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状态与风险管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精神科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状态与风险管理措施

甘清霞

南京市佑安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211100

【摘要】目的:本文探析精神科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状态与风险管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入组样本选自在2019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本院精神科护理人员60名为研究对象,对比实施改革措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情况。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安全认知评分却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加强精神科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实施风险护理措施,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人员;安全问题的认知;风险管理措施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日益加剧,无论青年、中年、老年在这种高压环境下都极易患上精神科相关疾病,而精神科属于高风险类护理科室之一,患者在基于精神疾病的影响状态下,在治疗和护理期间会突然发生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以攻击行为较突出,具有极强的爆发性和破坏性,会对攻击对象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入组样本选自在2019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本院精神科护理人员60名为研究对象,其平均年龄(41.37±3.65)岁,平均护理工作年限为(7.21±2.14)年,学历:18名本科、29名大专、13名中专,其中2020年10月-2022年3月期间实施改革措施,2019年3月-2020年9月未实施改革措施,研究期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提到的相关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指标间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1.2.1常规组:为患者创建良好的病房环境,严格管理患者日常生活,避免意外和不利因素的发生,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实施用药指导、环境维护、安全监护、生活指导、饮食指导及健康教育干预等,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并适当予以患者心理护理,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患者社交能力【2】

1.2.2研究组:

(一)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状态: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法律知识、业务水平、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定期进行考核。同时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与规范的护理流程,注重细节,合理分配护理资源,以维护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利益,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

(三)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

(1)详细了解患者疾病史,及时对护理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加强巡视,排查病房设施方面的安全隐患,如病房内不能存在危险品,危险品应由专人负责保管,日常物品种类以及数量也要进行严格控制,以防止患者由于环境设施造成危险后果【3】。同时可以防止医护人员因患者用危险物品出现的锐器伤,和患者吞噬异物抠出异物被患者咬伤等伤害。对于病情不稳定以及具有自残、冲动倾向的患者可安置在重症病房,安排专人轮流看护加强人为监控,避免患者伤人毁物、自杀、藏药或出走,针对已经出现过自杀行为的患者,需要及时采取强制性约束措施。

(2)精神科收治的各种类型的病人中,除有丰富的精神症状外,有可能还同时伴有躯体疾病及传染性疾病,因此,要加强洗手、戴手套、口罩及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防护镜等应有的防护措施,防止出现患者血液、体液等溅洒而被感染传染性疾病,同时所有护理人员要进行预防性用药,包括甲肝、乙肝疫苗。

(3)及时的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有助于患者提升自己对病情的认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辅助治疗,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4】

1.3 观察指标

对比实施改革措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21.0 软件进行研究结果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n(100%)]表示,行x²检验。若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1. 结果

 表1  实施医护人员加强自我防护措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情况对比[n(100%)](x±s

组别

例数

抓伤

咬伤

针刺伤

传染病感染

认知情况评分

实施前

60

14(23.33%)

8(13.33%)

4(6.67%)

3(5.00%)

78.38±4.71

实施后

60

5(8.33%)

3(5.00%)

1(1.67%)

0(0.00%)

91.32±4.35

P值

/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3.讨论

精神科护理人员作为护理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不但要履行本专业的职责,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为精神异常、行为异常、思维混乱、无自知力的精神科患者服务,而且很多精神病患者情绪不稳定,极其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一点小事情的刺激就引发冲动行为,严重的还会发生攻击行为,导致护理人员发生被抓伤、咬伤甚至刺伤等,因此在对精神病患开展护理工作期间,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各方面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及法律意识,增强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再通过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模式。

经研究对比发现,加强精神科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实施风险护理措施,可使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显著降低。

参考文献

[1]王虞芳.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9):103.

[2]马红英,王剑英,赵淑芹,等.基于时间护理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9,55(7):424-426. 

[3]战鹰.临床路径在精神科精神分裂症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8):119.

[4]韩桂芳,周英,陈玉琴,等.信息-动机-行为护理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实行价值[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5):91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