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企业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融合

王,蕊

黑龙江省华富电力投资有限公司 黑龙江 150090

摘要:企业政工工作的创新是推动企业与时俱进的重要基础,也是满足职工精神需求的重要条件。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政工工作的理念、方法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以管理为主、以说教及管束为基本形式的工作已经难以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并呈现出诸多弊端。因此,需要确保思想先行,紧密联系职工群众,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融合,以此提升企业政工工作实效性的同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政工工作;人力资源管理;职工

1企业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的意义

1.1能够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向提供指引

众所周知,通过开展政工工作,能够引导和教育职工的思想,提升其思政觉悟,推动职工深入掌握各种先进的思想文化,保证其认同企业经营发展理念。政工工作的落实,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提供组织及思想方面的保障,符合职工精神要求,有益于对管理形式进行优化及创新,政工工作中的思政教育,可以提升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1.2能够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

通过对职工开展思政教育,能够提升职工的思想政治水平,客观地对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变换情况,如岗位、人员调动等,防止职工怀疑工作能力及人事决策。生产经营情况关系到企业的发展,领导岗位数量有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做到公平公正,选择优秀职工进入管理岗位,通过开展政工工作,能够提升职工的思想素质水平,防止产生恶性竞争。政工可以客观地评价职工思政水平,为选拔提供依据,持续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结构。

1.3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条件

在企业发展中,对管理和生产经营结构以及部门设置做出了调整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组织结构以及岗位变化不断增加,职工岗位设置及工作内容同样产生了变化。通过有效开展政工工作,能够引导职工客观看待人事调动,帮助企业留住人才。政工能够及时掌握职工的心理情况和负面情绪,并且正确的疏导,促使职工重拾心态,积极努力的工作,合理解读人事调动政策,确保职工认同人事调动,这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2现阶段企业政工工作面临的问题

2.1管理人员对政工工作缺乏重视

时代的发展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部分企业为了满足生产需求,将工作重心尽数放在了生产与经营上,以求为企业谋取更高的经济收益,自然而然也就忽略了政工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尽管在以生产经营为主的模式下,企业经济收益有明显的提升,但由于政工工作存在漏洞,长此以往员工会失去对工作的兴趣,造成企业整体凝聚力下降,破坏稳定发展效果。

2.2政工团队建设力度不足

“以人为本”是我国各领域发展中践行的重要理念,政工队伍作为政工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其团队建设也应受到企业领导阶层的广泛重视。但由于经验不足等各种因素的限制,部分企业中政工团队的综合素质达不到要求水平,再加上企业政工管理制度的缺失,一些政工人员由其他岗位的员工兼任,企业政工工作效用便无法真实得到发挥。

2.3政工工作理念与时代发展不符

时代发展洪流中出现了许多新型发展理念,各类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也越发常见,同样,人们理念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但由于企业管理人员的忽视,企业政工工作发展理念更新不及时,依旧沿用传统政工发展模式,使企业政工管理流于形式,无法为企业发展提供积极作用。

3企业政工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融合

3.1加强职工培训

在员工培训工作中加大对政工思想的融入可以有效提高对员工思想的引导作用,从而提高企业人才的整体思想素质水平。首先,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要求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并在具体的培训体系中根据不同岗位员工的具体能力融入针对性更强的思想教育内容,从而提高培训工作对员工思想引导的实际效果。其次,企业也要将对员工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纳入具体的培训工作目标中,通过对员工的不断培养,使其的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最终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此外,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培训工作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员工晋升机制,从而更好地激发员工对自身工作职责履行的积极性,并实现对其工作思想的有效引导与优化。

3.2提供职工良好平台

第一,保障劳动者的正当权益,凡涉及到职工权益的事项或决策,应由全体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会议审议后实施;组织职工代表对企业进行民主管理,保证企业的运营公开、透明、守法,树立职工主人翁意识;第二,要健全人才发展渠道、干部选拔体系、考核体系、人才流动机制、人才培育和使用机制。同时,要加强技能培训和业务培训,使之与现代国企相适应。

3.3完善人才考核奖惩制度

在现阶段的企业改革发展中,运用更加科学的人才考核奖惩制度也是提高企业政工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员工持股作为现阶段社会中各企业较为常见的一种改革策略,企业可通过加强对其的积极运用,提高对员工归属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的引导效果。但要注意的是,在对其进行运用时,应当根据相关国家法律规定落实具体的要求,并通过有偿任务与无偿配送等形式实现对其的科学运用。通过这种策略的实施与落实,可以更好的调动出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从而提高政工工作的效果。并且通过更加科学的奖惩机制,使员工更加准确的感受到企业发展为自身带来的效益,从而更好的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4重视企业职工合理的物质利益需求

在新的时代,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变革,企业要让职工真正的投入到工作中来,必须从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入手,以满足他们对物质上的需求。无可厚非,企业职工的生存压力比以前更大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更是让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因此,企业职工要求提高工资,这是市场经济转型的必然趋势。所以,企业工作也不能忽视职工在工资和福利上的合理要求。

3.5深入职工实际,优化基层党建政工工作效果

国企基层党建政工工作创新的先决条件为深入职工实际。部分传统的基层党建政工工作将管理作为工作的要点,通常以强制性的约束、管束要求职工服从,并且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及法律法规,此种工作方式会诱发职工的负面情绪及不良心理,导致基层党建政工工作适得其反。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政工工作人员需要秉承走进职工、深入职工的基本原则,意识到党建政工工作的本质要求为帮助职工解决问题,引领职工思想观念的塑造及良好行为的养成。在此基础上,政工工作人员要与职工建立和谐、稳定、平等且持续的沟通关系,可以利用社交媒体与职工进行交流,积极处理其反馈的问题,收集其反馈的信息,把握好职工的客观需求、共性及个性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开展相应的党建政工工作。例如,针对职工生活困难问题,可以在党组织及国企的支持下开展帮扶活动;针对职工工作技术难题,可以开展技术攻关活动;等等。唯有紧密联系职工群众,帮助职工解决现实问题,才能消除职工的后顾之忧,使其感受到国企对其的关爱与信任,在未来以感恩之心投入本职工作,形成对国企的归属感,以此优化基层党建政工工作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若想确保企业的竞争实力,发挥企业对经济社会建设的助力作用,需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政工工作,为企业的稳定、安全、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飞.国企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的创新路径探索[J].活力,2022,(21):82-84.

[2]李研.加强企业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的新思路[N].科学导报,2022-11-08(B02).

[3]李宏雁,秦思璇,李佩骏.政工工作提升企业管理体系的思想站位[J].中国商人,2022,(1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