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健脾和胃方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疏肝健脾和胃方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秀男 [1]

(无锡市锡山区中医医院药剂科,江苏 无锡 214194)

摘要:目的:观察对慢性胃炎患者予以疏肝健脾和胃方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选择于2021.10~2022.10就诊于无锡市锡山区中医医院的慢性胃炎患者53例,随机方法分组观察,26例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者纳入对照组,27例予以疏肝健脾和胃方加减治疗者纳入试验组,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较佳(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试验组治疗后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胃泌素均明显较佳(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予以疏肝健脾和胃方加减治疗效果突出,建议推广。

关键词:慢性胃炎;疏肝健脾和胃方;加减治疗

在临床上慢性胃炎作为一种高发病率的疾病类型,具有复杂的发病原因,比如自身免疫、饮食习惯不良、感染幽门螺杆菌等,该病极易复发、迁延不愈,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1]。在临床治疗中常规治疗为西药治疗,但是极易复发,长时间用药还会发生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中医药治疗在近些年来优势越来越明显,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我院经治疗实践发现疏肝健脾和胃方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本研究选择于2021.10~2022.10就诊于无锡市锡山区中医医院的慢性胃炎患者53例分组分析,对其治疗效果进一步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选择于2021.10~2022.10就诊于无锡市锡山区中医医院的慢性胃炎患者53例,随机方法分组观察,26例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年龄,(46.15±6.05)岁(32~72岁),性别,15例,11例女,病程:(6.15±2.10)年(1~10年);27例予以疏肝健脾和胃方加减治疗者纳入试验组,年龄,(46.23±6.08)岁(33~71岁),性别,16例,11例女,病程:(6.23±2.15)年(1~10年),可比性分析结果:2组比较结果显示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西药常规治疗,予以莫沙必利片,口服用药,每次5mg,每天3次;多潘立酮片,口服用药,每次10mg,每天3次;针对幽门螺杆菌呈现阳性者,予以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均口服用药,前者每次0.5g,每天2次,后者每次1.0g,每天2次,共进行6周连续治疗。试验组则予以疏肝健脾和胃方进行加减治疗,中药方: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茯苓、半夏、柴胡均15g、砂仁、升麻6g、陈皮、佛手、连翘、炒黄芩均10g,大枣5枚、生姜3片,依据症状进行加减治疗,大便稀严重者,将连翘去除,将车前子30g加入;严重疼痛者,加入郁金香15g、延胡索30g;恶心、呕吐者,组方中增加竹茹10g、佩兰10g,每天1剂,分早晚口服,进行6周连续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临床疗效,经胃镜检查病灶程度轻微或消失,充血和水肿改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经胃镜检查病灶程度下降或基本消失,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充血和炎症水肿有所改善为有效,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对比临床指标,包括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胃泌素。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选择SPSS23.0进行分析,t对计量数据(±s)开展验证,符合正态分析,X2对计数数据[n(%)]开展验证,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标准。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较佳(P<0.05)。

1 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

27

10(37.04)

9(33.33)

7(25.93)

1(3.70)

26(96.30)

对照组

26

2(7.69)

6(23.08)

10(38.46)

8(30.77)

18(69.23)

X2

6.883

P

0.009

2.2 对比临床指标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试验组治疗后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胃泌素均明显较佳(P<0.05)。

2 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sIgA(ng/mL)

IL-8(ng/L)

CRP(mg/L)

胃泌素(pg/m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试验组

27

2.70±0.21

1.56±0.13

34.55±7.45

19.01±4.70

8.73±2.25

5.13±1.20

98.72±25.01

139.05±22.40

对照组

26

2.68±0.18

2.08±0.12

34.50±7.43

23.45±6.35

8.70±2.22

7.45±1.35

98.80±25.04

125.20±23.55

t

0.372

15.116

0.024

2.901

0.049

6.618

0.012

2.194

P

0.712

<0.001

0.981

0.005

0.961

<0.001

0.991

0.033

3 讨论

慢性胃炎具有较长病程、极易复发,症状主要为胃黏膜充血、嗳气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相关研究表明

[2],炎性指标在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炎症因子升高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会使炎症反应加剧。常规西药治疗效果有待提升,中医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较佳(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试验组治疗后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胃泌素均明显较佳(P<0.05),证实了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可促进治疗效果提升,可改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胃泌素指标,主要是由于:疏肝健脾和胃方在中医上归属范畴为“痞满证”,致病原因为因情志、饮食、外邪等造成脾胃不和所致。进而予以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对胃、脾、肝共调,可发挥健运脾胃、疏肝理气的作用,以患者具体病症为依据对中药合理增减,进而发挥对症治疗的效果,可促进疗效提升[3]

综上所述,对慢性胃炎患者予以疏肝健脾和胃方加减治疗效果突出,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秀英. 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老年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 内蒙古中医药,2022,41(8):22-23.

[2] 余维微,曾耀明,蔡宗宗. 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5):162-165.

[3] 张俊桥. 疏肝健脾和胃方剂治疗老年慢性胃炎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0,34(6):125-129.


[1] 作者简介:王秀男(1993—),女,江苏省无锡市人,硕士,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23910109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