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0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研究

张宇

身份证230103197906141328

摘要:在当前的立德树人背景下,中小学教育要重视在学科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能实现很好的德育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优异品德及健全的人格。小学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因此,语文教师则要学科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德育,以实现语文学科重要的育人作用,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效果。正基于此,本章将在明确把德育渗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前提条件下,深入分析怎样把德育有效渗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措施,并以其能为提高小学教学质量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学

引言

随着立德树人目标的确立,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肯定。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德育在其中扮演着关键地位,关乎着他们道德素养的形成和人生观的形成。为了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为他们未来成长打下良好基础,教育者必须在新课改的引领下,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把德育有效贯彻于小学的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在进一步提高他们语文素养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情感意识。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十分必要而重要。

1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1.1适应我国育人体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立德树人的思想成为教育的基本内容。作为小学教师,必须把“立德树人”放在传授知识之前,要明白语文学科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也凸显了小学语文教育在“立德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可见,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渗透符合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需要,让学生在小学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逐步增强合作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

1.2符合学生素质发展需求

作为素质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教师必须确保学生在课堂上的综合能力发展,将德育融入日常语文课堂活动,体现德育和学科的渗透,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新时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培养全能型人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现状

2.1缺乏德育教育的渗透

在新课标发展的背景下,课程教育改革的速度越来越快。教育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要求和教学标准,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学科知识的讲解之外,还要做好德育教育的渗透工作。从当前的实际教育情况来看,传统应试教育的短板依旧存在。传统的教育中,很多老师和家长会习惯性地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只有让学生获得高成绩,才能够达到最初的教育目的。其实很多老师在这个时候都习惯性地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可能会为后续的教学做出一些计划,也可能会考虑到学生的成绩提升问题。但是对于学生的德育素质培养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安排,也没有考虑到学生后续成长发展需要的一些内容。老师会用一些传统的方式对教材上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但是并没有将德育的相关精神和思想内容渗透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一些老师在课堂上会非常明显地表现出自己的教学需求和教学的目的,老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无意识地将这些思想灌输给学生,这些思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对学生后续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2课堂教学融合路径单一,削弱了学生的探索热情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在文化和德育工作时采用的路径较为单一,主要以单纯的德育讲解为主,其造成了德育和小学语文知识教育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割裂性,不利于学生群体探索热情的合理激发与调动。与此同时,由于德育工作的渗透方式较为索然无味,很多学生难以激发自身对于德育知识的探索热情,其不利于学生在课后结合日常生活对于德育知识进行自主分析与深入探究,弱化了学生的德育理解能力。

2.3融合活动缺乏及时反思,影响了融合方法的调整

在德育与小学语文教育融合工作开展期间,很多教师将大量的注意力放在了怎样做好二者的融合问题上,而对于融合活动落实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缺乏足够的关注。实践表明,教学反思环节的缺失不利于教师充分了解融合方法的实际质量,其对于融合工作效果造成了极大影响。与此同时,教学反思力度不足往往不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群体的德育意识培养水平,其不利于教师合理设计后续的教学活动。

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优化

3.1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实际上也蕴含着许多与德育相关的内容,这也是很重要的德育学习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深入挖掘课本中与德育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语文课本中所隐藏的德育教育内容与道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3.2提高老师对德育思想的认识

首先,教学工作人员应注意提高自身德育素养,确定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并注意增加对于德育的认识与积累,同时结合教学现状,对教学方法加以合理改变与革新,为德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打下了基础。其次,教师们应组织老师进行学习交流的活动,并注意进行师德师风建设,采取聘请行业的专家学者来校进行演讲,或组织老师前赴其他院校参加学习的形式,以激发他们参加学习的主动性。再次,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老师们必须做到以身作则,发挥好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学生提供好的榜样,在把德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后,还必须以先进的德育思想为引领,积极寻求学生日常生活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联系,以便于在潜移默化之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

3.3通过语文课本教学,使学生得到情感感受

学校语文课本的内容形式各异,即有美丽的诗词,又有巧趣横生的故事;既有意义深远富于哲学的寓言,又有动人肺腑的传说。教材内容多姿多彩,古今中外,包括了热爱祖国、联合友好、爱护动物、环保、遵纪守规等各个环节。老师们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掌握课文的文、词、句、段,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渊博精深;可以通过指导他们读、写、听、做生活中的知识,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夺目。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美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理念。从而真正地从外到内体会其情,悟其理,化其神。让他们从道德人物情感的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提高。由此可见,借助教材内容是学校语文教育实践中开展德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渠道。

3.4在班级课堂及教学活动中,实施语文课堂教学渗透

学校语文课本中不少内容都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情景性,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老师往往会在此类课文的教学活动中,使用分角色朗读或演情景剧等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老师们在这些课堂教学活动中,都能够利用情景设计来增强学生的情感感受,以便使学员在熟悉和了解课文的时候,也得到了思维和心理的提高升华,进而感受到了真正的情感,并树立了真正的人格价值观。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将德育知识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定期评估现有教学的应用情况。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来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提高综合教学效果。教师要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拉近师生距离,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要优化和补充现有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何珊.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新路径[J].学周刊,2020(16):115-116.

[2]邱丹凤.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语文课堂[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2):35-37.

[3]周波.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4):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