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ONE理论的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K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3

基于GONE理论的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K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杨俊峰

湖北经济学院 会计学院

摘要: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现象进行识别成了现在的主要问题,要深刻的研究财务舞弊现象的成因,以及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对其他的上市公司形成警示作用,从而杜绝财务舞弊这种不良现象。

关键词:财务舞弊;GONE理论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上市公司并没有把公司的运营管理和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作为发展重心,而是通过财务舞弊这种非法手段来虚增利润,美化报表。因此,研究这些影响力广泛的上市公司就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K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K股份")是我国生产特大型精细机械的核心骨干公司,主营业务范围为研究、工程设计、生产和营销卧式镗床、大功率数控落地式铣镗床、大功率数控龙门铣床、精确测量装置等等,主导产品多数居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二、理论和假设

GONE理论是在美国研究企业财务舞弊现象和反财务舞弊现象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流传很广,该理论认为,企业财务舞弊的程度由首字母的四个因子决定,这四个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是平行存在的,没有哪一个因子比其它因子更重要的说法。其中G指的是贪婪因子;O指的是机会因子;N指的是需要因子;E指的是暴露因子。这四个因子是财务舞弊的前提条件,舞弊者如果本性是贪婪的,只要有机会,并且舞弊者认为舞弊后不会被发现,那么他就很有可能会进行财务舞弊。

、研究过程及结果

K股份在二零一三年二零一五年间有许多会计指标的披露不实,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则是收入、存货和净利润。三年间K股份合计调增收入四点七亿,调增存货四点六亿,虚增利润二点六亿,使企业的经营扭亏为盈,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分析与判断。二零一七年一月,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在对K股份执行二零一六年报审计程序时发现,K股份盘点的存货与账面所记录的存货存在有差异,为了控制审计风险,审计项目组与K股份管理层进行沟通,请求对公司的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盘查。二零一七 年三月,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盘查结果显示,K股份在多个会计科目存在有财务造假行为。针对上述财务丑闻的爆发,监管部门决定对其财务信息违规披露问题立案调查。同年五月份,由于公司净利润业绩连续三年为负,上交所对K股份公司做出了暂停上市的处罚决定。第二年二月,K股份发布的公告中披露了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对涉案公司和人员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同年五月,由于公司新的财务年度业绩依然亏损,K股份将进入退市整理期。 K股份在多个会计项目中均存在舞弊行为,影响最大的项目有营业收入、存货和净利润。根据数据所示,K股份三年间合计虚增收入约四点五亿元,存货项目在舞弊的三年间则是有增有减,合计虚增约二点六亿元,同时,二零一三年K股份虚增利润零点七亿元,是当年公司的业绩扭亏为盈,严重干扰了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的价值判断。K股份财务舞弊的手段包括跨期确认收入、虚构交易、虚增合同价款、存货披露不实。K股份通过与客户及经销商达成的购销协议,在产品尚未交货或未按照协议规定生产机械设备的情形下,提前确认了收入,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在三年间一共跨期确认收入二百二十三笔。三年间曾与多家客户和销售商订立了虚伪的买卖协议,在仅收到部分定金的情形下就确定了收款,但随后又将定金全部退还或作退货处理。同样,为防止此类的作弊手段被审计人员发觉,K股份还采用了较为复杂和隐秘的技术手段。K股份曾采用了建立账外仓储的方法,在订立虚拟买卖协议后先将货款转至账外仓储,并在账簿上确定生产成本并扣除库存。并且又与仓储租赁方串通,将租赁费用开成了物流发票。进而作退货处理并将该批库存转出了账外仓储,或将库存拆解为零件后,以直接购买物料的方法进行买回。同样,K股份还通过虚拟发货单、物流单等相配套的舞弊手段,来规避有关审核部门的追查。在已经与二十四位顾客达成了真实购销协议的情形下,K股份单方面追加协议价格,并同时确定为应收账款。在三年间所发布的财务报表数据中存在与帐实不符。为实现利用虚拟销售实现中有收入的目的,还同样编造了“货物流”法。在签署虚拟购销协议的时候,将对应的库存转至帐外库房,以构成了库存已发生且产权已转让的假象。通过利用这个方法,在有收入的时候大量减计库存,以提高现实经营成本。此外,K股份还采用了减少现实生产制造中成本费用的方法,进行了调节并减少期末存货成本费用的账面金额。

表1                        K股份 2010-2013 年净利润                  单位:万元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净利润

17800

5457

-7322

852

表2                 K股份 2013 年至 2016 年部分财务指标           单位:万元

财务指标

2016

2015

2014

2013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

-7467.26

-16356.89

-13225.60

-7758.84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2700.98

-7273.10

-1662.43

-9920.11

取得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59465.97

61810.55

55402.00

33927.90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100666.97

61810.55

55402.00

38650.90

速动比率

0.46

0.37

0.67

0.64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证券市场中规范的信息披露才是资本良好运行的基础,因此寻找一个有效的财务舞弊防范对策成了目前市场相关利益者的当务之急,本文基于相关理论的四个角度对K股份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首先,降低相关人员的贪婪需求。首先,降低个体对于财产的贪婪追求。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将个人的薪酬与绩效相挂钩,而不应该将个人的薪酬与企业利润相挂钩,这样会使管理者更加注重利润,从而产生短期行为,忽略了长期的发展。针对K股份公司,可以建立多元化的绩效考核指标,通过多方面来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员工能够真正的为企业投入。除此之外,还可以完善绩效考核的考核周期,K股份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制造业产业,产品生产具有周期性,企业短期绩效考核目标可能具有正向波动性,所以要完善长期绩效考核制度,便于管理层管理。其次,减低不良组织的需求。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减少外部压力。管理层应当根据K股份公司实际的情况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规划,对外进行真实的财务报表的披露,减少许多投资者不合理的预期。另外,监管机构要着眼于当前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要进行不同类型的引导,修改符合当今市场趋势的标准,避部控制方面,首先应该优化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其次应该完善公司的股权结构,K股份可免许多企业因为组织的不良需求去触犯法律法规。减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机会对于K股份公司,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来降低企业财务舞弊的机会。内以通过增发股票来吸引外部投资者,这样的也可以控制一家独大的局面,还可以采取股票分割或者股票回购的方式。要想减少财务舞弊的现象,还可以增加企业的内部监督者。最后,还可以增强其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他们与大股东和董事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在聘任环节就要把好关,降低独立董事和董事会之间的熟悉程度。这样独立董事才能够独立的去行使监督权。

其次,外部环境方面,首先应该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职能,并且增加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其次,企业可以从高校招聘审计专业的人才,加强部门建设,并定期举办法律和财务的知识培训,目的是提高相关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最后,要规范审计制度,企业应该完善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处理流程,目的是在企业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起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评价与分析的作用。

再次,减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机。首先,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当上市公司因为业绩问题或者股价过低面临退市风险的时候,公司的股票无法在证券市场中流通,上市公司往往会通过出售其资产或者粉饰利润表来保住其上市公司的地位,长此以往,不正规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对于证券市场的资源分配产生重大影响。针对此现象的出现,相关机构应该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时刻关注市场最新动态并制定最新的政策,明确退市的指标,将数据具体量化,让执法部门有法可依。其次,公司要制定长远的经营战略。K股份应该做全面、合理的战略分析,选择价值链分析模型,战略分析模型或者SWOT分析模型,在分析自我的过程中也着眼于外部环境,规避外部风险。K股份还应当根据前面所做的战略分析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战略选择。

最后,完善财务舞弊暴露发现机制。针对上述的财务舞弊暴露因子分析,企业在实际情况中,应该完善财务舞弊暴露发现机制。首先,相关机构可以考虑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的处罚力度,让财务舞弊的企业和个人受到相应的惩罚,加大他们舞弊的代价。其次,企业可以摆放“匿名检举箱”,鼓励内部员工检举财务舞弊现象,对于检举人员的个人信息予以保护。对检举人奖励高额财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这种激励环境中,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增加相应的监督,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财务舞弊现象,但与此同时要注意检举信息的真假辨认。最后,发挥媒体对于财务舞弊的协同效应。一方面,增强媒体的公信力,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传播真实的信息与真相,对于财务舞弊案例要敢于进行报道,对媒体进行严格的法律约束。另一方面,增加对媒体权力的保障。当前法律对于媒体无法进行有效的保护,许多媒体人在追踪财务造假案的时候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很难发挥作用。

总结:财务舞弊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已经并不罕见。本文选取的K股份虽然已经时隔几年,但是造成的影响巨大,仍然对我国的财务造假分析有借鉴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了相关理论分析了K股份财务舞弊的深层次原因,并且对应的提出了防范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在分析中我们发现造成这一结果的是由贪婪、机会、需求、暴露四个因子的共同结果所致。其中大股东、管理层和中介机构的不当诉求、管理层凌驾于内控之上、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公司的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筹资困难,资金压力大、事务所难以识别K股份的舞弊手段、监管不力、发现了也没有完善的惩罚机制都是造成此次财务舞弊事件的条件。在资本市场中想要根治财务舞弊现象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并不容易。所以本文通过K股份的案例分析来对防范其他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提供一些参考。需要注意的是,K股份的财务舞弊现象不具有普适性,各个企业在进行财务舞弊的时候采取的方法也都不相同,因此无法直接推演到其他的企业。

参考文献

[1]刘语琦,陈耿,韩志耕.基于雷达图的财务舞弊审计特征方法研究[J].江苏商论,2021(12).

[2] 窦笑晨.农业类上市公司审计风险防范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