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采取整体护理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分析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采取整体护理的效果

徐婷,

安徽省儿童医院,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目的研究整体护理模式在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观察。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总人数为90例。在获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差异,可以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在护理后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护理治疗后,观察组在应用整体护理方法后,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例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研究意义。结论:在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通过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效果分析;整体护理

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临床症状中,通常表现为低通气、呼吸暂停等,患儿在睡眠时容易出现呼吸道气体交换受阻的问题。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会对患儿的生命健康产生不良影响[1]。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为了提升治疗的有效性,还需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病情恶化。在整体护理模式中,旨在以患者为中心,从心理指导、健康教育、并发症护理等方面进行加强,重点体现出患者的主体地位[2∽3]。为研究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实施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本实验共选取90例符合该疾病诊断标准的患儿作为研究主体,分析护理后的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收治的90例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在获取患儿家属同意的前提下,根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的男、女患儿比例为2:3,年龄2—7岁,平均(5.5±0.2)岁;观察组中男、女患儿比例为3:1,年龄3—8岁,平均(4.8±0.1)岁。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对比不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开展此研究报告。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护理等内容,护理人员需全面评估患儿的基础病情,做好常规疾病的健康护理,如遇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师进行沟通和反馈。

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模式,按照护理要求,具体内容如下:①生活化护理:小儿患者的生活化指导非常重要,在护理指导中要明确治疗流程及注意事项,术后叮嘱患儿尽量避免咳嗽、少说话,术后第1d为了防止出现粘连,要鼓励患儿开口说话,确保口腔运动功能的发挥。术后可以简单进食流质食物,确保自身营养的充足[4]。②心理护理:患儿由于受到手术治疗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产生焦躁、烦闷、哭闹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阶段要保持耐心、细心,认真询问患儿的真实需求,多观察患儿的心理情绪,及时排解患儿顾虑并实施安慰、鼓励,增强患儿的信任感,提高其护理配合度。在后续护理工作中,要针对病症发展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合理改进和调整护理计划。③并发症护理:护理阶段中,并发症护理尤为关键,可以直接影响到患儿的手术干预效果。护理人员需告知患儿家属可以会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如果出现大量鲜血,必须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止血措施[5]。同时还要多叮嘱患儿进行口腔护理,比如有分泌物出现后,需轻轻吐出并不能咽下。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有效率的比较:根据临床表现,共划分为三个阶段:显效:术后患儿安静入睡,无呼吸暂停现象;有效:患儿入睡后鼾声明显减少;无效:手术效果不明显,患儿依旧出现呼吸暂停症状。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患儿总数×100%。

②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不良反应事件包括出血、感染、窒息。统计患儿的不良反应事件,计算其发生率并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数据及信息资料以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组间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x±s)、n(%)表示,予以t检验、卡方检验。当组间数据对比P<0.05时,则表明差异具有研究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如下表1所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偏高,且大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45

18(0.40)

12(0.26)

15(0.33)

30(0.66)

观察组

45

30(0.66)

13(0.28)

2(0.04)

43(0.95)

X2

-

-

-

-

12.256

P

-

-

-

-

0.000

2.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如下表2所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出血

感染

窒息

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

45

2(0.04)

5(0.11)

3(0.06)

10(0.22)

观察组

45

1(0.02)

1(0.02)

0(0.00)

2(0.04)

X2

-

-

-

-

6.153

P

-

-

-

-

0.013

3 讨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具有较强的特殊性,造成的不良反应多,从后续护理阶段中分析,要落实整体性护理指导,预防病情加重或恶化[6]。整体性护理模式具有良好的应用优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除了要做好后续的管控服务,还要注重对患儿家属的指导,使其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儿的情绪抚慰,通过了解患儿的心理变化,采取耐心、细心地工作态度,可以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7]。术后的并发症护理也很关键,患儿在手术麻醉彻底清醒后,必须要进行语言安慰、鼓励,缓解患儿的负面情绪,根据手术情况开展检测、护理工作,预防各种不良反应,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在本实验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观察组在使用整体性护理措施后,其治疗效果较为突出。因此,在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实施整体性护理措施,可以加快患儿的病情恢复,避免不良反应,因此值得借鉴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莲英. 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采取整体护理的效果[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5(5):581-583.

[2] 王娟. 护理干预辅助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5):2086-2088.

[3] 朱玉琴,柯晶晶. 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术后麻醉苏醒期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8):1368-1369.

[4] 朱淑贞. 整体护理在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7):1177-1179.

[5] 曾德锋,叶惠艺,魏向杰,等. 静吸全身麻醉在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大医生,2021,6(18):62-64.

[6] 庄秀娥,黄惠玲,洪虹萍. 针对性护理干预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麻醉苏醒期的应用研究[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8):1405-1406.

[7] 孙彩虹,朱庆容. 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术后麻醉苏醒期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10):1391-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