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中关于建筑设计的形式语言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建筑学中关于建筑设计的形式语言探讨

董才鑫

武汉天华华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现代人对建筑的环境有了全新的要求,不单纯只是物质的层面级的需要,也越来越倾向于情感层面的需要。本文从建筑中情感化角度出发作为探讨的重点范围,从建筑文化和情感表现的历史情感和象征意义以及审美性质、材料等多个角度作出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建筑设计;情感化;形式语言

由于结构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深入研究建筑空间及其结构语言具有重大意义。这项问题的研究,将会更进一步地提高人们对其空间结构及其形态与语言的掌握能力,进而更有效优化建筑学的整体发展效应。

1.建筑学与生态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迅速增长,以及城市人群的猛增,薄弱的自然环境早已无从承载大量钢筋混凝土的涌入。因此建设学成为城市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首当其冲地应该加以反省。怎样将环境认识融于现代建筑学,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实现城市可持续开发一直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以自然环境为本,注重生态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建筑思潮已重新出发引导着新世纪的建筑学方向。而建设风貌与创作思想的改变,必将促使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与环境认识成为一种更加有机的统一。

2.建筑学与建筑文化

在经济国际化、文明趋异性的世界语境下,呼唤更有内涵的建筑物和城市。而全球各大城市的同质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在同样的钢筋混凝土,同样的高楼,同样歌舞升平的繁华商业区,现代化城市发展已经成为冷冰冰的牢笼,完全缺少了精神的滋养和底蕴的支持。再繁华的城市外表,再绚丽的灯光都不能掩盖城市在精神文化中的苍白无力。就如同人造美女一般,现代化城市已经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逐渐丢失了自己。现代化城市发展必须作为满足个人的精神需求而出现,需要企业的迅速成长、设施的完善,也需要更有人文内涵的滋养与沉淀。衡量一座城市的优秀,并不意味着五光十色的商圈,而城市文化内涵更应该成为城市社会价值和城市品位的集中体现。正如西安建筑厚重的古都氛围,京城长安街浓烈的政治气氛与杭州山光水色的历史传统文化气脉相通,其精神也理应作为一座城市的象征。

3.建筑形态特征展现方式

3.1文化情感与象征性

当代的城市建筑群,必然有一种特色——体现新时期的特色。建筑设计师力求设计简约的现代建筑,但又要对城市的空间轮廓、人行道设计和繁华地区的传统建筑都有联系。设计者的所有主要任务就是把城市建筑设计的具有年代感,更具有当代的思想。把传统文化与情感化设计理念融合到现代城市生活中去,从而使建筑设计和人类最好地沟通并使城市文化最好地流传下去。

3.2审美性

城市建筑设计基本上是一种设计问题。人们的目标就是使一切的建筑以一个比例的整体和谐的形式,与人相适应。而各种细节的设置则要使人和建筑物之间的联系,显得既方便又愉快。因为,人们所设计的社会结构并没有去代替生命,而是为了给生命个体提供更适宜的生活状态,并能够保存和哺育生命个体。人类现在的心理特性和情感方面,所做的并没有人们在保护人类生活需求和美好体验方面所做到的那样好。所以,尽管人类理性的生活需求是固有的美,但它还没有完全,还需要有美,是人类自己的意志才能产生的美。

4.建筑材料情感表达

4.1石材情感特征

石材是很美的物质。它给人以经久不坏的印象,它也有着可触知的特性,但关于触感,并非说一定要走过去接触它,而只是你觉得如果你不去接触它会有的感觉。石头的丰富形态,能够赋予建筑一种温暖、充实、丰富的感受,并避免了抽象化。因为现代材料的性质倾向过于抽象,而现代的东西也大都是带有更复杂的标准化特征的,所以偏向于更加抽象。但和抽象性质相反的物质却更加得到人们欢迎,所以石头也能够帮助人们创造充满情感性的生活环境。

4.2玻璃情感特征

玻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信息透明度高,能够在设计师使用时展现巨大的吸引力,但是在美学上玻璃还是有不能忽略的缺陷,那就正是由于它的表面刚硬、脆薄、光滑,如冰一样而没有亲切感。所以有的人就提出,这种缺点应该通过适当的艺术加工去克服,但是,玻璃的表面没有人情味和具有疏远性也是其自身的、固有的特点,这也就是玻璃的优点正是由于认识了这一难以克服得其固有特点,所以设计者们在实践中就逐渐寻找了一些办法从外部加工来补其缺陷,更倾向于将玻璃与其他材质组合起来。在单独应用中,就可以把过去不带装饰的方式,把表面加工为图形的抽象形式。对于玻璃,设计者更应重视它的“表皮”所带来的功能,将承载玻璃的金属板材减少得尽可能地少。而不以玻璃的其通透性为主,而更加关注其反射性,并突出强调“表面”的特性。让玻璃看起来就更具有人情味,被设计者们广泛使用了。

4.3混凝土情感特征

混凝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并且在使用技术方面也比较多样化。建筑中所使用的材料是清水混凝土,建筑的纹样自由而和谐,不十分艳丽,却多了一份宁静,与现代的人类崇尚自由的生活思想契合。当看到了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光的教堂”,一股强烈的感动油然而生,震撼于它所使用水泥创造出来的建筑的精神力量,从它的混凝土建筑中人们也可以发现那份心灵的宁静,和超越于世间的建筑感。

4.4金属材料情感特征

金属材质也是在近代建筑设计中使用最普遍的材质。通过很多种的工艺,能够赋予金属材料人更丰富多彩的情感。适用于现在的高度机械化进程中的现代社会,简单并带一股冷漠的感情。但是只要进行一点科技上的配套,有时候也会让人更有亲近感。如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整体结构为灰色的钢构,而裸露的钢构就形成了整个建筑设计的整体观感。特殊的造型再外加创意寓意——孕育命运的“巢”,可能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期望,也拉近了使人们和这些相对冷漠的庞然大物之间的差距变近了。

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更是建筑工程的主要载体,是人们进行任何制造和工程设计行为的必需条件。客观上讲,建筑材料的物质性确定了人不能凭借主体的意志去改造它,但同样它又能激发人的主观感受,使房屋本体更为情感化。

建筑师是为人类提供一种合理的生存生活空间而出现的,因此应该以完整的视野来考察建筑空间、环境、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对建筑空间作出更全面地调查和评估,从而创设出一个一切为人的社会环境,让建筑的情感性深入到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去,而这样“情感性建筑”就可以源源地不断产生。

结束语

情感性建筑设计已经成为艺术家的一个美好理想,也成了建筑文化的一种向导,因为设计者们必须重视建筑文化内涵的空间化,使人们的心灵能够在建筑空间中自由栖息,所以要非常重视建筑和自然间的和谐相处,而身为每一个设计者,必须参与并了解每一座城市的建筑文化。综上所说,由于建筑设计学的整体空间及其形态表达语言关系到许多问题,因而对其加以深入研究剖析,这对建筑设计学的理论实践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而在今后的建筑设计教学实践中,应当加大对其空间设计以及形态表达语言的程度,更加注重建筑设计学的总体效益,以达到利益最大化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龙虎. 浅析“透明性”架构下建筑设计的形式语言特征[J]. 明日风尚,2022,(18):143-146.

[2]王龙. 现代语言哲学视域下传统建筑形式语言的现代表达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2.

[3]魏娜. 高等建筑教育方法论重构建筑学新体系——基于宾夕法尼亚大学“高等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的反思[J]. 建筑师,2021,(05):100-111.

[4]王煜. 曲尽其妙——形式语言视角下非线性建筑设计的美学分析[J]. 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08):6-7.

[5]巫思颖. 浅谈形式语言在赖特有机建筑中的设计运用[J]. 西部皮革,2021,43(02):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