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高尿常规检测准确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1

 怎么提高尿常规检测准确性

胡春枝

绵阳市肛肠病医院,四川省绵阳市,621000

尿常规检测是通过对人体尿液的相关指标与成分含量进行分析检测,来判定受检者是否存在尿路感染或肾病,是判定身体健康情况的重要指标。现阶段,尿常规检测在发现及控制某些病症上已获得了广泛运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尿常规检测失误而引发的问题很多,对病情判断的精准性造成了严重影响。那到底如何才能提升尿常规检测准确性呢?

一、尿常规是什么?

在现代临床中,尿常规检验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常规项目,通过对受检者尿液的透明度、颜色、蛋白及糖分等有关指标进行分析来评估一些疾病类型,尤其是对早期发现泌尿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且在疾病确诊之后,还能利用尿常规检验结果对病情发展和治疗状况进行评估。尿常规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中,具备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二、尿常规检测影响因素有哪些?

(一)是否为晨尿

通常情况下,尿常规检验不被时间约束,一天内所有时间都行,但是为确保检验结果的精准性,应尽可能留取于膀胱内超过6h且在早晨起床之后没有进食及进行运动前的首次排尿,即晨尿。这主要是由于晨尿中浓缩了各项成分,已经达到了检查和培养需要的浓度,更加有助于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准性。此外,受检者应注意在进行尿常规检验前天晚上不可过量喝水,特别是8点后,以免因稀释尿液中成分而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二)是否为中段尿

尿常规检验留取小便的时候,需将前段尿液先排掉,使前段尿冲洗干净尿道之后,将中段尿留取下来,特别要注意,最后一段尿液也应排除,这样能够充分减少混入分泌物的概率。

(三)是否于特殊状况下

女性进行尿常规检验时,需避开月经来潮的时间,经期前后七天也不合适。同时,应保证尿道口的干净,防止有分泌物混入,男性也一样。同时,注意不能在服用一些药物、发热和剧烈运动以后进行尿常规检验,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原有尿液异常加重或一过性异常的可能性。

(四)是否存在鲜活度

尽可能使用新鲜尿液进行尿常规检验,通常为1-2个小时内的尿液,避免因尿液留置时间过长造成部分内容物挥发或浓缩及细菌滋生而影响检测结果。

(五)容器是否干净

为进一步确保检验结果的精准性,留取尿液的容器也要保证干净。

三、尿常规检验结果怎么看?

(一)尿酸碱度:PH

PH下降常见于糖尿病、发热、酸中毒、低血钾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等病症,其增高多见于肾小管性酸中毒、碱中毒、膀胱炎等病症。

(二)尿比重:SG

这项检验指标升高,多见于糖尿病、腹泻、急性肾炎、心衰等病人。而这项指标下降就表示受到了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炎以及肾盂肾炎等病症的干扰,体检者尿液内的溶解物质浓度减少。

(三)亚硝酸盐:NIT

尿亚硝酸盐多用来迅速筛查检验尿路是否存在细菌感染,阳性结果主要取决于下面3个条件:①尿液内的致病菌具有硝酸盐还原酶;②身体中存在少量硝酸;③尿液停留于膀胱的时候超过四个小时,并排除药物等影响因素。干化学法亚硝酸盐对大肠埃希菌感染的诊断阳性符合率是80%,但是考虑到尿液经偶氮剂和亚硝酸盐污染、标本放置时间太长等方面的影响可呈假阳性,所以,解释阳性结果应慎重。此外,倘若无法达到试验阳性的3个条件、尿液内的维生素C、尿胆原、尿pH>6及尿量多等,都有造成亚硝酸盐假阴性的可能性,所以,阴性检验结果不排除菌尿的概率。

(四)尿白细胞:WBC

临床尿常规检验项目中,尿白细胞的运用相对广泛,其对泌尿系统和肾脏疾病存在较为明确的指向性作用,所以,倘若受检者的尿常规检验中尿白细胞指标为阳性,就表示有可能发生尿道炎、尿道结核、肾炎及肾盂肾炎等病症。

(五)尿蛋白:PRO

尿蛋白检验在临床中多用来对肾功能损伤性状况进行评估,包括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损伤等,还能够用来判断患者肾移植术后的肾脏功能改善状况。

(六)尿糖:GLU

尿常规检验中,尿糖检测是使用率非常高的一个项目,在糖尿病病人筛查中具备大力推广价值。与此同时,尿糖检测阳性结果同样能够出现于胰腺癌、脑外伤、脑血管急性病变及胰腺炎病人。

(七)维生素C:Vit-C

尿液内含维生素C的多少可严重影响葡萄糖、血红蛋白、胆红素和亚硝酸盐,具体影响程度在维生素C浓度的增加下而提高。所以,维生素C的检验作用主要是辅助判断其他检验项目结果的精准性,避免产生假阴性,使得各项干化学检测结果更加专业、精准、可靠。

总之,尿常规检测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治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但其影响因素较多,要提高尿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就必须做到:检测前与患者充分沟通,确保采集到合格的尿液样本;检测仪器性能完好、检测人员认真负责;检测后医师全面准确解读检测结果。只有患者、检测人员、医师三方紧密配合,尽量消除各种影响因素导致的检测结果偏差,才能提高尿常规检验的精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