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运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运用分析

张涛

身份证号码:370321196502141233  山东旭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土壤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到我国农业和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还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国家需要加大对土壤污染修复工作的支持和研究,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污染治理方法改善我国土壤污染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同时,也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污染土壤;修复方法;环境保护

引言

土壤污染物来源广泛,按照污染物进行划分, 无机污染是指工业污染、尾气排放、农业污染等导致土壤中放射性物质增加、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污染问题。重金属、盐、放射性物质、无机化合物等是土壤无机污染的主要物质,有机农药、酚类、洗涤剂、苯等是土壤有机污染的主要物质。使用联合污染修复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无机土壤污染和有机土壤污染问题。

1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就主要涉及范围来看,土壤污染主要存在于农业发展及工业建设两大方向。就当前土壤的整体污染情况分析,我国领土的土壤污染程度较高,尤其表现在经济发展较优的城市区域。尽管目前我国农业呈快速发展趋势,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不可避免的在土壤的使用中存在一定的污染现象,比如因未能有效管理或技术操作不当,导致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等,不仅影响农作物产量产出质量安全,更是对人们的健康有着潜在安全威胁。同时,处于工业矿区附近的土壤,更易于遭受污染问题,如若为农业土壤用地,则会加剧农作物的安全隐患,一旦误食被污染的农作物,则会造成疾病威胁,甚至出现较为罕见的疾病问题。此外,还有部分生态湿地存在大量污染物,对区域范围内的生物造成了一定的安全影响。工业工厂一般也是产出高量污染物的主要污染源,其在排放废弃物的过程当中,亦是扩大了污染范围,致使土壤污染物的种类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则逐渐滋生出混合型、复合型等污染特点,使土壤污染风险进一步加剧。污染的滋生与扩散,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呈现出城市向农村、局部向整体的形式不断蔓延,且污染力度逐渐呈基本的毒害污染转向混合型毒害污染的形式,导致污染源更是由土壤发展至其他方向,如养殖业、微生物等,对粮食、对人民都有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威胁。因此,污染土壤的管理与修复迫在眉睫,相关部门需加强管控力度,进一步优化治理土壤污染问题。

2土壤污染分类

2.1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农用化肥的运用,且我国重金属污染程度依然持续加重。从土壤内微生物的角度而言,其无法降解重金属,从而使得重金属长期于土壤内滞留,且不会大范围移动。重金属可通过水、植物等介质流入到人体中,进而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2有机物污染

由于多种化学杀虫剂在农作物生产活动中的广泛应用,造成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不断上升,其危害也在日益加剧。根据降解的难度可将有机污染物大致划分为两类:易腐性和难解性。二氯苯氧乙酸(2,4-D)和有机磷是最常用的可降解有机物,而2,4,5-涕酸甲酯(2,4,5-T))是最典型的有机污染毒物。

2.3复合污染

与前两种污染物形式相比,复合污染物污染重度更大,其具有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等交互性作用,并且产生的环境污染行为具体效应也会与前两种不同,存在更大的修复困难。一般而言,复合污染主要是源自于工业设施的污染,复合元素包括有机化合物、重金属、以及两者相结合等的污染,其中较为常见的复合污染有重金属复合污染、重金属与农药间的复合污染、石油烃类复合污染等。

3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运用措施

3.1物理修复技术

当下常用的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电动修复技术、玻璃化修复技术以及热脱附修复技术,这些技术都是利用物理原理来对土壤进行修复。物理修复技术相对来说处理效果好而且花费时间相对较短,但物理修复技术相对来说成本较高而且在修复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问题。热脱附修复技术是当前常用的物理修复技术之一,其对于多氯联苯类含氯有机物具有较高的去除能力,多环芳烃的去除率甚至可以到达 99.3% 以上。热脱附修复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能源燃烧所产生的热能作用于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这样不仅可以轻松去除土壤中易挥发的物质,而且还能尽量减少对土壤自身的影响,保证土壤的肥力。而电动修复技术就是在土壤中插入电极,电动修复技术大多用于修复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通过该技术可以去除土壤中大量的重金属及少量有机物。虽然该技术对污染的去除能力较高,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利弊之后方可使用。

3.2化学修复

化学修复是向土壤中添加钝化剂等化学类物质,使其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发生化学反应,降低重金属的活跃性。其作用是改变重金属形态,阻止重金属向作物迁移,减少重金属危害。应用广泛的是原位化学固定修复方法,成本较低,操作简便,有良好的修复效果,适用于修复面积较大且轻度的土壤污染。钝化剂还可以降低重金属融合而产生的污染风险,有较为显著的技术优势。

3.3植物修复

该修复法是有效运用各种植物的理化性质来吸收或者转化土壤之中的无机污染物或者有机污染物,降低土壤污染物浓度,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一方面,基于植物修复可以对污染物迁移过程进行控制,有效保护受污染土壤。另一方面,可以在植物根系部位处吸附重金属,之后借助植物提取(吸收)、挥发或稳定的方式来对土壤进行有效修复。该种修复方法可以本着因地制宜原则进行合理处理,处理成本比较低,效果也比较理想。但是该处理土壤法涉及较长时间的修复时间,并且容易因为病虫害问题而直接影响其修复能力发挥。比如,借助蜈蚣草可以对受到Cd、Zn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或者运用宝山堇菜来对受到Cd污染的土壤尽心修复处理。

4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展望

总体而言,因为监管不足以及政策法规不健全,目前国内修复污染土壤仍然是以回填法为主,未来技术相对完善的焚烧法也将慢慢成为主流;生物化处理虽然也面临一定困难,但一直都是很关键的技术,生物稳定法严格来说效果无法持久且成本较高,所以市场也相对小众;一般重金属污染过的土壤都是在挖走后进行修复处理,治理后的土壤在达到标准后再进行填埋处理,而针对不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通常是通过重金属稳定固化技术进行修复。

结语

现阶段土壤修复技术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其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等三种形式,以实现更为健康的修复与保护,促使土壤及生态环境能够获得更好的保障,使其得以顺利恢复生态平衡。但同时,各项技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还需对其进一步加强研究,以增强土壤修复工作的普适性,推动这一技术的创新发展,从而达到良好的环境治理效果,使社会整体能够有效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晓东,冷艳秋,李浩.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清洗世界,2022,38(9):72-74.

[2]张益硕,周仲魁,杨顺景,等.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与技术[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22(10):124-134.

[3]海腾霞.关于土壤环境污染化学与化学修复研究与分析[J].化工管理,2016(26):306.

[4]江炬,刘石平 .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发展趋势探索[J]. 环境与发展,2020,32(09):51-52.

[5]陶玲 .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探索 [J].农家参谋,2019(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