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路线设计隐患及解决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道路路线设计隐患及解决对策分析

万继东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居民对城市道路路面美观度、实用性以及道路质量等的要求不断提高。面对城市居民出行需求、交通运输量、道路功能多元化等重大变化,加强城市道路改造设计已成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城市道路改造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和体现精细化、以人为本、道路设计转向街道设计等理念,才能科学合理地调配各种元素,有效地避免可能存在的矛盾,确保城市道路改造后符合城市形象要求,符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且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优质人居环境的要求。因此,本文对城市道路改造设计的理念及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道路路线设计;隐患;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工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其精细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伴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过快、路网建设不完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较低和管理效率低等,车辆行驶无序混乱、交通拥堵现象严重,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突出。精细化设计从中、微观层面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问题进行“精、准、细、严”的改造,疏通节点,以点带线,提升道路通行效率;以线促面,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现状,打造路网有序、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因此,采用精细化设计研究是提升设计质量、减少交通拥堵、节约政府投资、提升城市形象的必由之路。

1总体设计原则

(1)重视公路安全性设计,合理确定交通安全措施。采用运行速度对路线平、纵、横面设计的合理性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反复优化修改,并有针对性地设置安全设施。(2)坚持环保理念,重视生态环境、文物古迹与水资源的保护和景观设计处理好公路建设与占用土地的关系,严格控制公路用地,保护耕地资源。(3)充分了解项目建设条件,准确把握项目特点、重点、难点和关键性技术问题;高度重视测量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确保设计基础资料的准确性,减少设计变更。(4)重视对路线与工程方案的综合比选,确保方案合理。(5)妥善处理好与项目相关的各种关系。(6)严格控制工程造价,节约投资。

2道路路线设计隐患

在道路平面设计中,平曲线设置和直线段长度是影响行车安全的两个重要设计因素。圆曲线半径,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在平曲线半径上是离心运动,所以道路的平面线形设计需要提供给车辆足够的水平摩擦,以保证车辆的横向倾覆稳定性和滑动稳定性。若提供的摩擦力不足,车辆将侧倾,导致驾驶障碍、失火和交通事故。道路工程的路线设计中,可将不同的线路进行组合,但需注意衔接部分线路的流畅性,避免长直线与陡坡的组合。若平曲线和竖曲线的组合不科学,将增加交通事故的可能性[1]。直线段长度,两点一线即为直线。距离最短、方向明确、设计简单,且从造价角度来说工程性价比最高。但从行车安全的角度来看,长直道的设计会使道路线形单调,驾驶员更容易疲劳,从而造成反应迟钝,对突发事件反应差。此外,在夜间驾驶时容易受到对向车辆的影响,尤其是开远光灯或者闪光灯时,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2]

3道路路线设计对策分析

3.1路面结构设计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坚持安全性、经济性等基本理念,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BZZ-100)为标准轴载,使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设计必须重视3个要点:(1)结构层选择。在结构层选择前,要了解项目所在区域内的筑路材料,可以选择碎石、砂砾石等作为路面基层及垫层材料。通过调查分析及施工经验等,最终确定路面基层、底基层的材料分别为5%水泥稳定碎石与级配碎石,能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较强的稳定性。(2)路面结构的确定。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基准期为20年。车道的标准轴载在设计基准期内为2738.785×104次,道路属于重型交通。面层为26cm厚的水泥混凝土;基层为20cm厚的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0~18cm的级配碎石。同时要求土基回弹量控制在60MPa以内。(3)路面排水。采用分散漫流排水方式作为排水,沿路线纵坡和路拱横坡路面水会流到路基边坡进入到路基边沟,并将其排在路基以外[3]

3.2遵循由道路设计转向“高品质”的街道设计理念

在城市道路改造设计过程中,应当树立起“高品质”的设计理念,实现由传统道路设计向街道设计转变。在以往的城市道路设计和城市道路改造设计过程中,大多关注的是道路的交通功能,而在“高品质”设计理念下,则会兼顾道路的交通功能和公共空间功能。因此,在道路改造设计过程中应当树立起“高品质”的街道设计理念,并将其应用到城市道路改造的实际项目中[4]。在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一系列理念的提出和落实过程中,城市交通资源正在逐步朝向集约、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通过坚持“高品质”的街道设计理念可以构建安全、高效、便捷的道路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绿色出行环境,满足市民步行和骑行的通行空间。同时,也使得步行和非机动车的通行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3.3完善标志标线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路段交通标线标志设置冲突、交通标志不连续、交通标志标线老化或缺失、物理隔离设施缺失、交通诱导系统严重不足等问题。现有渠化设施对交通流的引导、隔离和管制不足,交通流不易达到安全有序地运行。地下通道指示不明确,行人横穿马路现象严重,安全隐患较大。因此,对交叉口的标志标线、指示标志进行完善、更新。在地下通道和商业街设置清晰合理的道路指示牌,方便行人出行和购物,在交叉口人行道人行横道位置增设人行横道与无障碍共杆单立柱标志,提示驾驶员右转时注意行人,保证行人安全[5]

3.4视距优化设计

在道路交通设计中,道路的整洁和畅通可以保证驾驶员开阔的视野和安全的行车距离。当事故发生时,足够的车距也能让驾驶员有所准备,避免事故发生。在道路交通设计中,对车距有不同的规定,不同的驾驶行为也有不同的驾驶距离。同时,对停车视距、超车视距等距离的规定也有所不同。在我国,不同的道路等级,规定不同,实际执行过程与理论有差距。由于我国混合路段较多,驾驶员应严格注意视距和控制车速,密切注意驾驶。在道路安全设计中,雾天、低能见度路段应设置高性能的视线引导设施,可用于指示方向和危险路段。视线诱导工具具有不同的功能,需要结合道路安全和经济指标选择合适的诱导设施,以提高道路安全性。

3.5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城市道路改造设计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应充分体现对“以人民为中心”和关注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进行设计,强调城市道路改造设计应当立足城市居民的实际需求,对城市道路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创新,确保城市道路可以兼顾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日常出行需求。总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在进行城市道路改造设计时应当对该城市所处区域的城市资源、道路总体布局情况等进行深度地分析,并充分结合人民群众的需求,依据人性化原则,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合理地设计。

结束语

城市道路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改善城市交通网络、促进城市发展、塑造城市形象等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市道路改造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人本主义理念、精细化理念、高品质街道设计理念等,从而有效地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伟杰,上海市乡村道路规划设计技术研究.上海市,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2021-01-21.

[2]刘天鹏,徐延军.流程自动化的城市道路养护投诉系统设计及应用[J].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20,43(04):65-71.

[3]邵明帅.声环境敏感度高的道路声屏障优化设计与施工[J].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20,43(04):81-86.

[4]贾玲,周金煜.改扩建道路的路线及路面路基设计研究[J].江西建材,2020(12):82+84.

[5]宋佳宁.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设计思路[J].智能城市,2020,6(2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