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营运指标分类及评价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一种公交营运指标分类及评价方法

刘磊,袁难难

安徽交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30041

摘要:为了实现汇集城市中所有公交车数据信息,建立针对地面公共交通运行营运指标分类和评价方法,实现对地面公共交通运行运营状况的定量化、动态实时评价,为地面公交出行者、交通管理者提供关于营运的评价服务。本文公开了一种公交营运指标分类及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评价指标分为四类,即线路基础数据指标;线路营运数据指标:正点发车率、车次兑现率、全程准点率、千公里营运收入、工时利用率、里程利用率、高峰时段平均营运速度、行车计划指令修改率;线路客流量指标;线路服务与安全指标;其次,将计算得到的指标值划分为5个评价等级以及分数等级;最后,划分不同的指标权重,计算线路评分,并以此来评价线路营运。本文使公交线路评价工作提升到科学、高效、务实的新水平;为公共交通线路规划和调整,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对于优化线网结构、合理配置车辆、有效利用资源、方便乘客出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公共交通;营运指标体系;公交营运综合评估

国内外很多交通类大学和研究院所,都对线路优化及布局有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于星涛[1]依据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提出和论述了快速公交系统整体化规划理论和三元构建体系,魏海磊[2]着重研究我国城市快速公交系统的规划法方法问题,对快速公交系统各组成要素、规划方法、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刘俊娟,王炜,程琳[3]从后评价的角度对城市交通规划进行研究是对城市交通规划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城市交通规划修编的依据和前提,同时也可以提高城市交通规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罗海星,彭姗姗[4]针对快速公交系统规划后评价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从基础设施、运营状况、公交优先及公交服务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并提出32项初始评价指标。

本文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智能公交系统的公交营运指标分类及评价方法,实现了汇集城市中所有公交车数据信息,建立针对地面公共交通运行营运指标分类和评价方法,实现对地面公共交通运行运营状况的定量化、动态实时评价,为地面公交出行者、交通管理者提供关于营运的评价服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文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S1将评价指标进行分类:将公交营运线路综合评估划分为如下评价指标,即线路基础数据指标、线路营运数据指标、线路客流量指标、线路服务与安全指标。

S2将计算得到的指标值划分为5个评价等级以及分数等级;

S3划分不同的指标权重,计算线路评分,并以此来评价线路营运;

评分的总分为100分,其中线路客流量指标,对于安装有客流计数设备的线路适用,安装客流设备车辆占比在95%以上的线路。

作为本文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步骤S1的线路营运数据指标中计划指令修改率:指线路行车计划制定后,在实际营运时对元计划发车时刻点修改的次数占总发车次数的比率;

早晚高峰时段运行可靠性:早晚高峰时段内车辆单向运行时间的离散程度,衡量线路运行的可靠性,取上行或者下行早晚高峰时段内车辆运行时间标准差的最大值。

作为本文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步骤S1的线路客流量指标中:

下行时间不均衡系数 时间不均衡系数值(<=1.7):线路上行在各时段(1小时)的客流分布较均衡;时间不均衡系数值(1.7~2):线路上行在各时段(1小时)的客流分布不均衡;时间不均衡系数值(>=2):线路上行在各时段(1小时)的客流分布不均衡程度比较大,需要在高峰时段增加运力满足乘客出行需求,在低峰时段适当减少运力,提高车辆平均满载率;上行计算方式与此类似。

作为本文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步骤S1的线路客流量指标中:

上行断面不均衡系数不均衡系数值(<1.3):线路下行各断面客流分布比较均衡;不均衡系数值(1.3~1.5):线路下行各断面客流分布不均衡,乘客集散程度不平均;不均衡系数值(>=1.5):线路下行各断面客流的不均衡程度比较大,有些路段十分拥挤,有些路段客流偏少,需要在最大断面加发区间车、快车等方式,增强最大客流断面的运输能力;线路站点设置不合理,需要考虑对线路进行调整;下行断面不均衡系数计算方式类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文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根据本文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公交营运指标分类及评价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其计算方法如下:

1.指标分类:将公交营运线路综合评估划分为如下评价指标,即线路基础数据指标、线路营运数据指标、线路客流量指标、线路服务与安全指标。

线路基础数据指标:将其分为快速公交线路、主干线路、支线线路三个不同路段的指标。其中,快速公交线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使得乘客出行时间缩短,要保证线路的直达性,线路长度较长,非直线系数较低;主干线路的主要目标是以后将主要作为衔接轨道交通和BRT的补充出行方式,一般为中短距离出行,承担轨道交通和BRT无法涉及区域内的出行;支线线路主要为边远地区内的居民小区、 以及BRT和普通线路未覆盖区域的乘客提供出行服务,所以要保证支线线路有更多的与BRT、普通线路进行连接的换乘站点。

下行时间不均衡系数 上行计算方式与此类似。时间不均衡系数值(<=1.7):线路上行在各时段(1小时)的客流分布较均衡;时间不均衡系数值(1.7~2):线路上行在各时段(1小时)的客流分布不均衡;时间不均衡系数值(>=2):线路上行在各时段(1小时)的客流分布不均衡程度比较大,需要在高峰时段增加运力满足乘客出行需求,在低峰时段适当减少运力,提高车辆平均满载率。

上行断面不均衡系数下行断面不均衡系数计算方式类似。不均衡系数值(<1.3):线路下行各断面客流分布比较均衡;不均衡系数值(1.3~1.5):线路下行各断面客流分布不均衡,乘客集散程度不平均;不均衡系数值(>=1.5):线路下行各断面客流的不均衡程度比较大,有些路段十分拥挤,有些路段客流偏少,需要在最大断面加发区间车、快车等方式,增强最大客流断面的运输能力;线路站点设置不合理,需要考虑对线路进行调整。 

方向不均衡系数    其中,不均衡系数值(<1.4):线路上下行方向客流分布比较均衡;不均衡系数值(1.4~1.5):线路上下行方向客流分布不均衡;不均衡系数值(>=1.5):线路上下行方向客流分布的不均衡程度比较大,上行日均客流量大于/小于下行客流量,需要将运力加于客流量大的方向,而减少客流量小的方向。

结束语

通过本文系统性关于 智能公交系统的公交营运指标分类及评价方法的论述及施行,使公交线路评价工作提升到科学、高效、务实的新水平;为公共交通线路规划和调整,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对于优化线网结构、合理配置车辆、有效利用资源、方便乘客出行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星涛.快速公交系统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魏海磊;我国城市快速公交系统规划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3]刘俊娟,王炜,程琳.城市交通规划后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02)

[4]罗海星,彭姗姗.快速公交系统规划后评价——以合肥市为例,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安徽新华学院商学院;2016年

[5]张顺风.新一线城市公交线路运行效率评价及优化研究.浙江:浙江科技学院;2020年

[6]徐正全,吴晓飞,刘志杰.探索与回归——快速公交系统发展反思与规划转变,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2015年

作者简介: 刘磊 1984-3 男 北京 汉 博士 高级工程师 安徽交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方向:智能交通、卫星通信、民用无线通信

袁难难 1989-8 女  安徽宿州 汉 本科 高级工程师 安徽交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方向:交通运输信息化

10002

201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