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预防要趁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1

胃癌预防要趁早

杨平洪

渠县中医院, 四川 达州 635200

    胃癌是一种胃部恶性肿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癌症,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早期胃癌通常没有典型症状,出现症状后多数已经进入中晚期,治疗难度增加。预防胃癌不容忽视,需要注重可能引起胃癌的多种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胃癌预防强调一个“早”字,早期发现胃部不适症状、早诊断、早治疗,降低胃癌发病率。

一、胃癌症状

通常情况下,早期胃癌没有明显的症状,少数患者有消化不良或者饱胀不适等,容易被人们忽视。胃癌发展过程中,可引起患者上腹部疼痛、体重下降。晚期胃癌会出现贫血、厌食、呕血、黑便等。部分胃癌患者会伴随吞咽困难症状,因为肿瘤长在胃的入口。肿瘤长在胃的出口处,会引起患者恶心、呕吐。

二、胃癌高危因素

胃癌预防包括定期筛查、避免长期服用对胃刺激较大的药物、改善生活方式三个方面。胃癌高危因素需要明确,并尽量避免,发现癌前病变后应当积极治疗。年龄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40岁以上的人群患胃癌的概率高。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既往胃息肉或溃疡等癌前病变、胃癌家族病史、长期吸烟、重度饮酒等生活习惯的人群,需要重视胃癌早期预防。

三、胃癌三级预防

胃癌预防提倡三级预防。

(一)、一级预防为病因学、发病学预防:对已知的胃癌因素进行排除和控制,消毒致病因素,可以降低胃癌发病率。群众需要阅读并了解预防胃癌的科普知识,对自己不良的饮食习惯进行纠正,注意饮食卫生。日常生活中按时吃饭、避免暴饮暴食,食物不能过烫,少量饮酒,戒烟。少吃烘烤或者烟熏、油炸食物,因为食物中3,4-苯并芘含量增加,是主要致癌物质。清淡饮食,避免高盐饮食,摄入较多盐可造成胃黏膜黏液保护层破坏,裸露出来的胃黏膜会直接接触致癌物质,增加患癌概率。少吃粗糙食物,例如高粱等,避免食物损伤上消化道黏膜。

(二)、二级预防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胃癌发病风险高的人群需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做好胃部疾病的监控,及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恶性贫血等胃部疾病。特别有胃癌家族病史的40岁以上人群,患有胃病且久治不愈者,需要定期复查,观察胃病的发展情况,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并积极治疗。二级预防需要群众了解平时不重视的早期症状,例如胃痛、烧心、反酸、黑便、贫血等。胃痛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各种类型胃病都可能发生胃痛。消化不良、吃得过饱、胃肠炎等都会胃痛,短暂休息后可缓解。有些人患有慢性胃病,经常胃痛,已经习以为常,胃痛也没有任何规律,并且可以自行缓解,经常被人们所忽视。胃癌预防需要从重视胃痛开始,尤其是平时没有胃病的人,在餐后、餐前或者暴饮暴食后出现胃痛,并且经常发生时,可以判断胃部出现病变。胃溃疡患者长期胃痛非常危险,因为胃溃疡如果不能及时控制,会造成良性的细胞发生恶变,变成恶性细胞,引发胃癌。胸部下部的心窝处好像有火燃烧一样,就是“烧心”。烧心是因为我们胃里的食物进入了食管,食物呈酸性刺激食管黏膜。烧心提示我们的胃功能损伤,可能出现的胃病。胃可以分泌胃酸,胃内容物都是酸性的,食管是碱性。人们吃得太多或者在食物刺激下,会出现反酸症状,胃酸分泌比较多,反流到食管并到达口腔,感觉到嘴里发酸。反酸是胃酸分泌增多引起的症状,健康情况下胃酸分泌量适中,比较稳定。在患上胃病以后,胃功能异常,导致胃酸分泌增加,出现反酸。贫血时隐蔽胃部肿瘤的征兆之一,因为胃部肿瘤对周围邻近的血管形成压迫,可导致血管破裂而出血,随着出血量增多、持续出血,就会引起贫血,部分患者会呕血。健康人胃里的细胞每2-4天完成脱落-再生,肿瘤细胞也是一样的过程。脱落下来的细胞会随着大便排出体外。肿瘤细胞内包含血管,有血液存在,会出现黑便现象。

(三)、三级预防以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为根本目的,促进患者康复。早期胃癌、中期胃癌患者需要积极接受胃癌根治手术,切除肿瘤。晚期胃癌需要加强综合治疗,通过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手术的配合,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限。胃癌患者术后需要加强复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复发,促进康复。胃癌预防一定要趁早,尤其是早期症状千万不能大意、忽视,对于多种不明原因的胃部不适、黑便等都需要重视,及时就医确定原因,早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治疗。

胃癌预防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一日三餐要按时,吃饭不要吃得太饱,避免烧心。人们平时应该注意活动,餐后适当站立、走动,睡觉前不要进食。平时不要食用刺激性食物,例如浓茶、咖啡、高度酒等,严格戒烟。40岁以上的人,在上厕所后要注意观察大便的颜色,如果发现大便呈柏油状黑便,就需要引起注意了,可能是胃癌征兆,应当马上到医院进一步筛查,排除胃癌。有癌症遗传家族史、患有胃溃疡、胃息肉、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疾病患上多年不愈,或者反复发作,更应该预防胃癌,建议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胃镜检查。患上胃癌也不要失去生存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听取医生建议进行康复治疗,改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可以获得理想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与延长生存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