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红色廉洁文化的发展脉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6
/ 3

辽宁红色廉洁文化的发展脉络研究

石宗鑫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 沈阳 110870

摘要: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红色廉洁文化是辽宁共产党人在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过程中孕育出来的先进文化。辽宁红色廉洁文化始终贯穿于辽宁的党组织建设之中,始终推动着辽宁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和各项事业的向前发展,是辽宁红色文化的重要支撑,也是辽宁文化自信的精神砥柱。从辽宁红色廉洁文化的历史可以清晰看出,辽宁红色廉洁文化中既蕴含着坚定理想信念、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性原则、始终廉洁为民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又饱含辽宁地域文化特色,共同构成了新时代辽宁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

关键词:辽宁红色廉洁文化   精神内涵    发展脉络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L19BSZ016

作者简介:

石宗鑫(1982-)女,辽宁辽阳人,沈阳工业大学讲师,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研究。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柱。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在奋斗历程中积累的最宝贵精神财富。辽宁红色廉洁文化是关于廉洁的理论、原则、信仰相适应的价值理念、行为准则、制度体系及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辽宁红色廉洁文化是辽宁共产党人在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过程中孕育出来的先进文化。辽宁红色廉洁文化始终贯穿于辽宁的党组织建设之中,始终推动着辽宁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加强辽宁红色廉洁文化研究对于推动辽宁党风廉政建设和辽宁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辽宁红色廉洁文化的精神内涵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红色”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的。“廉洁”是指不损公肥私;不贪污。“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新中国建设中培育和发展的具有廉洁内涵的先进文化。红色廉洁文化基于其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状况,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拥有独特的价值取向。辽宁红色廉洁文化是红色廉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辽宁红色文化的重要支撑,也是辽宁文化自信的精神砥柱。

辽宁红色廉洁文化既反映出廉洁文化的特点,又体现红色文化特质,更是体现出辽宁的特色。辽宁红色廉洁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优秀理论成果的代表;是中国革命伟大实践能够实现的依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廉政基因的佐证;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支撑;是辽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支柱。

二、辽宁红色廉洁文化的发展脉络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落地生根

辽宁是中国近代历史中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辽宁党组织从建立伊始,就把建立红色革命廉洁文化贯穿始终。辽宁党组织带领辽宁人民英勇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党在辽宁的力量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为夺取全国解放和执政中国提供最坚实的保障和成功经验。辽宁第一个地方性党组织是建立于1924年的中共沟帮子铁路支部。1927年10月24日,东北地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满洲省临时委员会,领导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党务工作。此次大会通过了《我们在满洲的政纲》,确立了党在东北的基本任务。同时,严明了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第一,要立即进行改组或恢复组织的工作;第二,要切实执行省临委的决议和中央的各项指示,不许以群众无组织、党无基础、压力太大等借口抛弃无产阶级利益、不去领导群众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斗争;第三,各地同志对于工作政策有何意见,可向省委提出。这些规定都体现了革命时期廉洁文化建设和纪律建设的思想。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主力军,始终战斗在抗战第一线。沿袭着红色廉洁文化的精髓,以铁的纪律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向心力,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组建和领导抗联武装,发动和领导各界群众,与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浴血抗战,为夺取全国抗战胜利做出了极大贡献。1936年2月,遵照“八一宣言”精神,全东北抗日军队统一命名为“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制定《东北人民革命军纪律》,抗日联军第三军制定《为纠正腐化现象、实现共产党员在三军光荣规范的决议》等,对部队内部做出明确纪律规定;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学校校长赵尚志签署了《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各种纪律详则草案》,对后备力量进行了纪律教育和约束;针对少数干部所出现的骄傲情绪和急躁情绪以及在艰苦斗争环境中的畏难情绪,赵尚志在《关于整饬军队纪律问题给各师负责同志的信》中对党员干部违纪问题提出明确要求。这些举措都成为辽宁红色廉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有着红色廉洁文化的根脉依托,使我党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使东北抗联的军誉传遍东北大地,使我党成为东北民众的唯一救星。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及其进入辽宁的大批人民军队,始终把红色廉洁文化贯穿于建党、建政、建立地方武装和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革命实践中。在辽沈战役决战期间,辽宁人民掀起了空前的支前高潮,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解放战争在辽宁之所以能够迅速取得胜利,不仅取决于军事斗争,更得益于党的清明政治和廉政建设。1945年,陈云同志召集高岗、张闻天等起草了关于党在东北的战略方针的建议,即《对满洲工作的几点意见》,其中就有必须严重注意干部中由于进入城市而生长起来的享乐、腐化倾向,同时应该预先防止干部中可能发生的思想和行动上的混乱。次年,辽吉省委作出《关于整顿干部思想作风的决定》,对于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自由主义、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以及贪污腐化、享乐主义等行为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和组织处理,从而为打开一、二、五分区的斗争局面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1947年,东北行政委员会颁布了《东北解放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对于贪污受贿,隐私舞弊等情况做出明确规定,严厉查处了一批贪污腐化分子,纯洁了党的队伍,教育了广大党员干部,提高了党员的思想认识,巩固了党的基层组织,改进了党的工作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了党的威信。正是有了这样的红色廉洁文化作为保障,才使得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中,仅仅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取得了东北全境的解放的辉煌成绩。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积极探索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从革命党变成执政党,党的工作中心也从发动革命斗争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转移。辽宁地方党组织一方面带领全省人民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曲折发展中逐步使辽宁成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另一方面努力建设廉洁政府,坚决反对贪污腐败,针对当时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上暴露出来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反腐败斗争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后,东北局按照中央决定,辽东、辽西两省和沈阳、旅大(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五市相继成立了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沿承了红色廉洁文化的精神,加强了党的纪律建设,从而使辽宁地区的廉政工作有了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百废待兴,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辽宁党的地方组织通过开展整风运动和整党运动,破旧立新、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开创廉政新风。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辽宁地处抗美援朝的前沿,一方面承受美国侵略者飞机的狂轰滥炸,另一方面肩负着组织动员群众参加志愿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后勤供应任务。在此期间,东北行政委员会先后制定了《东北区战勤动员暂行办法》、《关于各级政府应即设立战勤机构的指示》及《关于城市战勤负担暂行规定》等,正是有了红色廉洁文化的保障,有力地保障了前线作战对各种物资和人力的需要,为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此过程也是对党组织进行净化,对党员进行考验的过程。通过审查处理了经不起战争考验、临阵脱逃、丧失阶级立场以及腐化堕落等违纪党员3041人,开除党籍940人,进一步纯洁了党的队伍,使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

建国初期开展的“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五反”(反对行贿、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是我们党为抵制旧社会遗留的恶习和资产阶级的腐蚀而开展的一次大规模群众运动。沈阳率先开展了“三反”运动,中共中央东北局总结沈阳做法,做出《关于开展反对贪污蜕化倾向、反对官僚主义作风的决定》,要求“由各级党委、各机关、各部门的负责同志亲自领导,对一切贪污、腐化、堕落行为开展一次群众性的坦白、检举、批判运动”,这些做法取得的收获很大,不仅严重打击了贪污受贿经济犯罪活动,保护了国家经济建设,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教育挽救了一批干部,维护了党的组织和干部队伍的纯洁,而且也丰富了辽宁红色廉洁文化内容,积累了廉政建设宝贵经验。

3.改革开放以来的蓬勃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上来,反腐倡廉建设和廉洁文化建设着眼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大力解决党风政风方面妨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前行,为促进辽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强保证。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辽宁省委全面进行拨乱反正,坚持从严治党方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坚持不懈地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坚决制止和取缔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的腐败现象。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平反冤假错案;广泛开展以贯彻落实《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严厉查处官僚主义失职渎职问题,如查处阜新矿务局清河门矿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背后的官僚主义问题;开展整党工作,制定《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的实施方案》,实现了“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和纯洁组织”的四项目标;严禁机关经商办企业,打击经济犯罪,助力辽宁改革开放。

自从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以后,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辽宁也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一阶段,辽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维护和促进辽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1993年,辽宁省委建立了领导干部廉政建设责任制,启动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始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制度;启动规范党政企业干部行为的六项规定,不断深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开展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工作;通过施行财务管理“收支两条线”,从源头上制止乱收费的不正之风;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实行范围内推荐,任职前公示,实行任职试用期制度;严厉查处腐败分子,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随着辽宁进入了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一阶段,辽宁红色廉洁文化不仅内容上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而且特征越来越凸显和鲜明。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省委、省政府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放在突出位置,每年都会召开一次党风廉政工作会议,加快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全社会监督机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无党派人士积极参与到廉洁文化建设中,新闻媒体也为廉洁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和氛围;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如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中小学办学中的不正之风、公路“三乱”的不正之风等等,解决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制止公款出国(境)专项工作;专项整治党政机关公务员用车;清理评比达标表彰和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的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深入推进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加强全党反复倡廉宣传教育和廉洁自律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反映出辽宁对于红色廉洁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为辽宁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了理论基础和文化支撑。

辽宁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蕴含强大的红色基因。从辽宁红色廉洁文化的历史可以清晰看出,辽宁红色廉洁文化中既蕴含着坚定理想信念、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性原则、始终廉洁为民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又饱含辽宁地域文化特色,共同构成了新时代辽宁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新时代,面对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新要求和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任务,要进一步深入挖掘辽宁红色廉洁文化的内涵,细致梳理辽宁红色廉洁文化的历史价值,拓展文化传承的渠道,创新文化传播和方式,加强文化教育的成效,推动辽宁红色廉洁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聪浅析红色廉洁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12)47-49.

[2]梁建业.传统廉洁文化的当代价值及融入路径[J].人民论坛. 2019(29)68-69.

[3]曾恒.廉洁文化价值构建何以可能[J].人民论坛. 2018(05)98-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