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体系下的建筑全周期管理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BIM体系下的建筑全周期管理应用

岳晓航

中建国际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4

摘要:BIM技术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不断完善,以美国为例,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已经达到90%以上,随着该项技术日臻完善,要进一步推动BIM4D向5D转化。我国在BIM技术发展和推进过程中逐渐与国际接轨,在建筑工程中覆盖范围逐渐扩大,要进一步对BIM技术展开研究,以更好的发挥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优势,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BIM体系下的建筑全周期管理应用。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管理;全周期

引言

现阶段,BIM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主要工具之一。建筑企业可以利用BIM技术进一步完善建筑设计、施工和造价等各项工作,相关管理人员也可以在BIM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管理建筑工程的各项事宜。因为BIM技术不仅能提高建筑质量和施工效率,还能有效解决传统施工中的一些问题。

1、BIM协同性特点

在项目策划的阶段,即需考虑是否需要BIM技术的介入。BIM技术在项目的策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各阶段,都有逐步深入地应用,为各方提供了一个宣传展示、信息碰撞、数据获取、分析运营的平台。从初步的方案,能够通过BIM技术展示出整体的3D效果;在设计过程中,有效改善业主、设计、施工等多方的问题碰撞沟通,从软件应用上帮助施工单位决策,运用三维模拟的方式减少各重点部位在施工过程中的错漏碰撞,有效地减少了后续的更正修改率,减少了设计、施工过程中的时间、⼈力、物力浪费,为各阶段设计、决策提供更为有效的模型依据。笔者站在设计的角度,在熟练掌握BIM软件之后,建模过程中能迅速发现其他专业对自身专业的影响。从简单的管线碰撞、机房排布,到深入的综合净高、造价算量,都是需要各专业设计从中配合调整,针对平面图纸再次审核,对图纸有效把关。最终,提供⼀版精确无误的三维模型以作为造价算量、施工指导文件。多专业处于同一平台作业,最后再进行整合调整,这便是BIM建模的一个过程。常规的CAD设计,未能做到协同作业,后置专业存在无法及时获取建筑平面提资的情况,也存在在一版图纸交付后,发现建筑底图不一致,未能及时有效的更新提资条件。而这,也是协同作业的一个优势,BIM技术通过同一平台,在设计⼈员习惯性的保存后,便能够在服务器端实时更新模型,各专业也能根据更新迅速修改自身设计内容,避免因提资节点滞后而导致图纸更新的不及时。

2、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应用的价值

2.1提高工程量计算率

建筑工程施工整体结构相对复杂,在施工前期准备中需要勘测的数据颇为庞大,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对数据的筛选和审核需要借助软件汇总的方式,程序相对繁琐,在建筑工程项目造价阶段,造价人员对图纸的分析能力对施工中成本控制会产生直接影响,二维模拟图形很可能会造成数据的精确度得不到保障。而BIM技术的可视化原理可构建出三维模型,造价人员通过三维模型,读图理解能力会得到提升,在计算机中输入对应的尺寸和高度等数据,系统会自动输出工程量,当测算结果符合量化标准即可进行物资采购。对BIM技术的应用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提高了数据的精确度,减轻了造价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难度。

2.2信息交互与协同管理

借助BIM技术构建的集约化管理模式,可提高建筑单位各部门信息交互的水平与协同管理能力。设计部门将施工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传输至数据库,BIM模型通过实时更新可以将数据变更信息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采购部门接收到变更的数据后将所需材料的价格和人力成本传输到数据库。业务部门接收到信息后拟定合同条款,再由管理部门对所有信息进行整合,可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建筑单位各部门信息沟通、共享、协同效率得以提高,分工合作能力更具有优势,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全周期管理应用

3.1协同设计阶段

在该阶段的应用模块主要有以下四个:三维建模、构件拆分设计、建立构件库和二次深化设计。利用这些模块可解决BIM设计软件间集成效率低的问题。在正式出图前,各专业设计人员应利用Planbar建立拟建方案模型,帮助建设单位相关人员和构件生产商了解设计意图,并最终敲定设计方案。方案确定后,设计人员根据建筑设计相关规范和建设单位要求,确定构件模数和通用尺寸,并利用Planbar生成基本构件库。将这些构件按照专业性质进行划分,形成结构构件库、门窗标准化构件库、机电管线的标准化构件库等。在深化设计模块中,利用BIM软件的可视化、参数化特点,设计人员可直接从构件库中选取构件,模拟组装项目模型,深化在预制结构与现浇结构节点和预制构件间的节点设计,大幅提升了设计效率。在现有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推进过程中,BIM技术的辅助也是十分有必要的。BIM模型的构建,也可促进业主需求稳定化,在多方对模型的审核下,确认建筑用途及效果,避免因图纸理解不到位而产生的二次修改,有效地减少了工作量。并且在模型确认的过程中,也保证了多方对于部分细节的确认,做到了全面审核,对设计作品的落成效果有了一个提前模拟的观察与评判。

3.2BIM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在进行BIM建模过程中,各专业均可对各项构件编码定位,各个构件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数据列表,在进行施工前通过建模模拟施工方案,用三维的形式完整体现施工流程,现场⼈员也可以此作为施工指导开展实际操作。同时模型也能够达到可视化技术交底的作用,通过模型可更清楚地了解到施工所需要预留部位等注意点。施工方通过对二维、三维的图面进行比对,对项目建筑所需的材料进行更精准的计算、采购,从而节约了物力成本。此外,BIM模型基于多专业在同一平台上进行设计修改,当设计数值发生变化时,相关数据会自动更新,避免了因为数据变更不及时造成的损失,确保设计内容可以精准地落实到施工过程当中。

3.3在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如前文所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协调性。理论上,BIM模型是基于各种信息和参数(比如设计方案、材料型号等)来完成构建的。因此,管理人员可以借助BIM技术来模拟并预测建筑工程的竣工时间,以合理调整施工流程、划分施工任务。如果施工流程不合理、施工任务的划分不科学,那么BIM模型将及时发出预警。也就是说,使用BIM技术能够助力管理人员分析决策,有效提高进度管理的效率。

3.4统筹管理

在传统的施工模式中,各施工部门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它们各自为政,以致引发不少施工安全隐患。为此,施工单位可以借助BIM技术来模拟施工现场,并借助互联网平台将相关数据共享给工程参与方及各施工部门。只要相关管理人员按时将管理记录上传到互联网平台,其他工程参与方就可实时查看并了解当前工程的施工进度等信息。由此可见,BIM技术不仅有利于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简化沟通流程、避免交叉作业等问题,还能助力施工单位进行更加高效的统筹管理,确保施工任务的有序推进。

结束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将越来越普及。为提高建筑行业发展水平要加强对相关先进技术的重视,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控制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集成式的管理模式符合当下建筑行业发展现状,随着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发展,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可观。

参考文献:

[1]张宗军,赵宝军,王琼,等.基于BIM生产协同管理平台的探索[J].山西建筑,2022(9):192-194+198.

[2]王责雅,任宪学,王广涛.基于BIM+ERP的建筑一体化数字化建设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2(2):33-34.

[3]岳乃华,于德湖.基于BIM与二维码技术的建筑构件追踪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20(4):96-100

[4]贾铁梅.在建筑工程管理中BIM技术实现的路径——评《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的应用研究》[J].工业建筑,2020,50(12).

[5]谢宇翔.区块链平台结合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