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树种在乡村振兴绿化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03
/ 2

乡土树种在乡村振兴绿化中的应用探讨

肖代福

资阳市雁江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641300

【摘要】在当前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在整个乡村振兴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其中乡村振兴绿化属于推动乡村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具有关键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乡土树种在乡村振兴绿化中的应用,结合乡土树种的应用优势,提出乡土树种的应用策略,积极推动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乡土树种;乡村振兴;绿化

乡土树种指的是在当地长时间的种植、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能够与当地的生态系统完美的结合树种。在整个乡村振兴绿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通过采用乡土树种的种植,能够体现出乡村发展的特色,同时还可以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对于优化乡村环境、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来说有重要价值。

一、乡村振兴绿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工作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做好绿化工作活动,对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优化农村环境来说有关键的意义。但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乡村振兴绿化工作活动仍然存在一部分问题。

1.树种选择存在盲目性

在乡村振兴绿化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树种的选择属于关键的内容,需要结合乡村发展的整体实际情况,以及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土壤的基础条件进行树种的选择。分析现实情况来看,当前很多乡村在实施绿化的过程中,树种选择存在很强的盲目性,很多乡村过于追求城市化的树种,忽略了乡土树种的选择。比如在河道两旁,原本栽种的杨树、柳树等乡村树种,砍伐后栽种常绿树来进行绿化和美化工作活动,但栽植的苗木并不适合本地的土壤、气候条件,使得苗木成活率较低,生长缓慢,无法发挥出观赏的效果[1]

2.树种搭配不合理

乡村振兴绿化工作活动,需要科学合理的搭配树种,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设计。但是分析现实情况来看,很多乡村地区在绿化的过程中,搭配的树种十分混乱,比如树种的类型单一、高低搭配不够合理,乔木、灌木随意搭配等现象无法起到观赏的作用,同时也不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还有些树种的栽植严重影响到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到观赏,阻碍道路行车。

3.栽植活动较为随意

乡村振兴绿化工作活动的实施,必须要科学合理的展开规划设计,尤其是对于各类树木的栽植活动来说,要结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规划,避免出现随意性。但是分析现实情况来看,很多乡镇和自然村在进行绿化的过程中,往往统一采购名贵的树木,直接采购大树种植在乡间道路上,面子工程十分严重。在树种栽植的过程中,未合理的进行规划设计,使得栽植的成本较高,无法保证成活率。由于栽植活动十分随意,使得各种不同的树种,不论树形随意栽种,引发各种病虫害问题,影响到本土树种的生存,加大了后期管理的难度,生态效益相对较差[2]

二、乡土树种在乡村振兴绿化中的应用价值

近几年来,乡土树种在整个乡村振兴绿化工作活动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具有相对独特的价值。

1.环境适应性强

乡土树种在种植的过程中,属于原生的本土树种,历经多年的种植属于自然选择的结果。所以,在乡村振兴绿化工作中,通过种植乡土树种,可以适应本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的特点,有利于提升抗病虫害能力,生长优势明显,保证种植的成活率[3]

2.节约绿化成本

由于乡村振兴工作活动的实施,包含多个不同的方面,绿化工作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不宜使用大量的资金。所以,为了能够节约成本,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选择本土树种操作方法简单,获取树苗更加容易,并且苗木在运输的过程中,距离较短,不需要采用特殊的养护措施来进行种植。能够保证成活率,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性价比高,更加适用于乡村振兴绿化工作。

3.彰显地域特色

在整个乡村振兴建设的过程中,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彰显出本土的特色,展现出本土的文化底蕴。乡土树种经过长期的种植之后,可以与当地的生态环境融为一体,可以展现出当地的人文特色,具有普遍的认同感。能够展现出乡土田园的自然风光,同时还可以增加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文化底蕴[4]

三、乡土树种在乡村振兴绿化中的应用策略

1.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推广乡土树种

在乡村振兴工作活动实践的过程中,做好绿化工作有关键的意义,所以为了保证乡土树种的推广与种植,提升在绿化中的应用价值,必须要由当地的政府部门牵头,积极的推广乡土树种。引进先进的培育技术,及时做好乡土树种的培育和研究工作活动。园林绿化工作部门应当结合现有的工作基础,根据本土树种,加大研究科学合理的制定种植与培育计划,与当地的苗木培育基地提前做好育苗,培育工作活动。根据不同季节乡土树种的特点,合理的展开种植活动,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既要做好常绿植物的种植,保证在冬季能够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还应当加大观光树种的种植,保证能够在每一个季节都能够展现出色彩的变化。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提升经济效益,建议将本土的果树作为独特的亮点,在乡村地区开展规模化的种植地,能够起到绿化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获取经济效益,提升农民群众的经济来源。

2.优化乡土树种绿化结构

乡土树种的应用应当结合乡村振兴绿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展开设计活动,突出本土树种的重要优势。适当的引入外来的树种,以此为原则保证实现乡村地区景观植物的多样化发展。打造出富含乡土特色的农村绿化景观,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应当站在环保美化的角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可以将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有针对性的结合。根据不同受众的生长期,可将速生植物与慢生植物有针对性地结合起来,保证能够提升设计的有效性,让乡土树种发挥出特色作用,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改善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

3.提升绿化工作者的专业技能

在乡村振兴绿化工作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绿化工作者的专业技能事关整体的建设质量,所以,为了推进乡土树种的优化,必须要全面的提升绿化工作者的专业技能。让相关的工作者能够了解本土树种的生长规律和发展的特点,结合树种的生长习性,对于生长的各类需求,科学合理的选择种植方式,保证能够最大程度上做好乡土树种资源的利用。由于乡土树种在绿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受重视,无法充分的进行利用,所以必须要结合当地乡土树种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全面地进行调查和规划,详细地进行记录,将乡土树种的发展能够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生态效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保证提升园林绿化工作者的认识。虽然乡土树种的养护工作活动操作实施相对简单,但是必须要保证工作人员拥有基础的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工作态度,提升对乡土树种的认知保证管理技能,以此推动乡土树种在整个乡村振兴绿化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结语

总而言之,在整个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新农村的建设要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要全面地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绿化属于改善乡村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改善原有的生存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乡土树种在整个乡村振兴绿化中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可以提升成活率、节约绿化成本、彰显出乡村地域特色。所以,在今后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以及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大扶持的力度,积极推广乡村树种、不断优化乡土树种的绿化结构、提升绿化工作者的专业技能。从多个方面展开实践,以此打造富有特色的绿色乡村发展的环境,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管璞怡.浅析城市园林绿化中乡土树种的应用及措施[J].现代园艺,2022,45(13):120-122.

[2]徐宝东.乡土树种在造林绿化工程中的应用[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2,25(02):119-120.

[3]赵鹏华,贾喜欢,万少侠,赵文杰,王晓丽,杨惠菊.浅议乡村绿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林业科技,2021,41(03):49-50.

[4]艾丹,王小军.城乡绿化美化建设中乡土树种的应用探析[J].农业与技术,2020,40(09):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