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区气候对人的影响以及寒区应对建议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寒区气候对人的影响以及寒区应对建议思考

赵文革1徐凤1

1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四医院

摘要:本文对寒冷气候环境对人体活动和健康影响做了分析,阐述了在寒区的一切活动都与低温环境密切相关,寒区气候是影响人体活动的最重要影响因子。分析低温气候对人与环境的影响,给出了考虑部队作战应对方法探讨和建议。

关键词:寒区气候;寒区作战

一、前言

我国东北地区易受极地冷空气侵袭,冬天相对国内大部分省份属于寒冷地带,一年之中有大半年是冬天。东北地区由于其特定的气候限制——纬度、海陆差异、山脉屏障、洋流和海拔等,会直接影响温度和湿度,从而影响大气压和风,形成特殊的寒区气候。

在寒区,地形和天气变化很大。极地气候对作战行动的制约与温和潮湿的微热地区明显不同。因此,作为在东北寒区守卫国家的军人,在训练方面必须应对战事出现发生的各种情况,在方方面面考虑在寒区战事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和应对措施。

二、寒区气候对人的影响

近期医学上证明了气象环境的改变会诱发人体很多疾病,随着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人体的生理机能也会发生细微改变,当气象条件突然发生剧烈变化时,人体的生理机能不能迅速调节,尤其是处于低温寒冷气候条件下对人体伤害最为显著。

由于长时间低温,将使人体热损失过多,从而产生低温的不适症状,机体体温逐渐降低,各系统功能处于抑制状态,此时感觉迟钝、幻觉、嗜睡等人体反应。据有关资料统计,长期在寒冷地带工作导致冻伤、腰腿痛和风湿的发病率显著增多,不仅给人体造成冻僵和冻伤的损害,而且可间接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关节炎等方面的疾病。

已有大量研究报道,环境温度的骤变能加重心血管病患者的病情并增加死亡率。暴露在极端低温状态时,人体核心温度甚至可降低至30℃以下,低温的刺激可导致心肌对缺血耐受性下降,心电稳定性降低,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发生变化,心肌细胞发生损伤及凋亡,且伴有多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改变。这些都使得原有心血管病变加重,因此高血压患者常因寒冷刺激导致血压急剧上升而发生脑卒中。此外,当气温下降时,关节活动阻力增加,同时润滑关节的液体的黏度也增加,进一步影响了关节的活动能力。另外,在寒冷的天气下,皮质素及甲状腺素释放增加,从而促进新陈代谢。寒冷季节呼吸道感染发病较为集中,发病率较暖季成倍增加,心脏病患者往往在呼吸道感染后病情加重,而两者死亡人数上升速度也较快,脑血管病与冠心病在寒冷季节发病略有增加,死亡人数呈缓慢上升趋势,肿瘤虽没有明显的季节分布,但在日平均气温0℃以下死亡人数上升较快。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死亡与低温有较强的联系,其作用通常发生在降温后2个月内。哈尔滨市冬季气温在-19℃以下时,死亡数随温度降低显著增加,其中2.7%的人口死亡可归因于低温寒冷,尤其是冠心病及脑栓塞患者受低温寒冷的冲击最大[1]。由此可以看出,寒冷可导致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循环以及内分泌等人体损伤,进而影响人体的身体健康。高少华等利用呼吸道疾病发病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基于回归分析建立了1月份气象要素与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之间的逐日预报方程,研究表明冷空气到达的1-2天时间内,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明显高于其他日平均的发病人数[2]。同时,通过极端低温过程与人类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冬季极端低温对心脑血管将会产生较大影响。连续2次寒潮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日均过度死亡率都高于其他疾病的日均过度死亡率。有研究认为在低温环境下,人体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聚集力增高,致使血液粘度增加[3]。英国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冬季超额死亡的一半是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而这一高峰发生在寒潮过后的2天后;大约1/4的死亡是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而这一高峰发生在寒潮过后的12天后[4]。除此之外,冷空气的活动以及高温炎热天气的持续都会导致患病率和死亡率的明显,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和中国地区的抽样调查表明,高血压及冠心病的发病率东北明显高于南方。

三、寒区作战气候影响及建议

寒区作战除了敌人外,最大的威胁就是气候,降水、风和地形加剧了温度的影响,如何生存成为了关注的主要问题,即使保证了士兵的生存,寒冷仍然会对他们造成身体伤害,会影响他们的心理稳定性。寒区作战时住所、个人卫生、营养条件均较为艰苦,包括食物、水、燃料在内的物资保障极其重要。此外,覆盖着大雪的广大平坦地区易造成雪盲和晒伤,寒冷的温度会对士兵心理所造成消极影响,士气低落、抑郁、失眠、幽闭恐怖症,这些心理状态是致命的,因此,心理疏导尤为关键。

军史表明,寒区作战必须具备极端气象条件战事的战斗能力和生存训练,但在寒冷条件下的训练使他们能够采取某些预防措施,因此,必须重视加速寒区作战训练和装备准备,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装备也应该相应不断更迭。这样,才能成功掌握在寒冷气候下的作战技能。

寒区作战经常面对的问题大多集中在湿冷、干冷及风寒等。湿冷是指温度接近冰点并在冰点上下浮动,交替出现结冻和融化的天气。湿冷天气通常伴有雨雪,地面湿滑泥泞。比如在汗湿冷条件下造成的严重冻伤等因素。干冷是指平均温度低于-10℃的天气。地面通常结冻,雪比较干燥。由于人体在低温加上刮风的条件下需要加强全身保温。风寒是低温和风的联合作用下的度量,风寒显示了何种条件下的寒冷天气十分危险,何时裸露肌肤可能会导致冻伤。

实践得知,在温度零下15度加上风寒效应,人的皮肤暴露几分钟就会导致冻伤,因此所有皮肤尽量不要暴露。因此要学会带手套能够灵活使用各种武器。

利用高科技面料在着装上一定要宽松、保暖轻便而且运动灵活,面料具备防水防湿速干等功能。衣物保持干燥才能身体温暖,内衣热湿一定及时更换。北京冬奥会启迪了我们,寒区作战中滑雪路地两用一体鞋的必要性,学会灵活滑雪是寒区作战的基本技能。

寒冷天气的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来补充消耗。需营养更合理并且专门设计寒带口粮提供寒冷消耗的卡路里热量,而且不易冻结。吃饱补充卡路里,是寒区生存和保持持续体力的关键。脱水是另一个风险,因为冷空气会让人产生不口渴错觉如果用融化的雪来补充饮水,会消耗人体的的热量,因此必须携带轻便保温且不易冻结的水壶。

但是,如果仅仅加强保暖衣物而已是远远不够的。耐极端寒冷的有效武器系统、光电通信系统、发动机系统以及维护。除了应对高寒的生存挑战,还要保持作战所需的敏捷性、机动性和杀伤力。寒冷天气对军事装备和设施的性能和耐久性有明显影响。温度、降水和风会导致设备故障和损坏,寒冷会影响弹药的发射性能、红外瞄准光学设备灵敏度,使弹药等燃烧速度更慢,有可能使现代化常规武器有效射程更近。因此,如何在寒区维护和调校这些武器,预防光学器材的温度转换温差避免光学器材爆裂,保持电子设备的灵敏度的和延长电池寿命等都需要考虑周全。

四、小结

寒区气候特点对人与环境影响极大,要想在寒区战争中取得进攻或者防御的成功,最能适应和利用环境影响的一方将获胜。环境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寒冷地区作战的结果。知识储备和训练是指挥官成功的必要条件,他们必须了解派遣和领导士兵如何进入这样的环境。东北寒区军人将应持续在寒冷地区训练,时刻做好保家卫国的充分准备。

参 考 文 献

[1]田野, 衣晓峰, 生利健. 寒冷时节缘何急性心梗多[J]. 医药与保健, 2013(3):1.

[2]高少华, 冯皓. 气象条件对呼吸道疾病影响的关系分析[J]. 陕西气象, 2005(4):2.

[3]程守科, 王小珍. 高原低氧环境下红细胞增多和血液粘度间关系的研究[J]. 高原医学杂志, 2001, 03:44-44.

[4]Keatinge J ,  Qi A ,  Kusmenoglu I , et al. Defining critical weather events in the phenology of lentil for winter sowing in the west Asian highlands[J]. Agricultural & Forest Meteorology, 1995, 74(3):25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