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思考 

严洁

西安市雁塔区西北大学  710127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愈发突出,而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也成为了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自主性发展要求,广大教育者必须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主动投身于学习活动当中,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对于广大教育者来说,应该如何培养和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中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引言:

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成长和学习的关键时期,在“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当中,学生只有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习,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从而为积极心理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中学教育阶段,广大教育者不能一味的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是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需求的满足,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不断强化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进一步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

1.培养和激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意义

从中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来看,这一阶段的学生不论是心理还是情绪具有较大的波动,且自控能力普遍较差,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中学生逐渐进入了青春期和叛逆期。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叛逆”不仅体现在与父母的“对抗”上,而且还在学习活动当中有所体现。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处于叛逆期的群体对于任何教育指导都具有逆反心理,他们通常以“作对”作为获得成就体验的渠道,以此来满足自身的心理需要。因此,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的教育引导,都会被中学生“拒之门外”,这对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此外,由于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动力,没有明确学习目的,导致他们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质量。所以,不论是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还是从教学质量的提升要求来看,广大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只有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积极心理,在弱化抵触心理的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安全度过叛逆期;另一方面,在明确学习动机的情况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将会不断增强,他们能够在学习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这对落实教学主体要求和实现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都是极为有利的[1]

2.培养和激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实践路径

2.1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强化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对于中学生来说,远大的理想犹如指明灯,不仅能够为学生照亮前方的路,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从而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因此,广大教育者必须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促使学生能够朝着理想不断前进,并将其作为学习动机,从而为学生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2]。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远大理想要呈现阶段性特点,促使学生能够逐渐接近“理想”目标,切不可遥不可及,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比如,有些学生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而对于中学生来说,参加工作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短期目标,引导学生不断提高理科成绩,学好理化生,以便为实现人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远大理想要符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从本质上来说,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动机会一直延续到今后的学习活动当中。因此,为了更好地体现出学习动机的合理性与适切性,广大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特点,结合学生的综合能力、性格特征帮助其确定人生目标,从而强化学习动机的持续性。比如,针对性格外向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各种文艺工作;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科研工作,等等,以此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从而明确学习动机。

2.2不断丰富学生成就体验,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习动机实际上就是个体积极心理的表现形式,对于中学教育者来说,要想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就要不断强化学生的积极心理。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广大教师必须要不断丰富学生的成就体验,帮助学生感受成功、体会成功,并通过激励政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细微的进步,不能只是一味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要从能力、态度、价值取向等多个方面入手,从“小事”看到学生的本质,从而及时予以学生肯定和鼓励。比如,有些学生主动打扫教室卫生,教师应该看到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需要对其进行表扬;有些学生虽然成绩不太理想,但是学习态度端正,且进取心强烈,因此教师也要对其进行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从而将其转化为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2.3树立供学生学习的榜样,指引学生体现自我价值

此外,在培养和激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还需要认识到榜样的作用,促使学生为了达到相同的成就水平而努力学习,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一方面,教师可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来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从而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选出学生代表,让学生在同伴榜样的作用下形成学习动机,以此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从而充分体现自我价值

[3]。比如,教师可以定期评选“优秀学生干部”,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展示自己管理才能机会,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评选标准和要求,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同伴榜样的激励下不断实现自我提升,从而升华为学习动机。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和叛逆期,强制性的教学指导不仅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反而还会适得其反。对于广大教育者来说,只有让学生真正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在积极心理的作用下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因此,在中学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广大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予以明确和培养,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入手,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方法中得到学习动力不断强化的机会,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丽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J].读与写杂志,2021,18(09):143.

[2]蔡少玲.关于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12(04):646-647.

[3]白景伟.运用自我效能理论激发中学生学习动机[J].教育进展,2021,15(06):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