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双减”精神落地生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03
/ 2

让“双减”精神落地生根

何思燕

兰溪市永昌初级中学

长期以来,中国的中小学生课后作业过多、学业负担过重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当中,通宵背书、题海战术、频繁考试等,一直都是基础教育的常态。学业负担过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存在着极大不良影响,因此“减负”就成为必要。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新时代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成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理念与思路。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被称为“史上最严减负令”,要求“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坚持从严治理”。

为了更好地让国家“双减”精神落地生根,各校应努力需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理清“双减”管理机制,尽可能减少教师行政任务的数量

充分关注一线教师的负担和权益,这样他们才能收获职业幸福感,才能全身心的、创造性的、全方位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首先,各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教师工作清单和目录,切实减轻教师的非教学负担,大幅精简文件和会议,从源头上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减轻教师参与各类信息采集、公众号投票、非教学报告撰写、参与非教学会议等行政事务,确保教师把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双减”之后,学生学习回归学校,学校和教师承担着更大的教育责任,从提高作业质量和课堂教学质量再到开展课后服务,意味着工作量的提升和休息时间的减少。有的学校规定不许让家长帮忙改作业,这非常不合理,难道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任何辅助吗?家长难道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吗?简单的作业可以要求家长帮忙批改。“减负”不是学生、家长“减负”,而教师却不堪重负,真正良好的教育生态,应是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消除学生、家长和教师身上一切不合理的负担。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需要创造条件,充分保障教师专注于教学,减少非教学任务对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干扰。其次,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双减”之后教师工作负担可能加重的问题,应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各级各校“双减”评价指标和方案,出台辖区内“双减”的具体标准和方案,确保学校“双减”目标明确、保障到位、安排合理、符合实际,避免唯指标、唯数量倾向。

二、协调好学优生“吃不饱”和学困生“吃不下”的问题

每个学生由于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是不平衡的。实际教学中,在一个班级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占了一半还要多,就算有的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比较均衡,但因环境和性格的影响,他们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完成情况也是不一样的,这样就导致教学的进度到底是“超前”还是“等待”难以抉择。所以自然地校外补习的存在就变得合理且积极了,校外补习在解决学优生“吃不饱”和学困生“吃不下”的问题上具有很大的作用,也是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一种补充。“双减”政策下所要推进的教育公平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是牺牲学优生的发展而实现所谓的教育公平。“双减”意见中着重提出要提高学校课后服务质量来解决这种情况,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也同时需要学校教育对课后服务的开展进行科学的安排,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同时实现学生的多样化发展。这个是“双减”政策下,学校最该解决的重要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基石,也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

三、注重作业的科学设计,提升作业设计的合理性

作业设计能够直接体现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学生的作业负担与作业的质量息息相关。其一,杜绝重复性作业的出现。过度的、重复的抄写、训练带给学生的只有沉重的负担,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家教育部门规定要合理安排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对待学困生和学优生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兴趣、能力发展水平,优化作业结构布局,提升作业布置质量,采取分层作业。其二,推动布置个性化作业。要善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捕捉学生学习行为,分析学生需求,绘制学生的认知能力图谱、知识图谱、兴趣图谱,并据此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优化作业结构,推动个性化作业布置。其三,尝试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根据教师法相关规定,为保障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对教师提供相应设施设备支持和资源保障的权利。

四、满足中小学生各种兴趣特长发展需求的问题

“培养人丰富多采的个性,促使人的身心健全发展,实现个体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我们培养的学生应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每天除了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地理等文化课,还应提供其他有趣丰富的教育活动,如美术课、音乐课、烹饪课、围棋课、舞蹈课、武术课等等,培养学生音乐技能、创造美的能力、劳动能力以及防身技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兴趣特长。

五、运用系统性思维,完善支撑保障措施

首先,政府要强化对农村薄弱学校的财政支持。教育法规定国家组织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这对农村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给予了巨大的财政支持。其二,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教育法规定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劳动法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其三,适当提高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补贴标准。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且用人单位应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因此,学校要按照加班标准发放课后服务补贴,保障教师合法劳动权益,尊重教师的劳动价值。

参考文献:

[1]宁本涛,杨柳.中小学生“作业减负”政策实施成效及协同机制分析

[2]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EB/OL].http://www.moe.gov.

[3]杨兆山《教育学的“个性”概念》,《中国教育学刊》1996年第4期

[4]李长伟、徐莹晖《功利主义教育目的与人的工具化》

[5]《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

[6]杨三喜《以系统综合治理让“双减”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