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07
/ 2

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的应用

何英丽

靖西市第十一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新时期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为了切实推进五育并举,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也愈被重视,小学美术学科是小学课程体系中学生的一门必修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主阵地。美术是人类社会最早和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因此小学美术学科也是一门人文学科。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美术知识和基本的美术技能,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这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非常有帮助;同时,通过美术课的学习也能够引导小学生参与到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中,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感知能力,还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以及全面发展的需要,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非常有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民间美术;应用策略

引言

在中国众多的优秀文化载体中,剪纸被誉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关注。如今,各种新思潮和文化涌入中国,使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中国传统文化面临逐渐淡化的现状,手工艺术作品有所减少,亟须人们重视和保护,以及发扬和传承。因此,小学美术课程应合理融入民间手工作品制作,弘扬民间美术文化,促进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精髓,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接触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弘扬优秀的民间文化。

一、挖掘本土民间艺术,延展课程内容

美术教师进行课程规划时,应依托于教材内容,进行课外素材的补充,丰富课程内容。学生生活的本土文化,对学生思想具有一定影响作用。结合本土文化优势,教师可以优先选择本土资源,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缩短学生与美术的间距,切实增强学生美术探究的主动性。民间艺术融合后,学生可以深入思考美术的创作方法,创新美术表现形式。

例如,教师在进行“用彩墨画鱼”课程教学编排时,可以引入民间面塑艺术作品,作为延展学习内容,利用民间艺术创作思想,增强学生对艺术创作的认识,使学生领会艺术创作的意境表达、物态刻画特点。民间面塑艺术作品,是指创作人员将颜料调入面粉中调配成多种颜色,加入颜料后的面团可以像绘画配色一样,随心所欲进行调配,然后创作人员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型工具,将面团捏塑成各种具体形象。面塑作品表现出色彩多样性、造型优美性、体积微小性、携带便捷性等特点。教师在教学完鱼的彩墨画法之后,让学生讨论民间面塑作品的创作思路,学生结合“鱼”这个主题,思考如果要创作一个鱼的面塑作品,那么其色彩、造型、大小等特征应该如何创作。从鱼的种类、体型、结构,从鱼头、躯干、鱼尾等位置,逐一进行研究。然后教师为学生提供面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捏造出鱼的面塑作品。在这堂课中,学生既学会了如何用彩墨绘画鱼,也实践了如何用彩色面团捏塑鱼,加强绘画技巧与民间创作的结合,促使学生领会艺术创作的内涵,感受艺术创作的多种形式。

二、开展美术欣赏课程

美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也流传下来许多作品,教师可以开展美术欣赏,带领学生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加强学生对美术的感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以剪纸为例,剪纸在民俗活动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通过在剪纸教学中渗透民间美术元素,既能够加强学生对剪纸发展历史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够加强学生对民间美术元素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民间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作品,相互讨论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将民间美术元素渗透其中,向学生讲解剪纸中蕴含的故事。剪纸是经典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的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各种各样的题材,如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民间习俗等,教师要将民间美术与美术知识相融合,拓宽教学范围。

以剪纸为例,教师可以展示优秀的剪纸作品,如《夸父追日》《门神》等故事,调动学生对剪纸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元素的认知。同时,剪纸艺术中还有许多作品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神明的敬畏,具有浓厚的艺术性和文化性特点,教师要结合民间美术元素进行剪纸教学,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培养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促进剪纸艺术的传承。

三、引入民间美术资源,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美术鉴赏力的培养,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欣赏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教师向学生讲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与历史,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提升学生的感知与共情能力,引导学生感悟民间美术素材中的艺术魅力,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譬如,教师将民间美术资源与微课教学方式相融合,将传统民间美术内容与现代化教学方式相融合,充分发挥民间美术教学资源的教育价值同时,在小学美术教学的阶段,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了解民间美术资源的环境,教师围绕着教学内容,挖掘符合学生认知的民间美术资源,使小学生了解民间美术资源。教师在教学前准备好合适的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民间美术艺术作品开展赏析,在文化氛围的熏陶中体会民间美术艺术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穿插对所赏析艺术形式的相应讲解。

例如,在“提线纸偶”教学中,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开展本节课前,教师可通过偶戏的民间艺术导入教学,让学生在民间美术资源中感受偶戏造型、动作、服装和布景,了解偶戏文化、欣赏偶戏表现、掌握偶戏造型特点。而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在了解偶戏过程中观察偶戏特点、服饰颜色搭配等。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制作纸偶,让学生在民间美术资源中提高审美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创造能力,以丰富的教学形式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将来进一步学习美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间美术含有较高的文化继承价值,能够拓展民族文化思想。小学美术教师应关注学生艺术思维的形成,加强艺术素材引入,补充美术课程资源。民间美术作品具有一定生活性,含有剪纸、泥塑等类型,教师应准确梳理各项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技巧,推进民间美术作品与美术课程相融合,促使学生传承优秀民间美术文化,感受民间美术的文化力量,形成全新的美术认识。

参考文献

[1]刘颖.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教学的运用研究[J].艺术评鉴,2020(08):141-142.

[2]毛盾.试析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民间美术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9(18):132-133.

[3]刘俊彤.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风景名胜,2018(0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