储备林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其经济效益。储备林建设与发展需要有效的指导,也需要健全的管理机制。在完善的管理体制下,才能够围绕国家储备林建设制定一系列有效的发展措施,从而推动储备林的建设与优化。现阶段,储备林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储备林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储备林的长期管理以及管理体制完善等方面的内容。这导致储备林建设过程中重经济效益而轻视管理,导致储备林建设缺乏长期性,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2]。国家储备林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家储备林建设不仅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更需要长期的管理才能看到预期的效益。一般情况下国家储备领导周期在7~8年时间才能看到短期的经济效益。从相关数据分析,仅在2020年,我国的木材缺口就已达到2亿立方米。由于发展过程中轻视长期效益,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导致国家储备林建设可持续发展受阻。

(三)储备林建设和管理需加强投入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于环境和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储备林建设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人们对优质木材需求的关键性举措。国家储备林建设以及管理,对于区域经济城市稳定,乡村发展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家储备林建设以及管理工作中,需要结合实际加大管理资金以及管理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投入,这样才能从管理以及建设等各个方面入手,强化国家储备林的管理,达到优化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的目的[3]。现阶段,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仍然缺乏有效的人才做支持,同时对社会资本引入政府宏观调控指导等各个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加之储备林建设本身周期较长,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投入来维护储备林建设,这给当地相关部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四)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大,投入严重不足,开展工作困难

目前,我国国有林场的建设工作开展困难,其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农行的政策性贷款和政府的间接补助,因此投入成本不足,而在多种形式的引进方式下,所产生的效益并不能满足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造成了在建设过程中,各种成本投入过低。尽管国家出台了大量的政策,但由于资金不足,使得储备林地的建设不能正常进行。当前,很多地方储备林建设所需的各种经费都出现了缺口,而政府又要为其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又要为其提供贷款。由于财政无力进行项目建设,缺乏社会资本的支持,导致各地政府对储备林的各项投资出现了严重的缺口,从而影响了一期国家重点储备林的实施。

三、国家储备林建设管理优化建议及策略

(一)进一步明确国家储备林职责主体及建设目标

充分发挥储备林管理功能,明确管理主体和管理职责,才能更好的指导国家储备林的建设与发展。在管理工作中首先要明确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总体目标,把储备林建设从林业部门的单独管理行为提升到政府高度,这样才能持续完善管理机制并且提升管理水平,明确储备林建设资金来源以及管理方式等。进一步明确国家储备林建设以及管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立足于林木生长和发育的特征,以及木材需求等多样化因素,持续健全并且细化储备林管理工作措施[4]。管理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国家储备林建设以及管理的市场准入要求,资源整合机制,投资管理机制,考量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具体规模以及林木种类等等。最后,国家储备林建设以及管理需要细化储备林建设以及发展的具体目标。地方政府要在国家总体政策的指导下,根据本区域的森林资源现状、木材供需缺口,林木种类等实际构成情况科学且合理的测算国家储备林建设的规模,制定总体管理目标,明确林木资源储备种类等等。

(二)科学制定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

我们要按照"生态第一"的方针,因地制宜、科学地制定绥阳国家储备库建设计划,大力推广良田良种,根据不同的地域、气候条件,选用适合我国国情的珍稀树种和大直径材,以满足林业资源结构的结构需要。严格遵守全国植保制度,建设国家后备造林项目,严格执行全国造林标准。同时,要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为国家的森林资源项目做好技术保障。

(三)打造更加多元的市场融资格局及模式

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融资的主要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融资和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政策,同时依靠政策性金融信贷机构的支持,才能够满足国家储备林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从实际情况来看,可持续发展金融和政策性信贷主体资金能力等方面的约束,导致信贷资金相对欠缺,却无法很好的进入国家储备林建设市场。现阶段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对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投资收益水平认可度不高,仅靠可持续发展金融政策和现代资金,无法解决储备林项目建设的金融资金缺口。针对这样的现状,要加大中央投资补助范围,构建完善的信贷政策,满足国家储备林建设对资金的需求。其次,国家储备林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开发性金融引导积极运用PPP模式,通过商业银行和社会资本的引入,建立以政府财政为主导的,以市场运作和协调促进的投融资格局。通过多元化的投融资手段,积极探索资金信托股票等多种渠道,筹措国家储备林资本。另一方面,积极完善项目收益回报机制,完善项目可行性缺口的补偿制度,为国家储备林正常发展和管理提供资金方面的保障。最后,持续优化国家储备林政策体系,构建更加健全的信贷补贴机制,完善林权质押机制等,通过多种优惠政策的支持,缓解国家储备林主体配套融资的压力。

(四)持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首先,要完善国家储备林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国家储备林后期运营以及监督管理措施等。尤其是国家储备林建设中涉及的维护、监督运营以及木材采伐管理等方面的法规。法律法规的制定需要清晰明确,且具有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明确法律法规还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国家储备林建设的现状持续完善相关树种目录等,指导国家储备林建设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健全相关配套机制,明确经费保障途径,强化地方政府和地方力量的支持解决管理单位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相关单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储备林工程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5]。其次,为了持续完善各类管理组织以及科研机构和林场科研力量等方面的优势。管理机构以及相关单位要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加强与大学的合作,发挥各方科研以及人才等各个方面的优势力量,持续完善国家储备林建设的科技支撑体系。依托第三方组织,对市场信息进行全面而及时的评价,构建安全指标和运行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推进储备林基地建设以及管理和科研投入等各个方面的完善。最后,为国家储备林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通过与大学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为国家储备林建设培养人才,持续引进,具有高素质专业化的综合性人才,进入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中的,这样才能通过完善人才支持,加强人才储备,推动国家储备林建设与优化,促进国家储备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五)完善项目收益回报机制

一是要保证工程本身的造血机能和资金流动,适度降低资金的可能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工程的收益分配制度;二是通过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式,以木材采伐、林下经济、旅游、林产品加工销售、碳汇等方式来实现项目的资金流动,实现企业的自我造血和资金的良性流通,增强项目的偿债能力;三是大力推行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林管理技术,以大直径和长时间的方式进行培植和储备,确保企业的长远利益。

结语:

综上所述,国家储备林建设和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经济以及人们对优质木材需求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储备林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持续优化完善,这样才能推动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长远发展。在储备林建设以及发展和管理工作中要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采用有效的管理方式,并且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强化资源储备以及人才储备和科技储备等,这样才能满足现阶段我国储备林建设的整体需求,推动储备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方春英。贵州省国储林建设发展指南之战略篇:国家为什么要建设储备林?[N].贵州日报,2020-04-20.

[2]姜喜麟,秦 涛.国家储备林运行管理机制分析与优化建议[J].林业资源管理,2018(05):08-12.

[3]黄 倩.国家储备林运行管理机制分析与优化建议[J].南方农业,2022(06):63-65.

[4]蓝小丹.国家储备林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绿色科技,2019(13):219-220.

[5]余宝凤.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中需注意的问题及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21(12):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