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技术管理及道路养护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道路施工技术管理及道路养护探讨

陈会玲

柘城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河南省商丘市 476200

摘要: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促使道路建设行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因此,道路建设行业应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积极学习先进的养护管控理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养护管控制度,促使道路养护作业能够顺利开展。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道路施工技术管理及道路养护措施。

关键词:道路施工;技术管理;道路养护

1道路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1.1路基施工

从事施工工作的相关人员在具体开展路基施工工作前,应了解并掌握当地的气候情况以及地理条件等各类因素,合理测量地基各项参数,最终根据设计图纸完成预备作业。例如,在布设控制网时,应始终确保导线、中线以及水准线处于相应位置,与设计图纸时刻保持相同。其次,要想防止道路在始终过程中出现沉降以及坍塌等各类状况,施工人员应根据图纸以及施工流程,选择质量更为优秀的填充材料,杜绝运用生活垃圾以及冻土等各类材料。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地基类型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施工方式。例如,地基类属于软土类型时,应使用排水固结方式,在道路两侧创设排水沟,确保各个路段的水分能够充分排除。除此之外,还应该重视CFG桩的作用价值,合理运用混凝土搅拌机等各类设备开展施工工作,或者选择各项性能较高的材料实施填筑作业,填筑层厚度不可超出30cm。最后,当完成填筑作业时,应使用重锤夯实技术夯实地基。

1.2混凝土配制

混凝土作为道路极其重要的施工材料,从事施工工作的相关人员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骨料大小以及水泥标号等相关内容。通常情况下,混凝土调配试验作业主要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通过分析道路各项参数确定最佳配比方式。其次,还要运用混凝土拌合设备开展搅拌作业,实时管控各项材料的加入顺序。例如,在具体开展拌合作业前,应先对设备实施清理作业,然后依次添加石子、水泥以及沙等各类材料,管控人员也应实时管控拌合过程。或根据防水、预应力、真空以及道路混凝土各种需求,优化添加顺序。从加水作业开始时,整体拌合时长不可超出30min,从而保证混凝土最终显现的强度以及耐久性能够达到相应标准。

1.3碾压施工

在对道路实施碾压作业时,应根据工程需求,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碾压机,并对各个阶段的碾压路段实施标准作业,并根据低幅高频、慢压等各类要求开展施工作业。从另一种角度而言,要想防止碾压作业过程中出现极其明显的车辙,应不断优化碾压方式,例如,在变换车道前,设备应停止运作,平稳、缓慢向另一条车道移动。与此同时,还应该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初压、负压以及终压等各个阶段的技术特征。将初压温度始重维持在140℃以上,终压温度也要超出80℃.例如,初压作业使用的设备通常以7~10t的振动压路机为主,要想促使路面更加平整,应对其实施二次碾压作业,并实时管控碾压检测作业,在开启震动后,应在第一时间内开启震动并实施负压作业,以此确保整体密实度能够达到预期标准。除此之外,终压阶段应选择8~20t的振动压路机或者轮胎压路机。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碾压速度以及碾压时长。最后,当完成碾压作业后应合理检测路面质量,并对其实施养护作业,如若当地气温较高时,应实施洒水作业,以此降低道路温度,如若气温低于5℃时,应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温方式。

2道路养护管理措施

2.1构建科学养护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重视构建道路养护对应机制,加强对道路养护的整体控制力度,养护工作在实施时,将养和护二者之间分离,推动全新养护市场机制的形成。并且养护应注重分级化的实现,进而使养护工作在开展时更具规范性。在构建养护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对现有的责任机制进行完善,应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积极开展对应考核工作,在此基础上,才能使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保证养护工作水平。同时,负责道路养护的相关单位,还需要重视和完善道路监督机制,通过结合多种不同的手段,如人工巡查、视频影响分析等,定期对道路的路面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准确了解造成道路路面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针对性地展开养护工作。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展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实现高效的道路养护管理,有效减少各种安全事故出现。此外,虽然当前中国道路管理部门下设立了对应的线路管理、专职养护处等部门,能够为道路养护工作提供一定支持,但是针对一些突发性的事件,在灵活处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针对这种在机构设置上不足,需要由道路管理部门积极地进行内部机制的更改和完善。通过设立对应的工作目标体系、任务体系,准确地对不同区域道路养护工作完成要求进行明确,将养护工作结合到人员日常工作制度中,确保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养护工作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2.2加强工作人员培训

参与到道路养护中的工作人员,应保证具有较高专业知识,重视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技术水平的提升。具体实施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针对施工人员进行养护知识培训,由专家讲授专业知识;同时运用定期方式审查工作人员实际工作情况,提升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工作能力。②促进团队工作模式构建。养护工作要想获得较好效果,就需获得协调能力、工作能力均较强的工作人员的支持;对于道路养护来讲,属于过程型工作,在不同阶段均需实施,涉及到预防工作、检测工作、维修工作、清洁工作、勘察工作等多个方面,只有各个团队之间进行有效配合,才能保证养护水平;除此之外,需注重引进养护人才,为道路养护顺利进行提供保证。③需要引导相关人员及时地参与专业学习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使其能够采用更加高效、准确的方式对道路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并且结合先进的方法,科学地开展道路养护工作。通过创新方法、结合新技术,保证养护工作能够获得最佳的效果。

2.3定期展开检测养护

首先,为了保证预防工作能够更好地落实在实际中,需要相关人员和部门,树立正确的预防养护理念,完善对应的防护措施,通过发挥出预防工作的实际作用,确保道路的整体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如建设道路后,要做好道路边坡的处理工作,强化边坡的坚实度,避免道路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问题。其次,需对道路实际受损程度以及具体承载力展开检查,将检查获得的数据作为养护工作在实施时的依据;同时,针对平整度、弯沉、构造和车辙指标进行检测,对道路性能形成全面认识与了解,实现养护的动态性管理。最后,需要注重对多种有效手段的组合应用,如可以采取建立道路监督平台的方式,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发挥出监督、检查的作用,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到网站中。这样不仅能够减少道路巡检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获得更好的养护工作效果,获得民众对于道路管理工作的高度认可和支持。除此之外,养护应注重运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运用,可以使工期得到明显缩减,也能使施工质量、施工效率有所提高。并且加强信息技术运用,推动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科学分析养护情况,保证养护工作在实施时的系统性。

3结语

总而言之,施工技术以及养护作业作为保证道路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了解并掌握各项施工技术的难点以及重点,增加各类资源的投入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养护以及施工计划,促使各项工作能够有着更为优秀的参照标准。此外,从事管控工作的相关人员应重视养护作业对于道路的作用价值,不断优化养护以及施工作业开展方式,安排业务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对道路质量实施检测作业,避免道路存在较多的风险隐患。

参考文献

[1]马立伟,杨忠华,江靖宇,等.市政道路桥梁养护施工管理措施研究[J].国际建筑学,2020,2(1):49-53.

[2]纪建华.市政道路绿化施工关键技术及养护措施[J].建筑·建材·装饰,2020(5):1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