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地乡村景观体系构建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丘陵山地乡村景观体系构建探究

刘琼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摘要:本文以丘陵山地的乡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讨论丘陵山地乡村景观建设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具有丘陵山地独特特征的景观构成要素,并运用乡村景观规划理论和方法打造出适合于丘陵山地地形地貌特征的乡村景观。

关键词:丘陵山地;乡村规划;景观体系

1概述

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再到乡村振兴,乡村规划建设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特别是当下更是强调注意传承乡土味道,体现本土乡村特色,留得住绿水青山,要能记得住乡愁,而乡村景观设计无疑是乡愁的载体。丘陵山地型的乡村景观分布广泛,有很多优美的自然风景、有地方特色的乡村聚落景观和独特的农田景观,但是由于乡村地区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使得乡村景观遭到严重破坏,面临生态危机。因此,在丘陵山地的乡村规划中,正确梳理出丘陵山地特有的景观要素并建立成体系十分重要。

2丘陵山地乡村景观建设发展现状及问题

对丘陵山地乡村建设而言,景观只是一个次要要素,大多数乡村规划关注的都是产业发展,对乡村景观建设并没有给予重视,最多就是利用景观对建筑平面布局进行缝补,以达到协调一致。因此,就丘陵山地的乡村景观建设而言存在如下问题。

(1)景观建设缺乏系统性,村内的总体绿化比较凌乱

现在丘陵山地乡村内部的道路、绿地等公共空间以及乡村宅前屋后的私人活动空间的景观建设都比较凌乱,缺乏系统性。尤其是村民住宅建筑夹缝中间的破碎区域,景观更是缺乏系统规划。

(2)景观构成要素繁杂不成体系

在乡村,除了农民住宅建筑外,院坝、道路、桥梁、指示牌、路灯等都是景观的构成要素,但是这些要素的设置都具有较强的随意性,缺乏美感,不成体系。

(3)乡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大树、古树、河流、溪流、池塘、自然植被等乡村所特有的景观要素在乡村规划中本应被保留下来,但是,乡村地区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却破坏了乡村田园景观的特色,破坏了生态环境。

(4)乡土文化特色的消失

乡土文化是构成村镇聚落的发展基础。没有以乡土文明为特征的乡土文化,一个村镇聚落就不能继续发展。但是目前许多地方的乡村景观建设都大同小异,缺乏特色,导致乡土文化的消失。

(5)村民对景观的认识有偏差

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对居住环境有新的要求,但是由于他们对乡村景观没有专业的认识,所以只是在自己家周围的空间按自己喜好任意种植些花草,以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这与专业的乡村景观设计还相差甚远。

3丘陵山地乡村景观的构成要素

丘陵山地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造就了独特的景观,因此丘陵山地的乡村景观也有其特有的构成要素。

(1)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乡村景观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形成了丘陵山地地区的宏观景观特征。

受地形限制,丘陵山地地区可用于建设的土地面积有限,因此,大部分的农业生产活动都要结合地形地貌来进行,依据等高线来建造农田,这样就形成了与平原景观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如梯田景观。

丘陵山地的地形地貌对乡村的建筑景观也具有重大影响。在丘陵山地乡村建筑的选址和建设都与自然的地形地貌相结合,相互融合在一起,互相衬托,形成千姿百态的建筑群,丰富乡村的整体景观。

(2)水及水塘

水资源不仅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丘陵山地乡村景观构成的要素之一。在乡村景观建设中,可以充分利用水并结合丘陵山地地形打造独特的水景观。

同时,在乡村景观建设中有很多结合丘陵山地梯级状的地形打造的水塘,以作灌溉蓄水之用。

(3)林盘

在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特有的丘陵山地乡村居住环境形态——林盘。这是一种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乡村居住环境形态。

(4)台阶

丘陵山地地形高低起伏变化较大,因此大部分乡村在建设时都会通过台阶来加强联系,台阶不仅是交通联系的通道,也是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

总之,由于丘陵山地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丘陵山地地区有很多独有的景观要素。在进行丘陵山地乡村的景观建设中,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独有的景观元素打造具有丘陵山地特色的乡村景观。

4丘陵山地乡村景观的基本结构

丘陵山地乡村景观的基本结构是指乡村景观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在丘陵山地乡村景观设计中主要依照斑块、廊道、基质三种基本景观结构单元形成的点、线、面三种基本结构三种结构形式来构建乡村景观体系。

4.1点——斑块

斑块是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在丘陵山地地区,乡村的景观斑块基本上是属于人为引入斑块,农田、乡村聚居点、经果林、林盘、梯级水塘等都属于此类斑块。

4.2线——廊道

廊道是一种线性或带状结构。在丘陵山地乡村的景观设计中,廊道主要有道路、河(溪)流、田坎、灌溉沟渠、篱笆等形式。在景观设计时,可以利用上述廊道形式打造线性或带状景观廊道,将各种景观要素联系起来,形成网络体系。

4.3面——基质

基质是景观背景,是景观中分布最广的背景结构,对景观起着决定作用。由于目前乡村地区大部分还是从事农业生产活,有很多农田,因此对丘陵山地的乡村而言,其景观基质主要是农田基质。

5丘陵山地乡村景观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5.1因地制宜原则

丘陵山地乡村有很多特殊的景观要素,这些都是进行景观设计的宝贵资源。因此,在景观体系构建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丘陵山地地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乡村的景观建设,建设富有特色的景观。根据丘陵山地高低起伏的地形,可以通过台阶、道路、沟渠、河流等将各种景观要素联系起来,形成层次丰富、高低错落的景观。

5.2可持续利用原则

目前,由于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民都为了增加经济收入而进行砍伐树木、开垦荒地等,使得当地的景观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出现水土资源退化、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威胁着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丘陵山地乡村景观体系构建时候,就要善待自然和环境,实现景观资源的持续利用。

5.3创新性原则

所谓创新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开拓创新以便更适合发展。这在丘陵山地乡村景观建设中表现为在保护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丘陵山地乡村的景观建设中,农家乐就是一种创新方式,它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需要,受到很多城市年轻人的欢迎。

5.4以人为本原则

无论建设还是规划,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人们服务的,在考虑大环境的同时更多的还是要考虑人们的需求。因此,在丘陵山地乡村的景观建设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从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出发,充分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6结语

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幸福美丽新村再到乡村振兴,乡村规划建设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通过对丘陵山地乡村景观体系的构建使乡村成了留住绿水青山、记住乡愁的载体。

参考文献

[1]王燕云,戴庆敏.基于农村乡土景观的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分析[J].吉林农业,2012(12):179.

[2]李运生,张杰.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建设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49-51.

[3]赵全儒,刘浩.城市化进程中新农村建筑景观的更新与发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