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低领横弧形小切口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患者的效果差异分析

/ 2

改良低领横弧形小切口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患者的效果差异分析

杨民

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岗台卫生院   内蒙古赤峰   025550

要:目的:探究甲状腺腺瘤患者采用改良低领横弧形小切口与传统手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研究周期为2021年1月-2022年10月,入组样本为本院收治5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随机病历号抽签均分为研究组(n=29)、对照组(n=29)。对照组患者为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为改良低领横弧形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围术期指标,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腺瘤患者采用改良低领横弧形小切口手术疗效优于传统手术,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改良低领横弧形小切口;传统手术;甲状腺腺瘤

临床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主要方案为手术切除,传统手术创伤面积较大,术后并发症多发,整体疗效不佳[1]。改良低领横弧形小切口为甲状腺腺瘤的全新手术方案,本研究择取5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为样本,对比该术式与传统手术的临床效果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周期为2021年1月-2022年10月,入组样本为本院收治5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随机病历号抽签均分为研究组(n=29)、对照组(n=29)。研究组男12例,女17例,中位年龄(42.88±3.65)岁,其中单发22例,多发7例。对照组男11例,女18例,中位年龄(42.94±3.62)岁,其中单发23例,多发6例,两组患者各项基础性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传统手术治疗,麻醉方案为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手术体位为仰卧位,肩部下方垫软垫,使颈部完整暴露。手术切口设置于胸骨切迹上方约2横指处,依据肿瘤大小确定切口长度,妥善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颈阔肌,将高频电刀置入颈阔肌与颈前筋膜组织区间,妥善游离疏松结缔组织,游离范围需达到胸骨柄切迹及甲状软骨下缘区域,完成操作后将颈白线纵向切开,充分暴露甲状腺组织及甲状腺腺瘤。对甲状腺后叶实施游离,依据瘤体大小及性质确定手术切除范围,操作中需妥善保护瘤体周边血管及神经。术毕妥善止血,常规留置引流管,缝合手术切口后加压包扎。

研究组患者为改良低领横弧形小切口手术,麻醉方案为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手术体位为仰卧位,肩部下方垫软垫,使颈部完整暴露。选择患者胸锁乳突肌内部区域瘤体表面设置低领横弧形切口,切口长度约为2.5cm,妥善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颈阔肌,对皮瓣组织实施游离模式,使颈前浅静脉充分暴露。观察颈前肌白线位置并将其切开,经由颈前肌群间隙区域实施游离,使甲状腺腺体充分暴露。对甲状腺上下级与外侧区域实施游离,采用超声刀将甲状腺悬韧带组织切断,对腺体实施游离,探查确定甲状腺腺瘤位置。经由腺体表面切除甲状腺,对瘤体实施悬吊固定,分离瘤体周边组织,妥善切除瘤体。术毕妥善止血,对甲状腺被膜与甲状腺残端实施缝合,常规留置引流管,缝合手术切口后加压包扎。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如治疗后症状消失且无并发症则为痊愈,如治疗后症状减轻且并发症轻微则为有效,其他评估结果为无效。统计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计量资料为(±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χ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

临床有效率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n/%)

组别

痊愈例数

有效例数

无效例数

总有效

研究组(n=29)

21

7

1

28(96.6)

对照组(n=29)

17

6

6

23(79.3)

χ2

4.061

P值

0.043

2.2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

围术期指标对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s)

组别

手术耗时(min)

切口长度(cm)

术中失血量(ml)

住院时间(d)

研究组(n=29)

75.24±5.67

3.85±0.44

21.35±2.49

3.86±1.02

对照组(n=29)

118.96±9.84

7.29±0.89

41.88±5.64

6.94±1.75

t值

20.731

18.659

17.932

8.188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甲状腺腺瘤为临床多发良性肿瘤,其发病诱因与遗传、促甲状腺激素等等相关,可对患者甲状腺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且存在恶变可能性,为此需及早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案治疗[2]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及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甲状腺腺瘤患者采用改良低领横弧形小切口手术疗效优于传统手术。分析原因,传统手术切口面积偏大,术中操作需将颈前肌群组织切断,手术创伤严重,术后多伴有麻木及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合并粘连及皮下结节,导致颈部活动不利。改良低领横弧形小切口手术选择颈前胸锁乳突肌内侧区域入路,手术切口面积较小,术中仅切除瘤体及少量周边组织,可有效保护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及甲状庞贤,在完整切除瘤体的基础上避免损伤健康甲状腺组织,且改良手术遵循微创理念,可减少术中失血总量,术后可早期拔除引流管,改善切口部位血运,有助于降低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率

[3]

综上分析,甲状腺腺瘤患者采用改良低领横弧形小切口手术疗效优于传统手术,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牧. 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2,34(7):31-34.

[2] 张朝阳. 小颈前弧形切口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单发腺瘤临床分析[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22,28(3):65-67.

[3] 张建华,徐芸芸,孙映荷,等. 改良低领横弧形小切口对甲状腺腺瘤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3):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