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与PICC在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静脉留置针与PICC在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对

 徐竹 

绵竹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医院   618200

摘要:目的:肿瘤患者行静脉治疗时采用静脉留置针及PICC两种不同的方法,通过对比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带管舒适度、活动受限情况了解二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为时间范围,选择在我院采用静脉治疗的104位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前者在研究过程中采用静脉留置针方式进行治疗,后者在研究过程中采用PICC进行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带管舒适度、活动受限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各项情况优于对照组,但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PICC的应用效果用于静脉滞留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PICC;肿瘤患者;静脉治疗

静脉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在该过程中会使用一些化学药物、需进行长期的、反复的穿刺,所以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治疗。在以往的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常会使用静脉留置针,虽然其可进行静脉通道的建立,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所以相关专家及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推出了微创性中心静脉置管方法——PICC。为了解PICC的应用效果,了解静脉留置针和PICC哪个更加安全、便捷,本院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对研究结果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为时间范围,选择在我院采用静脉治疗的104位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划分为两组,各组一般资料如下:

对照组:男33人,女19人,年龄处于32岁~67岁之间,平均50.66岁。

实验组:男17人,女35人,年龄处于34岁~68岁之间,平均57.33岁。

在开展研究活动前,已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深入交流沟通,且在其同意后签订了相关协议。此外,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发现这两个小组的患儿的资料无太大差异,即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静脉留置针方式进行治疗。具体而言,医护人员按照标准选择前臂的静脉血管为穿刺部位。在选好穿刺部位后,需及时利用酒精进行局部消毒。然后,进行静脉穿刺。回血后,可继续推进静脉留置针。最后,利用无菌透明敷贴进行固定。

实验组:采用PICC方式进行治疗。具体而言,医护人员需按照相关标准对患者血管情况进行评估,然后选择适合的肘部静脉为穿刺部位。一般情况下,需优先选择贵要静脉,其次为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应当在平卧位下进行,在测量插入长度后进行消毒。铺好无菌治疗巾后,以14º~28º的穿刺角度进针。回血后,需及时松开止血带,并轻轻按压血管上方,退出针芯、插入导管。在导管达到第一测量长度时,需要求患者头部靠近上肢,并将自己的下颌紧贴于锁骨。在导管送至相应长度后,及时移除针套与导丝,并对输液接头进行连接。之后,需覆盖无菌纱布、并利用无菌透明敷贴进行固定。最后,需拍胸片确认导管是否处于正确位置。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带管舒适度、活动受限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软件:SPSS21.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x±s表示,行t检验

计数资料:百分数(频数),行x²检验

若P<0.05,那么就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对比

对照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的人数为47,成功率为90.38%;实验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的人数为49,成功率为94.23%。实验组患者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相对较高,且P<0.05。

2.2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置管时间为3.67±1.82天,实验组患者的置管时间为156.73±16.57天。相较而言,实验组患者的置管时间较长,且P<0.05。

2.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P<0.05,详见表1。

组别

人数

局部渗血、渗液

导管堵塞

导管脱落

静脉炎

疼痛

对照组

52

14(26.93)

13(25.00)

4(7.69)

23(44.23)

19(36.53)

实验组

52

5(9.62)

2(3.85)

0(0.00)

3(5.77)

0(0.00)

5.697

9.673

5.254

20.151

5.76

P

0.016

0.002

0.021

0.000

0.021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2.4两组患者的带管舒适度及活动受限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带管舒适度及活动受限情况优于对照组,且P<0.05,具体如表2。

组别

带管舒适度

活动受限

A

B

C

对照组

15(28.85)

19(36.53)

18(34.61)

35(67.30)

实验组

44(84.61)

5(9.62)

3(5.77)

5(9.62)

29.907

P

0.000

表2  两组患者的带管舒适度及活动受限情况对比

3.讨论

静脉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在该过程中会使用一些化学药物、需进行长期的、反复的穿刺,所以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治疗。在以往的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常会使用静脉留置针,虽然其可进行静脉通道的建立,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所以相关专家及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推出了微创性中心静脉置管方法——PICC。为了解PICC的应用效果,了解静脉留置针和PICC哪个更加安全、便捷,本院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本次研究中,一共有104位研究对象,实验组52人,对照组52人,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各项情况优于对照组,且P<0.05。也就是说,PICC的应用效果优于静脉留置针。因此,医院在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时,需将这一方法的应用重视起来。如此,便可减轻患者的躯体痛苦,为肿瘤患者静脉治疗提供保障,延长患者的寿命。不过,PICC对医护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所以医院需尽可能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并使其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利用业余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有效学习。

结语:综上所述,PICC的应用效果优于静脉留置针。因此,医院在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时,需将该方法的应用重视起来。如此,便可减轻患者的躯体痛苦,为肿瘤患者静脉治疗提供保障,延长患者的寿命。不过,PICC对医护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所以医院需尽可能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并使其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利用业余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彩凤, 牟春山, 张焕,等. PICC置管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18):2.

[2]李青兆. 颈内静脉置管与PICC管在肿瘤患者中化学治疗的应用比较[C]// 中医药现代化及其实施对策学术研讨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 2005.

[3]刘凡平, 王晓红, 韩美英,等. 外周静脉留置针与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病人中的应用对照研究[C]// 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csco学术年会. 2011.

[4]史霞, 王燕华, 赵亚丽,等. 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J]. 甘肃科技, 2020, 36(12):3.

[5]赵雁红. 肺结核患者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与盲穿法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对比研究[C]/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9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