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与监控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地铁施工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与监控方法

梁莉莉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危险行为是所有行业事故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事先控制个人危险行为是预防和控制生产安全的首要靶向。行为安全研究主要以靶向理论和操作条件理论为基础,重点是确定关键风险行为并通过干预措施纠正这些行为。传统的行为安全干预措施,包括物质奖励、靶向和反馈以及管理干预措施,影响有限,不太持久。本文对地铁施工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与监控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不安全行为施工作业人员行为监控

引言

大部分地铁工程位于人口稠密地区,城市地下管网密度高,施工环境较为复杂,施工受到人、机、环、管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存在安全事故。据统计,大多数安全事故是建筑人员不安全造成的,事故率高达95.38%。可以看出,控制危险行为是实现地铁建设安全生产靶向的重要手段。

1城市地铁工程特点以及施工安全风险源分布

和普通建设项目相比,城市地铁工程具有隐蔽性强、作业空间有限、施工环境复杂、地下管线多、紧邻建筑物等特点,因此,这类工程施工对于施工变形控制的要求极高;另外,城市地铁工程所在区域水文地质情况较为复杂,施工过程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由于涉及城市地铁轨道、车站等的建设,所以施工结构形式也较多,施工难度较大。以上特点都决定了城市地铁项目施工过程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城市地铁的建设往往需要穿越城市繁华区域,这些区域居民居住密度较大,商务活动繁多。这些区域施工限制因素较多,地下工况复杂,选择施工方法时,须综合考虑。而对于以上工况,盾构法和浅埋暗挖法较为适用。但应用这两种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须克服环境安全风险。城市地铁施工中的环境风险源主要存在于地下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比如,有些工程结构施工需要穿越软土区、断裂区、岩溶区、硬岩区等特殊水文地质条件区域,地下既有布设复杂的管道,施工中还可能会遇到桥桩、暗河、人防工程等,另外,城市地铁项目部分结构的建设一般紧邻民房、古城墙、商业建筑、机关等建筑物。以上风险源决定了地铁工程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城市地铁项目施工中,一些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因为应用经验有限,也会给城市地铁施工带来一定风险。总的来说,城市地铁工程风险源分布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难控制性和多边性等特点。施工中,一旦触碰这些风险源,引发安全事故,就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2地铁施工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文献审查和实地研究,在个人影响因素、安全态度、工作满意度、心理因素、事故经历、生理因素、个人喜好、知识水平、家庭安全咨询等方面有九个影响因素 以及管理因素中的五个影响因素、安全氛围、安全通信、安全政策、监控与工作环境影响因素相结合,共18个影响地铁施工人员危险行为的因素构成了影响因素框架。

3不安全行为靶向干预方法模型

靶向一词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到二十世纪末,医学专家已应用靶向技术在肿瘤地区准确分配药品。在其他领域,我们谈论的是准确性、定向、减贫、安全管理等。但是,靶向方向更具定向性和定向性,从而能够准确定位、准确干预和准确管理不准确的行为。定向思维与安全管理相结合,是指可以精确控制的定向安全管理,其实质是针对薄弱环节、定向力量、准确性、合理性、目的和实用性,以有效消除和控制各种因素针对风险行为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主要侧重于探索内部联系,寻找准临界节点,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重点是有针对性的干预过程。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应对不安全状况的程序,以了解和优化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法。(1)行为安全理论将减少危险行为的具体过程描述为:界定靶向行为——观察靶向行为——干预改善行为——测试持续改善干预效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专家主张在场景分析、行为识别和不同领域特征组合的框架内采取行为干预措施。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引入了数据提取技术,将干预过程分为有针对性的干预数据分析(干预节点的针对性)和有针对性的干预战略。(2)行为干预的强度应与问题行为的严重性相称,并应分为有针对性的一般性干预有针对性的干预是最强有力的干预措施,目的是减少问题行为的频率和强度。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是最准确、最有针对性、最准确和最有效的。(3)干预战略一般分为三种基于前言、成果和综合的干预战略。在前两种情况下,干预战略都是根据环境适应和行为结果设计的。有针对性的方法强调个人的内在特征,将干预节点放在行为关系的基础上,从而提供初步、综合和注重成果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4地铁施工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监控综合方法

4.1佩戴智能安全帽

安全帽是任何地铁施工作业人员必须采取的最基本的防护措施。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地铁建设工程领域安全管理要求的增加,集成了个人信息、语音通信、岗位监控、人员跌落检测等功能的智能头盔诞生了,通过数据收集实现了危险行为数据的收集能够让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实时掌握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位置和状况,更快地发现施工人员的危险行为,并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现场管理工具和决策依据。

4.2应用VR技术的安全培训方法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是一种先进的技术工具,可用于通过计算机处理图像来恢复真实环境。与其他安全培训方法相比,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更丰富的实际操作场景,满足更个性化的需求,在地铁施工行业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质量,并通过模拟实际操作场景、操作对于有大量施工作业人员的大型地铁建设项目,施工队的总体安全意识大大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危险行为减少。

4.3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管理的实施和企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企业安全文化的支撑。在建设安全文化的过程中,企业要重视建设经营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工作人员的概念决定了意识,意识决定了行为。因此,有必要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以便有效地监测施工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使施工人员能够积极学习、深刻理解和自觉遵守安全运行规则,在运行前将安全思想转变为本能反应,控制源头出现危险行为。

4.4针对安全监管、教育培训等方面

一是确保在实际安全管理中对工人安全进行适当监督。施工企业应制定合理的奖惩标准,明确奖惩措施,提高地铁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的意愿;二是关于安全教育培训,参与目标必须包括所有执行人员、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项目经理,以实现全面渗透安全管理的概念。培训手段应多样化,例如定期举行安全会议,建立平台,分享企业安全文化,定期举办安全知识竞赛。

结束语

有效的控制行为关系子系统、感知行为管理子系统、标准规范子系统、指令规则子系统对降低地铁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中的意图强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同子系统的作用力大小不同。效果大到小:标准规范子系统>行为规范子系统>命令规范子系统>认知行为管理子系统。在示范性规范子系统中,周围员工、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发生率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安全监督的影响在行为子系统中最为明显,其次是过去的行为、安全教育。行为感知控制子系统中更值得注意的因素是工作强度。指令性规范子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团队的安全氛围,其次是家庭安全委员会和直接领导的监督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欣.地铁站点施工中突发火灾情景下人员应急疏散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21.

[2]张家瑛.基于价值链的地铁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效果评价研究[D].西华大学,2021.

[3]张顺朋.地铁施工阶段安全风险技术管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1(08):131-132.

[4]占庆林.地铁施工安全管理系统脆弱性评估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21.

[5]张子龙.成都地铁5号线人员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