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医院中医康复医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关于基层医院中医康复医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秦松林,张冬梅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629000

摘要:我国中医康复医学模式在历经近些年来的发展、深入下,已经形成系统的康复规模,且中医康复医学在创新发展中,患者得到了更为良好的照顾。基于此,本文通过综述形式,记录中医康复医学发展的现状和思考方向,从而为中医康复医学发展提供更为科学的建议。

关键词:中医康复医学;发展现状;发展措施;基层医学  

前言:中医康复医学,其实就是临床中通过不同方面的科学性干预,达到减轻患者疼痛感,帮助其早日康复的一种医学对策,让患者能够以更为良好的状态参与到治疗中,达到早日出院的目的[1]。中医康复医学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在各个国家统一发展起来后,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学科。根据以往数据的分析,在西方国家中,通过以骨科和物理医学为根基,形成一系列包含物理干预、作业治疗、语言改善、心理调节、康复干预等一系列的工作模式,提升了康复效果。所以对中医康复医学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思考改善,可创新中医康复医学,从而为临床提供发展方向。

1中医康复医学发展现状

1.1中医康复医学,如日方升

目前中医康复医学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均朝向多元化的形式发展。目前外国的中医康复医学模式已经趋于成熟和相对完善,无论是结构体系,干预规模上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而欧洲的中医康复医学也正在朝向于一体化模式发展,我国目前中医康复医学依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1.2中医康复医学理念延伸和创新

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中,将医学类型分为保健、预防、临床和康复。目前中医康复医学主要是对,生病或者受到伤害的病患,进行康复干预,康复指导和治疗,从而起到对身体、心理恢复的目的,这也是目前现代中医康复医学的最终原则。当前对中医康复医学的研究中认为,中医康复医学实施中,始终应该将患者作为主导,从而满足患者在功能康复上的需求,且功能性训练应和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相互联系,不可以不切实际为前提,导致患者需求不被满足;另外功能性干预应该和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情况以及作业活动相互联系,不可同化;应及时鼓励患者,经常开展功能性干预,且不仅仅局限于白日的活动,也应该通过治疗师的原则练习,尽可能让患者在一种技能学习的氛围中。

1.3功能康复理念的进展

目前功能康复理念的实践证实,采用康复治疗可以记录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结果为:中枢神经系统一方面已经被损伤,另一方面又可以自行修复;同时中枢神经系统残留的内容存在较大的代偿效果;采用运动干预,可以提高运动行为能力;采用训练干预可以让一个系统承载着另外身体的功能;采用训练模式不仅仅可以对功能恢复,同时在脑部的相应位置也可以发生相应的形态结构变化。

周围神经系统的损伤:神经营养因子:不仅仅具有因子的特征,同时也能促进轴突的再生效果;神经生长因子:不仅仅能够对交感神经刺激,同时也会让神经元体积增大;有相关人员报道,采用神经节苷脂能够对神经发芽进行增强,进一步促进肌肉神经的调节。

康复治疗情况:依据神经生理学的理论,通过应用特殊性的运动方式,反射性的活动情况,机体本身以及皮肤的刺激,可以阻碍异常性运动;遵照中枢神经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特征,从而治疗神经肌肉,尤其是中枢神经损伤所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包括神经生理疗法等,在目前康复实践的长期研究中,相应理论以及方式较为成熟,应用效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

2中医康复医学的管理对策

康复医学本身是重要学科,集合了功能评定、医学应用、治疗手段与理论知识等,目标为人类疾病、损伤后恢复效率与质量。医学内重要组成部分为,疾病有效应对,损伤之后并发症、后遗症预防与控制,在实际临床医学内发挥着重要价值,作用显著。实际治疗过程中,康复医学应当科学、合理的结合中医学的优势,根据患者病情,针对性治疗与控制,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减轻患者疾病程度。

2.1完善基层医院和服务的建设

当前,基层医院以及服务体系不完善,覆盖面相对狭窄,所以需要强化康复部门和服务的网络化管理特征,因此完善的主要方法为:①对工作管理结构和技术队伍进行综合性培养,建立资格验证部门;②达成社会化康复网络系统,包含组织网络,技术网络和康复服务网络等;③有条理的实施康复规划,对康复结果评定。

2.2对服务对象扩张

中医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主要通过三个阶段进展,第一个阶段为:中医康复医学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多是针对意外事故等患者;第二个阶段为在社会的发展中,逐渐朝向慢性疾病,中老年疾病和精神障碍患者;第三个阶段则为社会发展,中医康复医学发展对象逐步转变为亚健康患者。

康复服务的社会化特征:目前社区康复医疗服务对象,不仅仅包括伤残人士,同时也包含心血管疾病,脑部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患者,在社区医疗人文关怀的趋势下,将社区康复,保健指导,医疗以及预防模式融合为一体,承担着家庭康复,康复干预,生活干预等,这也成为目前社区康复医疗发展的创新点。

康复服务的人性化特征:中医康复医学服务的人性化内容主要包含:将患者作为中心点,从患者的机体质量出发,达到提升生存质量的目的,从而实现个性化全程康复追踪服务以及相应管理。中医康复医学包含危重症管理,临床干预,关怀人文,也要承担着社会的责任,坚决以知情同意为准则,从而做到保护隐私,达成康复的要求。目前我国中医康复医学以人和自然、社会以及环境和谐,协调发展作为主线路,关注生命健康以及疾病,强调人文性因素,全面考虑预防、预测以及个体化医疗服务。

2.3 传统中医与新兴技术相结合

将科技和中医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中医康复医学的良性、可持续性发作。同时,西医确实有很多值得中医去借鉴的技术和方法,虽然两者存在大量的不同之处,但是本质上都是救死扶伤,所以应当吸取可以吸收的精华,将现代中医的发展作为重点进行。

2.4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及完善学科发展体系

完善中医康复医学的学科建设,不能仅仅偏重理论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虽然中医的教材和资料更加复杂且繁多,但是应当按部就班,形成系统的基础上加强临床实践。在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丰富自身实操经验,从而促进能力的提升。同时应当完善中医传承机制,因为中医相对西医,更加侧重于观察病人而非西医的各项检查,这对中医的个人能力要求极高所以应当采取方法提高中医的“出师率”。可以采用老带新的方式,让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教授年轻的毕业生,采用理论和实操齐头并进的方式来培养下一代医师。年轻的一代应当发扬奋斗精神,为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救助病人发挥自身的极限,从而在促进自身发展,实现价值的基础上推动中医急诊的发展[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21世纪临床医学将以防病治病为主,进一步调整为增强健康,提升生命质量。在未来中医康复医学中,康复预防将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未来康复预防体系中,将应用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开发出潜在的技能,调动主动康复的行为能力。

参考文献:

[1]毛庆菊,程井军.关于基层医院中医康复医学发展的几点思考[J].湖北中医杂志,2020,37(05):74-75.

[2]赵丰良,薛春焕.关于发展基层医院中医康复医学的几点思考[J].新疆中医药,2017,28(02):82-84.

[3]边桃花,武群英.关于基层综合医院发展中医康复医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心血管中医康复医学,2017(Z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