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耳鼻喉科护理质量的作用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耳鼻喉科护理质量的作用评价

杨舒惠

广西省桂平市人民医院  广西 桂平 537200

【摘要】目的:评价耳鼻喉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随机筛选我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评价对象,将入选的患者采取分组对照方式进行护理研究,分组方式为电脑随机选取法,组别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为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详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的护理管理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得到显著提升,患者遵医行为和自护能力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增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耳鼻喉科护理管理中,可使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得到良好提升,增强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自护能力,从而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和疾病治疗效率。

【关键词】耳鼻喉科;优质护理干预护理质量作用评价

耳鼻喉科属于临床重要科室之一,该科室主要诊疗有关耳、鼻、咽、喉等疾病,由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加之多数疾病发生突然,且病情变化较快,致使患者会出现过度焦虑抑郁情绪,而严重的负性情绪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加临床护理工作难度,影响最终疾病治疗效率[1]。为提高耳鼻喉科护理管理质量,本文笔者详细分析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耳鼻喉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具体详情见下文叙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医院耳鼻喉科接收的80例患者作为此次评价对象,病例筛选时间段为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将入选的病例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40例,观察组中包括男性22例、女性18例,入选年龄20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00±2.30)岁,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3例、17例,年龄为20岁~79岁,年龄均值为(49.50±2.4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显示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①风险因素分析:首先护理人员要通过交流与引导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发生因素、心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合并症情况,总结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分析总结结果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②心理认知教育:耐心告知患者耳鼻喉科各类疾病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和疾病发生因素,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遵医用药行为以及心态的重要性,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掌握患者心中存在的顾虑及负性情绪,鼓励患者多听音乐、观看娱乐视频以及阅读正能量书籍等方式,使患者保持身心舒畅。③病情评估:首先要评估掌握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根据患者存在的风险程度采取低、中、高三个层级标准,一级等于高风险、二级等于中风险,三级等于低风险,每个级别采用绿黄蓝三色原理进行预警标识,并根据不同级别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④康复指导:加强对患者各项指标的监测力度、导管固定处理以及卫生管理,告知患者术后相关注意事项,日常洗漱中避免接触手术区域。为患者制定出合理性的饮食方案,并要鼓励患者饮食中多添加膳食纤维及含维生素高的食物,饮食中要杜绝辛辣刺激及油炸食物,严格控制烟酒。

1.3观察标准

①护理前后两组护理管理质量、患者遵医行为以及自护能力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评定,每一项指标的满分值为10分,获得分数越高则表示指标越好。②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详细记录对比。

1.4统计分析方法

文中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两组计量数据描述运用(±s)处理以及t检验,计数指标处理使用n(%)描述和x²检验,当最终数据结果对比后达到统计学意义运用P<0.05表示。

2、结果

护理前,观察与对照两组护理管理质量、患者遵医行为以及自护能力评分结果对比显示(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发生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1。

1组间护理结果对比(±s%)

分组

n

护理管理质量/分

遵医行为/分

自护能力/分

并发症发生率/%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后

观察组

40

6.3±0.8

9.2±0.7

5.7±0.5

9.3±0.7

6.2±0.4

9.5±0.5

2(5.0)

对照组

40

6.2±0.7

8.7±0.5

5.8±0.6

8.2±0.5

6.1±0.3

8.9±0.4

8(20.0)

t/x²值

0.5949

3.6760

0.8097

8.0873

1.2649

5.9263

4.1143

P值

0.5536

0.0004

0.4205

0.0000

0.2097

0.0000

0.0425

3、讨论

耳鼻喉科所接收的患者具有病情发生突然、病情复杂以及病情发展快等特征,同时由于受病情影响多数患者会存在负性情绪以及依从性差等问题,因此会进一步增加临床护理治疗难度。同时由于多数患者缺乏对耳鼻喉科疾病知识的掌握度,致使患者治疗期间的自护能力降低,最终会影响疾病治疗效率

[2]。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耳鼻喉科疾病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配合,通过专业优质的护理服务及指导,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及配合度。为此,我院在耳鼻喉科患者管理中开展了优质护理干预,且最终与常规护理结果对比显示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护理措施主要是通过及时对患者和临床工作开展风险评估,充分掌握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认知教育干预,帮助患者及时纠正错误认知,改善患者过度焦虑情绪,并增强患者的认知度以及自护能力;同时加强对患者治疗期间的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开展针对性的日常护理监管以及康复指导干预,最终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疾病治疗效率[3]

综上所述,在耳鼻喉科护理管理中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对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增强患者遵医行为、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和疾病治疗效率起到了重要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瑞,马静.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耳鼻喉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探讨[J].医药前沿,2020,10(1):2.

[2]王春燕.优质护理在耳鼻喉科护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9,6(42):164-165.

[3]郭晶,王琳,曾宪阳,等.优质护理服务在耳鼻喉科护理中效果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20,0(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