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晚期孕妇胎动自我监测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03
/ 2

妊娠晚期孕妇胎动自我监测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卢丹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610000

摘要:目的:对孕妇孕期结束后自我监测生育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选择这种方法是为了调查205名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怀孕晚期的孕妇,对186名孕妇进行了有效调查,并通过一份关于晚期胎动自我控制行为的问卷调查了自我控制行为的现状因此,胎动自我监测行为的评分为(10.12±2.10),最低的评分是每周观察天数,最高的评分是胎动异常后的治疗。多重逐步递减分析表明,居住地、获得相关健康教育的机会和对健康的信念水平是影响孕妇晚期胎动自我监测行为的独立因素(p < 0.05)。结论妊娠和晚期分娩的自我监测行为与孕妇受教育程度和居住地等因素密切相关,必须及时调整干预措施,以促进怀孕和分娩的监测行为

关键词:妊娠晚期胎动自我监测

引言

胎儿在母亲子宫壁上的活动被称为胎动,孕妇在出生前18周内感受到这种活动,被视为胎儿生命活动的表现。妊娠末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可能导致脐带缠绕、缺氧等情况对宫内胎儿健康状况最直接监测的胎动进行监测,可以有效地表明,随着胎动的增加和减少,胎儿的安全受到威胁。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围产期死亡率约为9.5‰,每年围产期死亡率约为122 000人,居世界第四位。研究表明,孕妇在怀孕后期坚持自我监测胎儿运动可以降低意外怀孕的发生率,如宫内胎儿死亡。《国家孕妇健康准则》建议孕妇在妊娠结束时坚持胎动自主,并在发现胎动异常后立即去医院就诊。然而,我国孕妇对自身自我监护行为的依赖程度较低,而且不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该研究旨在分析影响妊娠开始和结束时胎儿自我监测行为的相关因素,并探讨教育干预战略,作为临床保健人员干预的基础。报告全文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对205名晚期怀孕妇女的选择进行了有效调查,并在年龄标准> 20岁时予以考虑;怀孕28周;孕妇及其家庭成员知情同意接受调查;参与调查前未发现明显的子宫内发育异常;母亲的认知功能,识字等都很正常。排除标准:孕产太重,无法进行胎动监测;将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等严重疾病结合起来;在调查时怀孕已达到37周;幼儿园以下教育水平。年龄21~43岁,平均(29.14±3.91)岁。孕周28~36周,平均(32.12±2.01)周。文化水平:小学16例,初中37例,高中45例,大专56例,本科26例,研究生6例。初产妇140例,经产妇46例。单胎182例,双胞胎4例。

1.2方法

统计研究涉及一般信息,如年龄、高风险怀孕、教育程度、居住地、健康信念水平、接受健康教育的机会、职业等。

1.3观察指标

孕妇孕期结束后胎动自我监测的现状;变量映射表:妊娠晚期孕妇胎动自我监测行为的多重渐进回归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妊娠晚期孕妇胎动自我监测行为现状

胎动自我监测行为评分(10.12±2.10)分,其中每周监测天数评分最低,为(1.21±0.32)分,胎动异常后处理评分最高,为(2.24±0.40)分。

2.2变量赋值表

对胎动自我监测进行评估,并根据居住地、获得相关健康教育的机会、产妇、教育程度、年龄和对健康的信念程度,进行多样化的逐步回归分析。该值如下表所示1。

表1变量赋值表

变量标签

赋值说明

健康信念评分

实际数值

居住地

城镇 = 0,农村 = 1

是否接受相关健康教育

是 = 0,否 = 1

是否为经产妇

是 = 0,否 = 1

文化水平

研究生 = 0,本科 = 1,大专 = 2,高中 = 3,初中 = 4,小学 = 5

年龄

20 ~ 30 岁 = 0,31 ~ 40 岁 = 1,> 40 岁 = 2

2.3妊娠晚期孕妇胎动自我监测行为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居住地点、接受健康教育的机会和对健康的信念水平是影响怀孕后期妇女自我监测行为的独立因素(P<0.05),见表2。

表2妊娠晚期孕妇胎动自我监测行为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变量

B

SE

β

t

P

居住地

2. 334

0. 943

0. 122

2. 471

0. 015

是否接受相关健康教育

8. 221

1. 637

0. 212

4. 925

< 0. 001

健康信念水平

3. 740

1. 061

0. 322

3. 509

0. 001

3讨论

孕妇对胎动进行自我监测是监测妊娠晚期的最简单、最不侵入的方法,研究表明,妊娠晚期胎动数量比实验室指标更能反映宫内状况,而有胎动史的妇女的妊娠负面结果影响怀孕后期胎儿运动自我监测行为的独立因素包括:(1)教育水平:如果孕妇的教育水平差别很大,孕妇对自我监测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也存在很大差距研究表明,孕妇的教育水平可能影响孕妇对其胎动的认识水平。因此,临床健康教育应侧重于对教育程度低的孕妇的教育,以简单、简单和直观的方式向受教育程度低的妇女解释胎动自我监测的重要性,并制作图片、录像等。(2)居住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更容易获得各种信息来源,城市孕妇更容易获得与自我监测胎动有关的知识,更容易获得保健服务,收入水平和医疗观念农村信息传播缓慢、获得资源的机会有限、获得保健服务的机会有限、农村收入低、教育水平低,甚至容易受到传统态度和习俗的影响,以及对植入性监测的依赖程度低,都影响了植入性监测的自我监测行为目前,随着网上信息的发展、智能设备的普及、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发展,医务人员可以使用微信等聊天软件对孕妇进行网上监测,建立与监测胎儿运动有关的公共号码和讨论组,为妇女提供帮助 在妊娠结束时通过公共电话发送日常监测提醒,并要求孕妇立即向微信小组发送日常监测数据。 如果护理人员发现监测信息泄露,他们会信任孕妇,并鼓励她采取胎动。(3)对健康的信念水平:研究表明,孕妇对健康的信念越大,她们进行胎动自我监测的能力就越强。由于第一次怀孕的经历,缺乏对监测胎动运动的知识,对自我监测胎动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无法获得有关监测胎动运动的信息资源,以及在妊娠结束时自我监测胎动运动是一项活动健康意识水平越低,个人的健康受到的威胁就越小,因此,孕妇在监测胎动异常情况时感到的威胁就越小,而且她们对通过特定行为减少健康风险的必要性的信心也就越低,从而妨碍了她们遵守胎动自律。对健康信仰薄弱的病人,可以利用知识库进行干预。护理人员详细解释了对孕妇进行胎动监测的必要性,从而使孕妇对这种行为有信心。在检查过程中,可以通过bc郝向怀孕妇女解释子宫内活动,以增强怀孕妇女的自信心。建议孕妇写一份胎动日志,详细记录胎动探视的时间和次数以及其他信息。(4)健康教育:孕妇更容易理解胎动运动,但定期监测胎动状况和发现胎动运动异常需要孕妇具备一定的生理知识和良好的承诺。另一方面,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的孕妇对胎动生理知识不足,无法准确地确定胎动的异常情况,而胎动监测的依赖性较低,影响了晚期胎动自我监测的行为。因此,必须加强与胎动监测有关的教育。在怀孕后期,保健人员可以成立孕妇宣传小组,向孕妇介绍监测胎儿运动的情况,并培训她们监测胎儿运动,直到她们充分了解《胎儿运动法》(每小时大约1小时≥5次)的正常标准以及对孕妇的评估。

结束语

鉴于上述情况,早孕的自我监测行为受到教育水平、居住地、健康信念水平和健康教育因素的影响,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加强早孕的自我监测行为。

参考文献

[1]宋荣红.妊娠晚期孕妇胎动自我监测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8):22-24.

[2]刘春雨,赵扬玉.胎动的监测及临床意义[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9,35(12):881-883.

[3]黄玲芳.妊娠晚期妇女胎动自我监测行为微信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

[4]黄玲芳,孙媛,张静.孕妇胎动自我监测行为微信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36(04):38-41.

[5]南子晴,胡娅莉.胎动监测意义的再评估[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9,35(04):399-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