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评价

/ 2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评价

阿孜古力·阿吾提

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要:目的:研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行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6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基础病例,就诊年限为2022年1月-2022年10月,采用数字表分组法随机划分为研究组(n=34)与对照组(n=34)。两组患者均行基础对症治疗及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增加综合康复治疗,总结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FMA评分、MBI评分、水肿程度评分、VAS评分比较结果,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综合有效率比较结果,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可全面推广。

关键词: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

脑卒中属于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可导致神经功能损伤,进而诱发多种后遗症[1]。肩手综合征为脑卒中常见后遗症,主要指脑卒中后手指、腕关节、肩关节等部位疼痛,无法正常运动,皮肤组织温度升高,并伴有发绀及发红等症状,部分重症患者肌肉组织萎缩痉挛,关节僵硬,肩关节处于半脱位状态。肩手综合征可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进程,为此需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2]。本研究抽选6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样基础病例,分析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6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基础病例,就诊年限为2022年1月-2022年10月,采用数字表分组法随机划分为研究组(n=34)与对照组(n=34)。研究组男19例,女15例,中位年龄(61.38±4.75)岁,其中脑梗死24例,脑出血10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中位年龄(61.44±4.72)岁,其中脑梗死25例,脑出血9例,全部患者经综合检查均确诊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自愿参与本研究,两组基础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基础对症治疗及康复训练,脑梗死患者采用营养神经及活血化瘀等药物干预,脑出血患者行止血、脱水、降低颅内压等治疗干预,其待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后协助其完成主被动运动等康复训练,总治疗周期为4周。

研究组患者增加综合康复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如下。(1)体位调整。患者坐位状态下,医师指导患者将上肢放置于膝关节上方或在轮椅上设置桌板,指导患者将上肢放置于桌板上方。采用弹力绷带、石膏、夹板等固定腕关节,使腕关节保持背伸体位。(2)手指、手腕向心性缠绕。医师采用线绳由近及远缠绕患者手指,完成缠绕后在指段小环区域快速拉开线绳。完成上述操作后,采用相同方法缠绕患者掌关节与腕关节,完成向心性缠绕治疗。(3)电针治疗。选择患者曲池、内关、阿是、肩髃、手三里、天宗、外关、合谷为治疗穴位,毫针直刺上述穴位,利用平补平泻手法行针,得气后连接电针治疗设备,设定治疗频率为200Hz,行连续波刺激,依据患者耐受度确定刺激量,每日治疗1次,单次治疗时间为20min。(4)冰疗。医师将患者手部浸入碎冰与水的桶内,浸泡2min后取出,间隔1min后再次浸泡。(5)按摩与主动运动。医师采用按揉等手法按摩患者肩手关节,指导其完成上肢上举、前臂后旋、患肢抓握等运动。总治疗周期为4周。

1.3评价标准

(1)对比两组治疗4周FMA评分、MBI评分、水肿程度评分、VAS评分。(2)治疗4周后评估两组综合疗效。如治疗后关节疼痛及水肿等症状减轻,关节活动能力提升,无显著肌肉萎缩则属于治疗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计量资料为(±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χ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结果

2.1治疗后FMA评分、MBI评分、水肿程度评分、VAS评分比较结果

治疗后FMA评分、MBI评分、水肿程度评分、VAS评分比较结果,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治疗后FMA评分、MBI评分、水肿程度评分、VAS评分比较结果(±s)

组别

FMA评分

MBI评分

水肿程度评分

VAS评分

研究组(n=34)

62.75±4.68

65.77±3.49

1.77±0.36

1.38±0.44

对照组(n=34)

45.22±2.59

51.43±1.76

2.84±0.69

2.75±0.86

t值

19.110

21.392

8.017

8.269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2治疗后综合有效率比较结果

治疗后综合有效率比较结果,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治疗后综合有效率比较结果(n/%)

组别

有效例数

无效例数

总有效

研究组(n=34)

32

2

32(94.1)

对照组(n=34)

26

8

26(76.5)

χ2

4.220

P值

0.039

3讨论

肩手综合征多发病于脑卒中后1-3个月,致病原因与脑卒中后不正确的运动方式具有相关性,患者肩关节及腕关节损伤,上肢血液无法正常回流,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进而诱发相关症状

[3]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功能评分、综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综合康复治疗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缓解疼痛及水肿,提高治疗效果。分析其原因可知,综合康复治疗遵循康复医学相关理论,医师采用冰疗、电针、向心性缠绕、体位调整等方式,可缓解肿胀及疼痛等症状,活血通络,改善上肢回流状态,避免肩关节及腕关节损伤加重,逐步提升肢体运动功能,其疗效优于单一康复训练[4-5]

综上分析,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可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丹萍,刘爱群,洪铭范,等.毛刺法结合肩周封闭术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3):574-580.

[2]李彦霞.早期干预预防脑卒中肩手综合征[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73):59-60.

[3]张通,陈意璠.早期康复在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5):16-17.

[4]王晶晶.体外冲击波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近期随访研究[J].哈尔滨医药,2022,42(6):135-136.

[5]商慧娟,费英俊,赵光,等.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5):481-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