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发电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水利发电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蒋海燕

浏阳市株树桥水库水电调度与灌溉管理所 湖南省 410300

摘要:随着人们对水利发电事业的了解越来越多,对其进行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水利工程虽能创造无污染、清洁的资源,但也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当水利项目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时候,我们就要采取多种措施,合理规划,精心施工,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文章着重对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发展我国水利发电技术做出贡献。

关键词:水利发电技术;生态环境;影响与措施

1.水利发电技术影响生态环境的特点

1.1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由于水利与发电技术的运用,牵涉到大量的工程建设,其影响面很广,对人民的影响也很大。以三峡大坝为例,三峡项目的实施,使得各河段的鱼种和数量发生了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扩展到了江河的中下游,乃至河口。

1.2影响时间的迟滞性

水利发电技术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早期的水利发电工程注重经济,防洪,灌溉,但是直到工程开始运作了数年,甚至数十年,或者更久以后,他们才会认识到这一工程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1.3影响效果的累积性

在水利发电流域实行梯级发展的情况下,由于各个电厂的生态和环境影响相互叠加,相互协调,使原本不那么突出的生态问题日益凸显。比如,葛洲坝水坝的修建使白鳃鱼和大鳃鱼的产卵地增加了1000多公尺。三峡工程竣工后,生态环境再一次改变,白鳃、大鳃的产卵场也将随之上移。

1.4影响效果的差异性

由于各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水电工程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差异的影响。比如,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建造大坝,常常会造成传染病的蔓延。在干旱、半干旱区,由于水土流失和水土流失,导致了水库的水土流失。

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第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规划、设计、施工、竣工等。第二,要注重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空间影响,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估。第三,要全面兼顾生态和环境效益,正确认识水利建设的正、负面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2.水利发电技术对生态环境的正效应

2.1具有减灾防灾的作用

水利发电最主要的生态和环境灾难是洪涝灾害和持续干旱。中国的历史上,洪涝灾害和连年旱灾,使土地、传染病、人口流离失所、社会不稳定,使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水利发电技术常常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御自然洪水灾害的作用。水库的调度能有效地调节河道的流量和水位的控制。通过对梯级水库的综合调控,可以提高应对洪水、干旱、盐碱等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还可以降低洪水、干旱对人类、动物、植物的伤害,降低水土流失,降低洪水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危害,降低洪水带来的污染和疾病的蔓延,为人民创造一个相对稳定和安全的生活和生产环境。

2.2具有改善局部大气环境的作用

利用水电建设的蓄水池,可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库对周边地区的气候有明显的改善,使无霜期缩短、温差减小、气温下降、湿度增大。相关研究显示,在水面之上,空气的透明度比大量住宅要高。表面的紫外辐射比地面要高。在高温季节,水库或水体的气温会下降一度,相对湿度会上升,会产生一个人造的湿地,从而使本地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2.3具有改善资源环境的作用

自然河流的水量因其季节性的改变而不能保证其灌溉面积的大幅度增长。水库建成后,可充分利用径流量,扩大灌溉面积,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收获率。水库的供水与灌溉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改善江河航运容量,发展沿海地区的经济。同时,由于水电开发,库区内出现了众多的港湾,为众多的水生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提高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增强了水库的整体功能。

3.水利发电技术对生态环境的负效应

3.1主要生态问题

水利发电技术所带来的生态问题,第一是对珍稀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的损害;第二,对陆地上的植物和动物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水电工程的兴建及其它的移民安置,会造成稀有的陆生动物栖息地的减少、破坏甚至丧失,对其生存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陆生珍稀动植物栖息地的面积已被摧毁或消失;第三,以三峡库区为例,三峡库区的自然植被因水电工程的修建而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草地、林地被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忽略的后果。最后,由于大规模的移民和施工队伍的涌入,地区传染病的蔓延或侵入也有可能。

3.2主要环境问题

滑坡、泥石流是水利发电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其次是由水库引起的地震。但是,从中国目前的监测资料来看,震级还比较低,所以影响并不大。第三个方面是土壤侵蚀,由于水库建设、移民安置等用地的不断发展,以及对植物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最后,水利发电的发展与建设会造成水污染。三峡大坝建成后,库区水流速度会变缓,水体富氧、稀释扩散能力下降,沿岸环境污染也会加重。各流域的有毒物质会在鱼类体内累积,从而对鱼类的生存造成威胁。

4.改善负面影响的措施

4.1发展水利工程特色模式

虽然水利发电工程为人民带来了好处,减轻了国家的能源紧张和其它问题,但是庞大的维修费用却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当前,要大力发展水利水电,三峡水坝就是一个例子。在保证防洪和灌溉的前提下,要发展具有特色的水利项目,并对三峡的建设进行了积极的宣传。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进行公路建设,完善基础建设,让三峡水坝逐步成为旅游观光的第一选择。三峡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其它水利项目也可以借鉴三峡的做法,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特色的旅游。

4.2进行生态环境保护

一般而言,水利建设会造成大片的耕地和房屋被淹。由于河道的阻隔,许多水生动物在繁殖季节不能迁移、繁衍,造成了生态灾难,如生物绝灭。比如,长江地区的中华鲟由于数量稀少而被列为国家珍贵的保护物种,三峡大坝的修建使得中华鲟鱼不能迁移和繁衍,所以目前中华鲟已经濒临绝种。这样一场巨大的生态灾害,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政府及有关当局必须对珍稀物种进行保护,兴建水族馆,并进行专业的饲养,以避免类似于生物灭绝的灾害。

4.3合理利用现代科技

当今世界,由于资讯科技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信息化和工业化相结合,对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和综合国力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众多的水利工程中,大部分的水利工程都有很多的缺点。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改造,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减少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其对人类和整个社会都有好处。

4.4培养先进的科技人才

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要想使中国的科技事业更上一层楼,就必须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并不断地发掘和培养优秀的人才。要勇于创新,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的新机制。有关部门要鼓励和扶持科技创新。在新的水利项目中,除了要有专门的人才外,还需要财政上的支持。要通过科技、金融、教育等方式来发掘人才。

5.结语

综上,必须正确、客观地了解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规律,以评价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发电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在建设水利发电工程时亟需考虑的问题。水力发电工程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干扰,但是,在保护中开发,采取多种措施,合理规划,精心施工,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使生态环境由不平衡状态逐步过渡到平衡状态。

参考文献:

[1]张科.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探究[J].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2022,32(04):45-48.

[2]徐海飞,赵微人,纪芸.基于河道健康生态系统和水量平衡的城区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4(06):99-105.

[3]戴会超,毛劲乔,蒋定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水沙生态环境调控研究进展[J/OL].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1-10[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