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自闭症患者核酸检测棒棒糖咽拭子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面向自闭症患者核酸检测棒棒糖咽拭子设计研究

吴双,,国旺,,孙妍钰,,江洁(通讯作者)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34

摘要:本研究是面向自闭症患者核酸检测棒棒糖咽拭子设计研究,即通过设计一款核酸检测棒棒糖来替代咽拭子采集到咽部分泌物,旨在解决传统的口咽拭子为自闭症患者带来诸多不便的问题。该核酸检测咽试子利用棒棒糖的外形,结合机体吞咽活动,从而完成咽拭子的采集的目的。本研究对慢性咽炎患者进行采样测试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对咽拭子进行改善。另外,该咽拭子在存放条件方面的研究略有不足,未来还会对此进行进一步探究。

0引言

随疫情发展而被广泛利用的传统口咽拭子,其采集方式所带来的不适感为自闭症患者的采样增加了难度,暴露出传统口咽拭子为自闭症患者带来诸多不便的问题。面对数目庞大的自闭症人群,应存在一种专为自闭症患者研发的的采集方式。社会交往障碍是自闭症儿童最根本性的发展障碍[[1]],使患者不能够根据社交情景调整自己的社交行为,排斥与陌生人甚至亲属有过多肢体接触。部分接受干预治疗的患者在一定的环境下可通过训练改善社会交往障碍,但是一旦进入陌生的环境,原本建立的规则往往不再适用。上述社会交往障碍导致患者在人流量大、环境嘈杂且陌生的核酸检测场所无法合理调整社交行为。

同样是为了改善患者进行咽拭子采样时的配合问题,沈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0年6月发布一种儿童咽拭子采集装置。取样器包括容器罐、密封盖、采集棒,其中:所述容器罐,其顶部具有容器口,用于容纳密封保存所述采集棒,避免所述采集棒受到污染;所述密封盖,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容器口,用于密封所述容器罐,使保存在所述容器罐内的所述采集棒免受污染,以及显示儿童信息;所述采集棒,安装在所述密封盖底部,用于采集儿童咽拭子,采集完成后,容置于所述容器罐内。[[2]]上述专利基本解决了保持患者配合的问题。但没有从患者的角度改善其感受,顾无法降低患者的抗拒心理。本研究研发的棒棒糖咽拭子,不仅在采样过程得到了简化和方便,且完全站在自闭症患者的角度,综合考虑其心理因素及生理舒适度,切实降低其抗拒心理。

本次设计研究的棒棒糖咽拭子,从技术上降低采集过程带来的的不适感,从形式上避免对患者的强制性行为,过程中避免与他人的肢体接触,改善现阶段自闭症患者核酸检测的问题。同时,该口咽拭子的研发促进社会对该特殊人群的关注,有利于相关无障碍产品的进一步发展。

1棒棒糖咽拭子工作原理

通过核酸检测棒棒糖采集到咽部分泌物。咽拭子原理如下:当舌头给触发装置一定压力,棒棒糖顶部释放采样端,采样端受被采集者吞咽唾液运动影响到达咽后壁位置。在吞咽活动的过程中,采样端收到挤压,完成咽后壁黏膜采样。观察到患者进行三次唾液吞咽即采样完成。采样完成后,从尾端取出内部采样棒。

该咽拭子的使用过程涉及到吞咽过程的两个阶段,分别为口腔期和咽期。口腔期分为口腔准备期和口腔推送期,是指摄入食物、咀嚼食物并把食物推送到咽的阶段,其反射活动受意识控制。咽期是指食团触发吞咽启动点开始到食团完全通过环咽肌的整个阶段,这一时期的运动属于非自主运动。[[3]]根据口咽拭子采样要求,结合吞咽活动口腔期以及咽期过程,棒棒糖咽拭子使用过程如下:一,正确含糖;二,分泌唾液;三,触发机关释放采样端四,采样端漂浮,准备吞咽五,吞咽唾液,采集端到达咽后壁

从咽拭子适用性考虑,为确保采样过程的无误性,即采样端顺利进入咽部,核酸检测棒棒糖的形状不同于普通棒棒糖,而应设计成上图所示弧度,起到的压舌板的作用,让儿童自觉以正确的位置含糖,暴露咽后壁。为采样全程安全,应确保采样端与内部采样棒连接完好。为减小异物感,采样端材质应选择柔软温和的材料。从患者针对性考虑,该咽拭子中的糖应采用适宜自闭症患者使用的糖的成分配料及用量。自闭症儿童不适宜食用谷类食物、酪蛋白食物、含色素的食物、水杨酸盐食物,为此本项目中的食用原料为液糖。棒棒糖所用色素均在水果中提取。另外,为减少自闭症儿童糖分的摄入,本咽拭子只在外层外包裹一层糖衣。

监护人操作采样还应有具体的流程。考虑到减少患者与陌生人员的接触,应向患者监护人提供采样流程及使用方法教学。以下为监护人采样流程:前期准备,保持口腔清洁;引导患者进食棒棒糖;观察患者进行3次吞咽活动;取出内部采样棒,将采样棒放入收集试管。

2棒棒糖咽拭子测试实验方法

为验证采样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对慢性咽炎患者进行采样测试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对咽拭子进行改善。慢性咽炎与新冠肺炎患者在进行口咽拭子采样时的方法一致,而前者不有传染性,实验过程对于研究人员安全性更高。本研究参考2019年王静等研究者进行的慢性咽炎患者咽拭子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4]],对慢性咽炎患者进行采样测试,采样后对菌落进行检测和鉴定,若鉴定含有α-溶血性链球菌,则采样成功,若不含有则进一步改善咽拭子。实验过程如下:第一步,患者应于取样前2h禁止进食,在取样前,无菌的生理盐水漱口3次。第二步,对慢性咽炎患者进行两次咽拭子采样。第一次进行棒棒糖咽拭子采样,令患者食用棒棒糖并进行正常的吞咽活动三次,取出内部采样棒;第二次进行普通咽拭子采样,令患者使用常规咽拭子在咽喉壁进行涂抹。分别将将两次采样棉拭子进行无菌保存并送检;检验科在30分钟内涂布接种,并进行培养。最后,观察培养后的菌落,若第二次采样结果不含有α-溶血性链球菌,重复试验。若第二次采样结果含有α-溶血性链球菌,第一次采样结果不含有α-溶血性链球菌,对咽拭子进行改善,重复试验。若两次采样结果均含有α-溶血性链球菌,棒棒糖咽拭子准确性鉴定试验结束。

3数据分析与讨论

细菌培养结果显示,5例慢性咽炎患者中,2例在两次采样结果均不含有α-溶血性链球菌,3例在两次采样结果均含有α-溶血性链球菌。这3例患者第一次采样检出各种细菌共9种, 菌株总数26株。26株菌株中, α-溶血性链球菌检出5株  ,其中第一例2株,第二例2株,第三例1株。第二次采样检出各种细菌共13种, 菌株总数42株。42株菌株中, α-溶血性链球菌检出7株  ,其中第一例3株,第二例2株,第三例2株,见表1。

本实验结果说明,棒棒糖咽拭子可以采集到普通咽拭子所采集到的致病菌α-溶血性链球菌,即能够确保采样结果的准确性。综上所述,本咽拭子可用于作为核酸检测时使用的咽拭子。

4结论

本咽拭子在经过测试实验和改正后,可有效解决自闭症患者核酸检测时遇到的社会交往问题,使得在针对自闭症儿童患者咽拭子采集工作时,降低患者对采样人员的恐惧心理,增加了配合程度,达到顺利采集的目的。另外,本咽拭子在存放条件方面的研究略有不足,未来还会对此进行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 辛晶晶. 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苏州大学,2017.

[[2]]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一种儿童咽拭子采集装置[P].中国专利:210843169,2020.06.26

[[3]] 何思锦,陈小霞.脑卒中后口腔期及咽期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22):6-9.DOI:10.19787/j.issn.1008-1879.2021.22.003.

[[4]] 王静,王艳,李文辉. 慢性咽炎患者咽拭子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医学论坛杂志,2019,40(20):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