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安全技术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安全技术应用

陈汉斌,吴晓燕,韩智超,沈加彬,邓阳阳

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BIM 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指基于与建筑工程有关的真实数据,在 BIM软件中构建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完成建筑物各项信息的模拟与仿真。这种技术并非简单地将数字信息进行集成,而是在利用数字信息的基础上,将建筑设计、施工建造、管理等环节进行数字化升级,从而创设出新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最终令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显著提高、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大幅度降低。总体而言,BIM 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时能够发挥较强的作用,值得深入分析。

关键词:BIM 技术;建筑施工;安全技术

中途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施工项目管理上,对于技术复杂、专业交叉、需要协同作业的环节,BIM 技术可以借助其数字化运算特点发挥优势。相较于传统的二维平⾯设计图纸,基于BIM技术可以搭建参数化的建筑模型,该参数模型各类参数全⾯完整,并结合虚拟现实、动画模拟等技术将施工技术、组织计划、施工方案等融合起来,由计算机精确执行施工计划,合理调度施工作业安排、设备机械及材料进场、人力分配,确保施工管理更加合理。同时,还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预演,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碰撞、计划错误、设计缺陷等。

1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这对建筑行业带来极大的便利,提供了非常充足的劳动力。但由于建筑行业的工作人员较多,加上建筑行业工作环境多数处于室外之下,劳动力专业能力不足、室外环境受天气影响较大、建筑工程整体周期长、内容繁杂,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不利因素会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频繁地发生安全事故,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较为缓慢,严重时建筑施工工人的人身安全也会受到极大的威胁。因此,建筑工程企业应该要重视将比较先进的BIM技术运用在建筑施工中,保障建筑施工过程顺利的进行。因为,BIM技术可以整合建筑工程中所有的信息数据,并结合数据分析进行最优化处理,帮助建筑工程企业获得精准信息,极大地保障建筑工程在施工中能够更加快速而精准地作出正确反映,从而帮助建筑企业规避风险,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利用BIM技术优化和改善传统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建筑工程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2 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预警不及时

传统的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模型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该方法重复作业量大且效果有限。现场安全员主要是记录现场安全方⾯的问题并报送相关报告,但监视记录和人工巡逻需要及时采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者对信息的时效性要求不一致,会导致监视及人工巡逻存在信息延迟。当现场安全员出现玩忽职守或者安全监督不到位时,会⾯临较大的安全风险及隐患。因此,项目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对策规避风险,确保及时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风险预警,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措施并消除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2.2 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较为普遍的情况是: 建筑工程企业的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与工程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有较大关系。首先,BIM 技术的使用需要施工人员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而施工人员能力、资格的审查工作应该由管理人员在事前进行严格的把关。倘若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的施工前审查不够严格,那么,轻微的后果是BIM 技术的价值不能体现的; 严重后果可能会造成工程安全事故,对建筑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对施工人员造成安全威胁。

2.3 建筑施工项目工程中的监管部门对于施工安全管理缺乏监管效益

很多建筑施工项目工程中负责的安全相关的监管部门都没有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没有进行定时定点的连续性安全检查,安全检查的力度不足。由于监管问题的疏忽,导致一些安全隐患没有被及时地发现,就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监管部门应该及时地制定完善且严格的监管制度,并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施工项目工程进行全面的安全质量检查,保证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全面的安全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施工人员要积极地配合检查部门的检查,在进行施工之前,采取比较良好的防护措施,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的进度与质量要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全程的监管与检查,对施工的安全质量与成本进行全面的核实,在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地加强管理力度,使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策略得到有效实施。

3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安全技术的应用

3.1 建筑工程企业应该建立施工安全指标

建立规范的安全管理指标,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质量保障的基础。建筑工程企业可以利用 BIM 技术,建立施工时的安全指标。在建立安全指标时,要注意指标数据应当与施工标准具有相关性。利用相关的安全指标,保障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工作可以顺利开展。此外,利用 BIM 技术设计建筑模型时,施工企业应该基于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安全问题,对构建的建筑模型进行预备数据调整,模拟真实情况,提前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安全标准,有效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以保证建筑工程如期交工。

3.2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其一,高层建筑施工场地内的道路标高、给排水系统、塔吊及升降机等设备的位置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确定完毕,相关信息应如实显示在BIM虚拟模型中。其二,钢筋加工棚、钢筋成品存储区、施工电力相关设备、消防器材、围挡等应该呈现出什么样的外在形态同样需要呈现在BIM虚拟模型中。现场管理人员基于BIM模型,可进行有效指导,从而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其三,技术人员可将施工总平台图布置成三维模式,进而以立体化的形式将施工现场的真实情况进行远程显示。在此基础上,当一道工序或一个施工团队的工作完成后,即将转化到下一个施工阶段之前,管理人员可利用BIM模型,对场内的各项元素进行“预演布置”,发现并解决各项矛盾,最终找出最优解决方案,提高施工场地的运用效率。

3.3 系统危险源识别与实时监控

特定危险源主要是现场施工过程中发现的,经常与建筑结构或者临时设施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可以进行人为控制。随机危险是指在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下,施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风险,并且不同因素的互相作用会加剧系统的风险情况。首先,基于BIM技术搭建的项目模型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和碰撞检查,分析建筑的结构部件是否合适匹配,检查施工工序是否科学合理,避免由于工序和结构设计不稳定导致的安全事故。其次,对现场的施工机械设备的工作区域半径、作业承载力、运行工况进行分析检查,消除设备隐患。最后,采用SCL安全检查法对现场的人力、物料、设备等方⾯识别的危险因素导入BIM平台系统。利用传感器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视和动态跟踪,将随机危险源转化为独特危险源,规避和预控项目建设的安全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属于动态的管理工作,其中包括了个人以及团体的安全意识、安全制度、安全培训工作等。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必须严格地落实到每个员工的身上,以保证员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个人安全,同时也能够保证整个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  傅义东.基于BIM技术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35.

[2] 黄伟杰.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