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U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CCU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

王美彤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目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采取CCU护理干预的方式对其预后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从本院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收治的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选取104例,将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52例,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和研究组(52例,采取CCU护理干预的方式),收集并分析采取两种护理方式后对预后产生的影响。  结果:研究组住CCU和呼吸机支持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短,平均动脉压指标同时也高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采取CCU的护理干预方式有效改善了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CU护理;预后

心脏骤停是指由于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造成全身血液循环中断,重要器官发生严重缺氧和缺血情况,从而威胁到生命安全[1]。复苏成功后对其左心室的功能情况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是由于和正常人相比,左心室功能减退对心脏骤停的影响较大,药物影响作用反应不明显,死亡率较高[2]。护理干预对该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本次研究针对CCU护理干预对其预后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收治的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选取104例,将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52例,男27例,女25例,平均年龄43.36±5.33岁,心肌梗死21例,心力衰竭23例,器质性心脏病8例)和研究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平均年龄45.23±5.26岁,心肌梗死22例,心力衰竭24例,器质性心脏病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参与,且在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进行。

1.2方法

为对照组52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针对该疾病,研究组的52例患者接受CCU护理干预的方式,具体如下:

  1. 成立CCU护理小组。组建由主治医生、责任护士和护士长构成的CCU护理小组,小组的成立需要培训相关疾病知识并且考核通过的前提之下,另外,小组成员可互相分享总结经验,提高小组的护理效果。
  2. 认知干预。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后尽可能通过了解到的其职业、文化程度、思想水平,根据其个人差异为其简单通俗的介绍其自身疾病的发生原因,告知其进行心肺复苏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详细回答其提出的问题,为其消除疑虑,缓解患病后进入新环境产生的不安和焦虑感的同时加深了其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对今后的治疗过程树立信心,提高治疗配合度。
  3. 心理护理。心脏骤停带给患者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护理人员应在与患者沟通后把握其心理状况,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状况采取措施,同时引导家属关注其心理状态的变化,和护理人员一起安抚患者,减轻其消极情绪对治疗产生的影响。
  4. 行为指导。不良的生活习惯是该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应引导其对以往的不良习惯进行改正,提醒其规律生活和饮食健康,同时保证休息时间充足。
  5. 改善环境。住院环境对患者的心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保持病区维持的前提下为其提供舒缓的音乐对放松心情有较好的作用。

1.3 疗效标准

   首先,对两组患者住CCU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和治疗后平均动脉压等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其次,收集并分析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的对比

研究组的呼吸机支持时间、住CCU时间和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分别为10.12±2.33(d)、5.19±1.06(d)、9.49±2.08(kPa),对照组分别为13.56±2.35(d)、7.28±1.82(d)、8.17±1.04(kPa),研究组住CCU和呼吸机支持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短,平均动脉压指标同时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t=4.323、5.417、4.879,P=0.001)。

2.2 两组发生并发症情况的对比

研究组发生并发症总病例数为2(3.84%),对照组发生并发症总病例数为9(17.31%),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χ2=4.525,P=0.015)。

  1. 讨论

心脏骤停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心内科常见危重症疾病,若不对其进行及时抢救,极有可能造成其死亡[3]。心肺复苏主要是帮助心脏骤停患者维持人体有效的血液循环,维持重要器官的供血,通过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的方法暂时维持其呼吸循环功能,为进一步的抢救争取时间。

由于心肺复苏可能会造成患者胸骨骨折或疼痛,导致其对自身身体状况产生焦虑和不安的心态,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才可以对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4]。从宣传健康教育、生命体征动态监测、个人卫生、监督其饮食健康和用药安全等方面进行的常规的护理方法虽然有一定成效,但由于其在护理过程中不够针对性的办法导致效果不明显。CCU护理干预首先利用小组中护理人员敏锐的观察力,发现心电监护上出现的异常,识别危及患者生命的心电信号,以便及时对其进行抢救,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各项检查的数据情况对可能发生是病情变化做出预判;其次,在护理小组内人员的相互帮助和支持下,给予患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护理,高效率的完成护理工作并提升护理质量。本次研究采用CCU护理干预方式对心脏骤停行心脏复苏患者进行护理,发现该护理方式对其疾病的恢复情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应用护理干预的研究组的住UUC和呼吸机支持时间比对照组更短、平均动脉压指标更高、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更少,研究组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CCU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效辅助医生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郑章芳.CCU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04):498-500.

[2]朱玉芳,黎秀菊.CCU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3):165-167.

[3]刘晓霞.CCU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7):155-156.

[4]阿衣吐拉,丁雪茹,阿依苏丽丹·阿不都瓦力.CCU护理干预对改善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1):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