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方面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建筑施工方面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毛仲举

62280119780228181X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建设发展速度相当快,建设工程规模越来越大。由于材料低,施工方便,承载力大,装饰性强,混凝土结构得到了广泛应用。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技术问题。一旦裂缝形成,特别是裂缝出现在重要的结构部分,就非常有害。由于降低结构耐久性、削弱构件的承载能力、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大量混凝土裂缝、减少混凝土表面的蜂窝表面是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建设;大体积混凝土产生原因施工方法

随着引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大规模混凝土体积大,混凝土裂缝引起的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导致工程可靠性下降,工程造价下降。为此,加强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在我国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的比例越来越多,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对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大体积混凝土的重要性

1.1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

目前,质量混凝土没有明确定义。根据各国相关规范和专家对质量混凝土的理解,最小截面尺寸在1m以上的混凝土结构。采用了相关技术措施,变得非常大,需要完美地处理温差。合理解决温度应力,控制裂缝展开的混凝土结构。

1.2大体积混凝土的特性

结构比较厚,混凝土量也比较大。不仅工程条件非常复杂,施工技术要求很高,水泥水化热比较大,容易引起结构的温度变形问题。大体混凝土对平面大小有一定的限制,并规定了一定的截面和内外温度。平面比较大,产生的约束作用温度越高,温度控制越差,温度应力过大,混凝土能承受的拉力极限发生时就会出现裂缝。

2.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问题

2.1水泥水化热

反应,一般水泥在水合中会释放很多热量,但体积大的混凝土结构横截面厚,表面系数相对小,所以水泥产生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时不会轻易损失。这样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不能及时散发,堆积得越多,内外的温差就越大。混凝土的结构表面可以自然释放热量,所以事实上内部温度是最高的,基本上出现在肿胀后的前3~5天。

2.2收缩裂缝

在混凝土放热凝固的阶段,体积减小,体积大的混凝土的这种收缩非常明显,一旦收缩被绑在外部,混凝土内部就会出现相应的收缩应力,如果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拉伸极限,就会出现混凝土收缩裂缝。主要由于混凝土用水量、水泥用量及其品种,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的收缩量相对较小。

2.3外部温度变化

体积大的混凝土在施工阶段,温度会随着外部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气温骤降会大大增加内外层混凝土的温差,这对体积大的混凝土非常不利。温度应力是由温差引起的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差越大,温度应力也越大。另一方面,在高温下,大容量混凝土不易降温,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一般可达60 ~ 65,延长期较长。因此,必须采取温度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

2.4塑料收缩

如果水泥活性大、混凝土温度高、水材料低,分泌物就会减少,表面蒸发了大量水分,不能及时补充,此时混凝土还处于可塑性状态,一点拉力就会导致裂缝的出现,裂缝出现后体内水分蒸发迅速加快,裂缝增大,则注入混凝土后要及时覆盖。

3.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3.1混凝土设计质量

混凝土的设计效果和施工有直接关系,需要对配合比进行细致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增加结构筋,防止裂缝问题,避免结构突变引起的应力集中引起的裂缝现象。在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的部位要设置暗光束等进行保护,提高拉伸强度,合理浇筑。

3.2施工技术

体积大的混凝土的施工中要留下一些洞,保持冷却速度。对于大型设备,可以使用分层浇筑的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制约因素,而且冷却、混凝土浇筑振动、密度、拆除后混凝土表面温度迅速下降,并尽可能采用两次振动技术,改善强度,提高开裂性。

3.3混凝土配合比控制

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都会产生裂缝问题,因此在混凝土的配合比阶段尽量使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山楂、山石。使用WG-I高效复合防水剂,通常将超凝固时间控制在一天左右。另外,加入粉煤灰代替水泥,可以最大限度地减缓水泥混凝土强度的增加,减少水化热造成的不利影响。

3.4表面处理工艺

混凝土表面的泥浆很厚,肥皂水现象很严重,必须仔细处理,超凝后出现裂缝,可以进行二次爆破,不能早迟到。

3.4温度调节

要调节好温度,内外温差必须在25以内,要降低涌出的温度,必要时可以使用窗帘盖住水泵管。为了防止表面的快速散热,最终凝固后可以设置温室,达到保温养护的目的,消除温室后浇水养护,达到保护的目的。

3.6次振动

混凝土的振动应尽量避免泄漏。要成为新泵出的混凝土和上斜坡混凝土

充分紧密结合,严格控制振动时间、移动距离,保证插入深度,提高混凝土质量。

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4.1完全分层:

也就是说,第一层全面肿胀完成后,再次倒入第二层。此时,一层混凝土尚未初期凝固,必须逐层连续浇筑,直到完工。采用这种方案的话,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一般不能太大,施工时最好从短边开始,沿着长边推进。如有必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注入。

4.2分段分层:

浇混凝土的时候,先从底部开始,倒入一定的距离,然后倒第二层,这样依次向前倒其他各层。由于总层数较多,浇在顶部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尚未凝固,第二段中可能依次浇上一层。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需要供应的混凝土较少,没有第一个方案那么集中。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厚度不大、面积或长度大的工程。

4.3倾斜分层:

需要坡度的坡度小于或等于三分之一,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的三倍,这是很好的选择。混凝土从浇筑层底部开始,逐步向上。

结论:

随着我国建设的加快,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现代建筑工程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工程项目对混凝土供应的要求不断增加,这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发展背景。首先要严格施工方法和规范,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周期和成本,降低建设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力保障。只有不断应用和改进,施工技术才能真正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强.如何有效的控制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3

[2]王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的运用和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3]蔡敏.大体积砼无缝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1

[4]徐向华.浅析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底板冬季施工技术[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