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慌!治疗心衰有办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1

别慌!治疗心衰有办法!

侯亚平

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500

心衰即心力衰竭,是心脏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具体表现。心衰发生后,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死亡。面对心衰时,一定要沉着冷静的分析患者病因、诱因,以便于及时对症处理,挽救患者生命。

一、什么是心衰?

心衰是因为心功能持续减弱所致,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心脏不能正常泵血,以致心排血量难以满足全身代谢所需,进而影响器官组织循环,引起呼吸困难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升高,由此所致的心衰发病率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中国心力衰竭蓝皮书2019年调查发现,5年内心衰致死率可高达50%。由此可见,防治心衰迫在眉睫。

二、心衰的病因、诱因

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梗死、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组织血供不足等原发性心肌损害以及心肌毒性药物损伤、甲状腺疾病、结缔组织病变、糖尿病等继发性心肌损害等,都属于心衰的基本病因。另外,心脏压力负荷过重、心室容量负荷过大,可持续改变心脏自身结构,影响心脏代偿能力,久而久之便会逐渐减弱心脏功能,从而引起心衰。

心脏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至终末阶段,最典型症状就是心力衰竭。了解心衰诱因,对指导临床科学诊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首先,感染是加重心衰症状的重要诱因,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因为感染会引起循环淤血,阻碍心功能作用的发挥;室颤、心房颤动、心跳减缓或加快等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高盐饮食、大量补液且补液速度过快,补充过多会增加心室负荷而诱发心衰;暴躁易怒、妊娠分娩导致体力过度消耗;血压控制药物、利尿剂的应用不当,也会在一定程度损伤心功能,增加心衰发病风险。

三、心衰的症状

心衰发生早期,临床表现并不突出,因为心脏储备功能会代偿心功能运转,达到弥补损伤目的。若病情持续发展,心衰不断进展,心脏储备功能无法维持心功能时,便会出现相应的症状表现,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气促等。病情不断发展,心衰症状也会随之加重。

心衰患者中以左心衰多见,有的患者会继发性右心衰,甚至全心衰竭。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的典型症状,发病初期,安静休息片刻,呼吸困难症状会得到缓解;发展到后期,平躺时会感到不能呼吸,只能端坐呼吸,甚至口唇紫绀、多汗、咳嗽、烦躁,排出粉色痰液。另外,排尿量减少、肾功能受损、心跳加快、运动减少、头晕、咯血、乏力等,也是左心衰常见的症状表现。

右心衰竭可导致呼吸困难、食欲不振、干呕、腹胀、颈静脉血管扩张、下肢水肿、双脚水肿并蔓延全身。发展到终末阶段,出现全心衰竭,兼具左右心衰症状,人体各个器官组织缺少血液灌注。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必须尽快送医就诊,立即进行急诊抢救。

四、心衰的治疗

药物、手术是临床挽救心衰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其中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拮抗剂、RAAS抑制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其中利尿剂是改善心衰预后的基础药,有助于排尿,从而降低心室负荷,但是应用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硝酸酯类药物以硝酸甘油为代表,能够促使血管扩张,减轻心绞痛症状。美托洛尔等β受体拮抗剂能够减弱交感神经活性,减缓疾病进展,控制病情变化,降低心衰致死率。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RAAS抑制剂,能够抑制血管收缩,减轻症状,改善预后。华法林抗凝以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等药物能够解决心功能异常收缩所致的血栓形成。

CRT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案,能够增强心室泵血功能,延长生命周期。除颤器植入可以预防心脏节律异常,一旦发现心脏节律异常,除颤器便会自动纠正,预防室颤,提高心衰患者的预后质量。心脏移植手术是解决难治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但是供体缺口大,费用昂贵,难以广泛普及。

五、心衰的预防

对于有原发疾病的患者,比如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变,一定要按照医嘱要求用药控制,每年定期复查。

一日三餐一定要少盐、少脂,适量补充水分可以预防水钠潴留,减轻心室负荷。

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发烧感冒,一旦出现流涕、咳嗽、胸闷等症状时,需警惕肺部感染。

日常生活中适当运动,循序渐进锻炼,量力而行,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抗病能力。切记不可剧烈运动,过度锻炼可能加重病情。建议个人根据自己的耐受能力,选择一种适合自己、让自己感到舒服的运动。

心衰对人体的损害极大,需引起高度关注,深入了解、掌握心衰的症状、病因、发展规律,明确心衰诱因,以便于针对性处理,改善心衰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