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及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浅谈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及思考

李敏

威海市教育服务中心,山东 威海264209

摘    要: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人”不仅仅是管理的对象和方式手段,也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学校管理中的“人”,对学生而言,是在重视和承认人和人的差异,尊重并发展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不仅围绕学生的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过程所开展的教育教学及其他相关的管理工作。要求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建立并明确正确的教育观,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教育教学内容及方案,为不同性格特长的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教育。

关键词:以人为本;管理思想;中小学教育;运用思考

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是学校的核心。随着当前新时代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学校管理体制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人文管理是按照不同“人”的需求,有序和谐地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以促进组织内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把人视为管理的前提和重要资源,推进内涵式管理发展,在保持学校原有的体制组织结构的前提下,改变和完善现行的管理制度,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对教师和学生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学校教育发展创造更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以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一、我国中小学现行教育教学管理的特征与弊端

(一)学校价值取向重秩序和效率

在学校和学生之间,学校作为服务一方,应把学生的身心感受放在首位,学校不仅是培育人的场所,也是精神和人文信息的最好载体,每一位都应该得到学校和教师的爱护和关怀,不应让学生丢失了成长的快乐和应有的童真童趣。但现阶段以学生发展为本止于理念的情形依然存在,有时往往重管理和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管理理念应持续更新,制度重“筛选”

目前很多学校仍实行“家长式”管理方式,管理者依照意愿和经验行事,缺乏民主,教职工无法真正参与制度的制定,从学校现行制度产生的流程来看,征求意见的方式也大多流于形式,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有时也阻碍了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型思维、专业和身心发展,使教师在现实利益和未来价值等方面无法找到均衡点,不利于教师发挥潜能和才干,无法获得真正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学校的管理,也应当“尊贤使能”。在现在的教育管理制度建设当中,制度未能充分发挥其功能,考虑不周全,缺乏可操作性。学校更倾向于把教师的工作、行为和发展样式固定,把制度当筛子,一筛子到底,使教职工缺乏信任和认同感,失去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对教师队伍的成长与发展应予以高度关注

学校管理者应意识到教师也是需要全面发展的有机个体,从师者素养、进取精神、自我发展、师生关系、课改之路等方面倡导教师的生命体验,使教师步入新境,开拓人文的管理可行路径。部分教师在学校无法享受进修和竞争机会,自我封闭的现象存在。

二、教育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实践策略

(一)培养学生灵性成长,从育形到育心,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

在当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改变唯“分数论”的思维,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因差异而发展”,利用每个学生的不同,创造性地应对,让每个生命回归本真,回归真实的生命和人格,回归真实的生活。保持学生灵动的思维和鲜活有趣的生命,需要教师积极营造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良好学习氛围,不论学什么,学什么学科及在什么课堂,都应在教育中重拾“灵性”。

(二)从育形到育心,友好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

教育工作要讲“道理”,但很多时候我们用所谓的“道理”去评判事件、评价学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会发现,只有“理”而不用“心”的教育走不动,也走不远。

教师重新审视自身与学生间的关系,今天的德育工作者应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在人格上与学生保持平等,不但要虚心向他们学习,更要善于引导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用公正和宽容的心态来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启发他们充满矛盾和困惑的内心。对学生的想法和产生的问题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体会到教师对于学生的爱,并感受到教师对于每位学生寄予的希望,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发现并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校方还应积极宣传心理教育工作,帮助全校师生树立此项专业理念,并提供实际有效的交流平台,推动全体教职工对此项教育理念的深入认识和理解。

(三)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制度体系

对于学校管理来讲,建立健全一套合理完善的教育管理工作制度体系是确保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新的制度体系在充分考虑人文的基础上,不应是“限制”,恰是维护和保障每个教职工的利益和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机制和重要依据。在教育管理中要充分调动和协调好使用与培养、协调与服务、调动与约束及求同与求异这四个方面的关系。

首先要结合符合本单位教职工的实际情况,培育人性的发展土壤。在制度上既要保证公正,又要强调机会的均等,还要做到过程和结果的公平。

其次是重视民主、制度设计要有“弹性”。因为人和人的差异,工作量无法精确量化,即使是制度设计得再完美、周全,也有预测不到的情形,在制定时要考虑全面,保留最终的解释权;同时要设计必要的“裁量权”,允许管理者在合理范围内选择“量”的幅度,有利于克服“刚性”特点带来的机械管理和不足,能够合理地处理刚性管理制度和人性管理之间的关系。

(四)学校管理者创设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和人际关系环境,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学校管理者经常换位思考,就会走进教师的内心世界,就能从多个角度发现问题,在管理中找到“黄金分割点”。

一是采用多种形式激励教师,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与组织引领教职工实现职业理想和抱负的外驱力相结合。积极发现和关注教师的外在和内在需求,激发教师的目标感和积极动机,充分发挥针对树立的目标而产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保证每个人持续保持积极状态,从整体上提高全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在组织中形成设计合理并富有弹性的晋升机制,加大教师培养力度。领导的赏识是最重要的激励手段,校级管理者不仅可以通过目标激励、工作激励、关怀激励、荣誉激励的激励方式,也可注重以信任为导向的精神激励方式激发出教职工的自身内驱力。

二是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和文化氛围。良好的人文氛围,是一种精神、发展理念和共同的价值取向。学校在打造积极、和谐的人文氛围和专业成长教师团队的同时,还要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为教师提供心理学讲座和专家支持沟通渠道,增强“情趣沟通、情趣活动、情趣生活”意识。在加强文化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坚持“以师为本”,给予教职工充分的尊重、信任和自由,使关爱、尊重、宽容、赞美、待遇和授权融入学校氛围当中,让更多的教师渐入自我激励的佳境,自动自发地形成合力,这就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之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人性管理的特性,使教职工都能真切地体会到学校对自身的人文关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激发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但是教育进步的体现,也对提升教学管理工作质量和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韩华.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2).

[2]陈士宏,王雅文.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