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120院前急救与院内治疗无缝对接与患者预后价值的内在联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急性心肌梗死120院前急救与院内治疗无缝对接与患者预后价值的内在联系

何芳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150036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120院前急救与院内治疗无缝对接与患者预后价值的内在联系。方法:将本中心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收的急诊科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症转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50名,根据患者入院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发病到急诊所用时间、门-球比例、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6个月内生存数。结果:观察组的病发病到急诊所用时间明显更短,与6个月内的生存数存在紧密线性关系(P<0.05)。结论:120院前急救与院内治疗无缝对接能够明显减少患者从发病到急诊所用的时间,同时能够明显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120院前急救;院内无缝对接;内在联系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从发病到得到救治的时间是影响患者治疗预后的关键因素,120转运能够明显缩短患者从发病到得到救治的时间。同时,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多数医院都开展了急救资料数据共享,能够保证患者在发病后在获得治疗的时间明显缩短,对提高门-球比例有重要意义。但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120院前急救与院内治疗无缝对接与患者预后价值的内在联系研究较少。对此,本文主要将本中心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分析,详见下文所示。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中心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收的急诊科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症转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50名,根据危重症转运患者入院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在35-76岁之间,平均56.59±2.53岁;对照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在35-71岁之间,平均56.+66±2.55岁;两组患者年龄等资料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根据分组的不同观察患者从发病到急诊所用的时间,同时观察患者的门-球比例、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6个月内生存数指标。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表示为±s),使用SPSS20.0软件计算,如P0.05则表示对比存在明显差异

  1. 结果

2.1就诊相关因素与发病到急诊所用时间及其他各就诊相关因素的线性分析

观察组的从发病到急诊所用时间明显更短,与6个月内的生存数存在紧密线性关系(P<0.05),详见表1、表2所示。

1:就诊相关因素

组别

发病到急诊所用时间(h)

门-球比例(min)

住院天数(d)

住院费用(万元)

6个月内生存率

观察组

4.26±0.24

90.26±2.54

12.16±0.24

4.56±0.14

24(96.0)

对照组

7.19±0.15

98.19±1.15

13.21±0.16

5.13±0.17

20(80.0)

t

13.261

8.164

5.167

7.657

12.121

p

1.000

0.024

1.000

0.002

0.001

2:相关因素的线性分析

组别

天数

费用

门-球比例

生存6个月以上

r系数

0.01

0.03

0.13

0.38

p值

0.88

0.75

0.05

0.00

  1.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近年来受到群众生活方式、饮食、气候因素等因素的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逐年增长,需在患者患病后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我国胸痛中心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一般门-球比例在80min,提示目前我国的救治时间仍及较长,有较大的改进空间[1]。在既往临床干预中,我国通过绕行急诊措施的开展明显缩短了门-球比例的时间,但仍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分析多数患者就诊前事件可见,患者不重视胸痛现象较多,认为通过自行服药即可得到缓解,或采取休息的方式进行调养,这明显延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2]。而120院前急救则能够在第一时间观察患者的病情并分析严重程度,从而对患者开展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使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急救[3]。有学者研究发现,患者从发病到急诊所用时间的长短与患者远期生存率有着密切联系,120院前急救能够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治疗,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避免患者由于对病情不了解而延误治疗,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在接到患者后,通过120院前急救及院内治疗无缝对接则能够保证患者治疗的连续性,积极有效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控制,因此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预后[4]。但针对120院前急救及院内治疗无缝对接与患者的内在联系应采取更深一步的研究进行分析[5]

本文主要将本中心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分析,分析两者之间对患者预后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观察组的病发病到急诊所用时间明显更短,与6个月内的生存数存在紧密线性关系(P<0.05),由该项研究数据表明,120转运的措施开展能够明显缩短患者在发病后到得到急诊的时间,同时分析发病和急诊时间两者与患者治疗预后之间的关系可见联系紧密,表明120院前急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远期生存率。

综上所述,120院前急救与院内治疗无缝对接能够明显减少患者从发病到急诊的时间,同时能够明显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杨叶, 秦国良. 急性心肌梗死120院前急救与院内治疗无缝对接与患者预后价值的内在联系[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0, 8(10):3.

[2]谢丹丹, 李红凤, 袁女娜. 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 2019, 028(016):120.

[3]崔修岭. 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32):2.

[4]叶青松, 郝美仙. 院前急救与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有效性探讨[J]. 健康大视野, 2020, 000(001):221.

[5]林丰. 院前急救与胸痛中心无缝衔接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治疗效果[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