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联合药棒穴位按摩疗法治疗肌筋膜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浮针联合药棒穴位按摩疗法治疗肌筋膜炎

刘健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人民医院   贵州省  贵阳市550018

【摘要】目的:分析在筋膜炎治疗中行复诊联合药棒穴位按摩法的有效性。方法:筛取2021年01月至2022年06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对照二组,对照组行浮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药棒穴位按摩,对照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筋膜炎治疗中行复诊联合药棒穴位按摩法方案效果理想,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1浮针;药棒穴位;肌筋膜炎;有效性

肌筋膜炎一般指腰背肌筋膜炎,其是一种腰背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劳损性疾病,在发病后患者可出现明显的疼痛感,生理不适感较强,同时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影响患者的局部运动能力[1]。针对肌筋膜炎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一般推荐实施中医外治,可采取浮针、推拿、穴位埋线等方案,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部分患者的效果较差,无法有效治疗[2]。本研究基于分析浮针联合药棒穴位按摩方案对于肌筋膜炎治疗的有效性。

1.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取2021年01月至2022年06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对照二组。观察组35-69周岁,均值(47.31±8.56)岁,女21例,男19例,对照组36-69岁,均值(46.95±8.46)岁,女18例,男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趋近(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规则:①患者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符合肌筋膜炎的诊断标准;③年龄<70周岁具备浮针耐受。

排除规则:①合并有认知功能损伤、精神障碍类疾病;②合并其他严重感染、骨质病变疾病;③妊娠期妇女。

1.2方法

1.2.1对照组

依据患者疼痛情况选取舒适度较高的侧卧或俯卧体位,充分暴露腰背部位,依据患者的描述与感受寻找患肌,确认激痛点,后行常规消毒,在距离其6cm左右部位进行进针,使用进针器辅助快速进针,针刺进入深度约为5mm左,沿皮下缓慢推进复诊前进,运针保持在25-35mm,进针后控制针芯呈扇形排开,持续时间控制在2min左右,实施过程中仔细询问患者的感受,以无任意感受为适宜,出现酸胀麻痛则为进针深度不当,或触碰至血管等,则需重新进针,完成进针后依据浮针摆动方法实施即可,每周1、3、5治疗,持续4周。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药棒穴位按摩,具体为:穴位选取为肾俞穴、大肠俞穴、腰阳关穴、命门穴、关元穴、气海穴;药物选择为驱寒散方(伸筋草、桑寄生、牛膝),选取合适的梨木药棒,与将其浸入重要药棉中,形成药棒,然后对上述穴位进行按摩,每个穴位按摩10min左右,适中力度,在实施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调节力度。持续4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情况,将其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标准为: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行动能力完全恢复,且持续半年未见复发为显效;临床症状及疼痛感基本消失,且行动能力完全恢复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行动能力提升为有效;症状与体征、行动能力未见明显改善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s)进行计量统计,以(%)进行计数统计,t检验与x2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0

10(25.00)

12(30.00)

17(42.50)

1(2.50)

39(97.50)

对照组

40

8(20.00)

10(25.00)

15(37.50)

6(15.00)

34(85.00)

x2

3.914

P

0.047

3.讨论

肌筋膜炎属于临床上相对常见的疾病,腰背部为的肌肉如果处于长期缺乏锻炼、姿势不佳、过度劳累、阴冷潮湿的环境中,该部位的纤维组织及筋膜就可能出现无菌性炎症,导致肌筋膜炎[3]

当下对于肌筋膜炎的治疗存在困难,尽管临床上的抗炎、镇痛治疗方法众多,但是大多数方案,尤其是西医药无法改善肌筋膜炎出现的根本原因,因此导致该病在临床上呈现反复发作的情况。浮针与药棒穴位按摩都是临床常用的中医外治方法,单独的中医刺激可以促进局部循环、加快血流,并加速局部组织自我修复[4]。而药棒穴位按摩则可进行通过按摩将药物渗入据病灶处,达到持续镇痛,促进局部循环,刺激组织修复的效果。浮针与药棒按摩联合应用可互相促进,以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筋膜炎治疗中行复诊联合药棒穴位按摩法方案效果理想,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毕海洋,马琳,于楠楠,等. 浮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20,36(12):32-35.

[2] 杨武斌. 浮针疗法辅助温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31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13):136-138.

[3] 张东云,宋海云. 浮针结合针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80例临床研究*[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4):61-63.

[4] 钟敏莹,贺青涛,吴思平,等. 不同扫散时间浮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观察[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5):63-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