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观察

钱峰

青岛市黄岛区辛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辛安卫生院)  山东青岛 266510

【摘要】目的探讨骨伤后期肢体肿胀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2019.8-2020.8收治的42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n=21,常规西医治疗),与实验组(n=21,中医治疗),统计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肢体消肿时间。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实验组为95.24%,经对比实验组更高(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住院与消肿时间都要短(P<0.05)。结论中医疗效较好,消肿和住院时间均降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伤后期 ; 肢体肿胀 ; 中医疗法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通常与软组织损伤、血液反流不完全等因素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预后,属于骨伤的常见并发症[1]。但现阶段西医的治疗并不理想,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将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造成患者感染、残疾。在实际医治过程中,发现中医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骨伤后期肢体肿胀[2]。为更好地治疗,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文选取42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开展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2019.8-2020.8就诊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42例,分两组,对照组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23~82岁,平均年龄(43.31±3.82)岁。实验组21例,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22~82岁,平均(43.58±4.01)岁,两组患者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O.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将患者患肢抬高.给予其镇痛与营养支持的同时为其静脉滴注甘露醇(生产厂家:山东天力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73706;规格:250 m1/50g),250 ml/次,1次/d。7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1个疗程。

实验组:在对照组上行中医治疗。

(1)按摩治疗。对患者进行理疗处理,其动作包括:按压、搓揉、捏拍等。

(2)药方:当归9 g、土鳖虫3 g、赤芍12 g、川芎6 g、没药6 g、甘草3 g、三七6 g、苏木18 g、红花9 g、陈皮6 g、牛膝9 g、乳香6 g、桃仁 9 g。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治疗.对于大便不畅的患者需要增加火麻仁l 2 g与酸枣6 g:对于肝气郁结的患者需要增加柴胡5 g:对于失眠,多梦的患者需要增加夜交藤6 g。以上药物用水煎服,300 m1分早晚温服,1剂/d。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根据疗效标准[3],显效、有效及无效。治疗3 d内,患者的肿胀消除且肿胀差在0.2 cm及以下为显效:治疗6 d内,肿胀消除且肢体肿胀差在0.8 cm及以下为有效:治疗6 d后。肿胀未消除且肢体肿胀差在0.6 cm及以上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2)对比住院时间与消肿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实验组为 95.24%,实验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 1。

表1两组疗效比较(n=21,%)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15

5

1

20(95.24)

对照组

8

7

6

16(71.43)

х2

4.286

P

0.038

2.2两组住院时间、消肿时间比较

实验组住院和消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2两组住院时间、消肿时间比较(n=21,d)

组别

住院时间

消肿时间

对照组

10.56±1.26

8.62±1.37

实验组

7.25±0.95

5.63±0.65

t

9.612

9.036

P

0.001

0.001

3讨论

骨伤患者后期出现肢体肿胀的概率较高,且肢体肿胀较为严重,疼痛程度较为剧烈。要及时给予治疗,加速其血液循环,预防骨筋膜室并发症[4]。西医多选择甘露醇治疗,能改善肿胀现象,但是所需时间较长,且如长时间单一用药,会增加肾脏负荷,会出现过度脱水等多种不良现象。

中医认为血瘀是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原因,治疗原则为活血止疼。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中汤剂药方中的桃仁、红花、当归、没药、赤芍、牛膝、土鳖虫、乳香、三七,具有活血化瘀功效;苏木可帮助消肿与缓解疼痛等;川芎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甘草可缓急止痛、镇咳祛痰、补脾益气;陈皮主要功效为燥湿化痰、健脾开胃;火麻仁润肠通便、对虚劳有补益作用;酸枣仁有养心安神、敛汗的作用;柴胡可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夜交藤有养血安神、祛风、通络的功效[5]。此药方起到舒筋、消肿、化瘀及活血止痛的功效。中医治疗有利于减弱药物刺激性,疗效增加,配合按摩,疗效自然提高。实验组的住院时间和消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0.05)。汤药联合中医按摩,可帮助促进血液循环,可松解粘连,有效减轻疼痛程度,帮助改善肢体肿胀,提高疗效,促进骨折尽快愈合,同时还缩短消肿时间与住院时间,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综上所述,用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消肿及住院时间缩短,疗效较佳,应当推广。

参考文献

[1] 代跃荣,刘正君,冯玉松. 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50例疗效观察[J]. 中国药业,2018,27(1):56-57.

[2] 严磊,张立浩. 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21):273-274.

[3] 陈晓锋,陈念,白有翼. 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21,36(4):522-524.

[4] 张远,陈祖平. 中医按摩结合活血止痛汤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2):165-168.

[5] 梁汉朝. 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7):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