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题探讨——从新冠疫情初期留观隔离病房患者案例谈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3

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题探讨——从新冠疫情初期留观隔离病房患者案例谈起

王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浙江 金华 322000)

摘要:新冠疫情期间大众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疫情初期尤为明显。选取3例新冠疫情初期本院留观隔离病房心理疏导案例,分析留观隔离病房心理问题的特点,讨论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时典型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一些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干预的对策。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心理健康

2019年底起,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在武汉迅速蔓延,并逐渐向全国扩散,感染人数迎来爆发式增长。我国严格管控,经过几个月的抗疫工作,我国的疫情终于得到控制。新冠疫情仍是一场无法轻视的灾难,除了疾病本身的危害,每个人在抗疫的过程中都无可避免的经历了各种心理上的变化。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很多人都经历过。心理健康也是疫情期间不该被忽略的重要一块。

2020年初本院开放留观病房,医务人员负责发热门诊筛选出的高危患者收住留观病房后,等待核酸检测结果隔离期间的医疗工作。工作期间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患者,除去普通的医疗工作,必要时也需要为这些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1.案例介绍

案例一

患者,青年女性,为某1岁患儿家属,陪同隔离,患儿出现发热,鼻塞流涕,患者曾携患儿至一母婴店洗澡,该母婴店员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隔离期间在病房哭泣,情绪难以控制。

初步沟通后患者表明主要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害怕孩子感染新冠病毒肺炎。对患者进行安慰后,向患者宣教新冠疫情的相关知识,虽然新冠病毒传染性强,但目前我市感染人数少,疫情在可控范围内。过度紧张害怕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患者及孩子在完成核酸检测后明天就可以离院返回社区,在院期间物资充足,有需求我们会尽量满足。患者情绪逐渐稳定,完成核酸检测离院。

案例二

患者男性,30岁,因“发热半小时”来院,伴头晕,无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无咽痛,无四肢肌肉酸痛,无腹痛、腹泻,无尿急、尿频、尿痛。由湖北咸宁市崇阳县来义乌。否认确诊或疑似新冠患者接触史,否认身边社区有确诊或疑似新冠患者。患者来在中高风险地区,伴有发热症状,故收入留观病房等待核酸检查结果。患者完成两日核酸检测,达到离院标准,但患者拒绝离院。

与患者沟通过程中,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烦躁情绪。起初患者不愿与医生沟通,不愿告知拒绝离院的原因。向患者告知医院在疫情中的工作任务,目前患者已达到离院标准,根据防疫要求需往酒店进一步隔离,希望患者配合防疫工作,耐心询问患者不愿离院的原因,告知患者我们会尽可能解决他的问题。反复沟通后患者最终解释,因我国疫情已基本控制,全国各地已逐渐解封,该患者没有稳定工作,因经济压力解封后外出找工作。之前护士已告知患者,根据防疫政策,离院后仍需继续集中隔离观察,患者因为经济压力,担心无法支付隔离期间所需费用,而医院隔离期间食宿费用均免费,因此拒绝离院,而这个理由“难以启齿”因此不愿和医务人员沟通。向该患者解释根据防疫政策,隔离期间住宿及伙食费由政府支付,患者放下心理负担,由社区工作人员接往隔离酒店继续隔离观察。

案例三

患者,女性,58岁。患者为某医院护工,偶有胸闷,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鼻塞、流涕,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否认中高风险地区居留史。否认中高风险地区回义人员接触史,否认活禽接触史。因10天前可疑接触疑似新冠病例,由外院转入。隔离期间患者情绪不稳定,有打人毁物、自残倾向,拒绝继续隔离。

与患者沟通后,患者表示医院无权“关押”她,告知目前政府防疫政策,患者情绪激动,难以继续沟通。患者仍有上述行为,遂上报医院行政部门,经行政部门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后,同意社区将患者接回当地社区管理,24小时后来院复查新冠核酸。

2.心得体会

留观隔离病房患者有自己的特殊性。留观患者不是确诊患者,大部分患者不会进入隔离病房长时间的隔离、治疗。但他们也与普通人群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需要在病房中度过数小时甚至一两天,大多数是自己一个人,缺乏心理支持,期间还要担心自己感染新冠病毒。留观患者的人群组成复杂,涵盖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家庭、经济情况的患者。他们中有的是接触过确诊患者的密接者,有的因为发热来医院就诊,有的因为其他原因来医院,测量体温被发现有发热。复杂的人员特性呈现了很多不同的心理问题,以紧张、焦虑最为常见。不同的患者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有的患者在沟通过程中哭诉,有的拒绝与医务人员沟通,有的一进病房就表示自己不需要留观,想要快点离院,有的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发脾气、砸东西。大部分患者安稳的等到核酸检验的结果离院,但也有拒绝离院,想继续待在留观病房的患者。

为减少感染风险,留观病房沟通以电话沟通为主,除非必要不进行面对面交谈,患者与医务人员接触机会少,医务人员难以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基础,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不够。患者留院时间短,沟通失败后,不一定有患者冷静后再次沟通的机会,当班医务人员也可能非精神专科医生,沟通技巧不足。医务人员在沟通过程中更应该耐心,注重倾听患者的诉求,尽可能了解患者情绪波动的原因。很多对新冠肺炎的恐惧来自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不足,利用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宣教,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对于实在难以沟通的患者,可联系与其相熟的社区工作人员与其沟通。社区工作人员往往有更好的沟通基础,患者对其信任度更高,更愿意接受他们的解释。有破坏物品行为、暴力倾向、拒不配合的患者,特殊时期甚至可联系警务人员与其沟通。有条件的医院可安排精神科医生加入留观病房团队。

3.讨论

作为新冠疫情最早爆发的国家,目前国内有很多针对疫情期间心理状况的研究,研究对象涵盖一线医务人员、普通医务人员、在校学生、新冠肺炎患者等等[1-8]。大多数的研究都表明,各类人群在疫情期间都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抑郁、恐惧情绪,原因包括疫情的因素,医务人员工作的压力,普通人不能出门,担心物资不够,工作、学习环境的改变等等。同时也有一些针对密切接触人员[9]、普通人[10]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案例报导。随着国际上疫情的迅速蔓延,国外针对新冠病毒的研究报导也在逐渐增加。很多研究者都在文献中阐明了关注心理问题在疫情期间的重要性[11][12],也有一些针对疫情期间心理状况的研究发表[13]

毛海鹰等[14]对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就诊的758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疫情早期的患者紧张恐惧和焦虑烦躁等心理问题发生率高,其中外来人员以及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出现上述心理问题更是达到了100%。刘忠玲等[15]对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和普通门诊就诊共175例患者进行焦虑抑郁量表评定,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均有较高的焦虑、抑郁发生率,而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焦虑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门诊就诊的患者。

这些心理问题在留观病房的患者中体现的更加明显。留观患者普遍有发热、呼吸道症状,或者有新冠确诊患者密接史,因此往往承受更大的心理负担。疫情期间外来人员在隔离期间往往心理负担更大,有些来自经济压力,有些来自隔离的时间成本,隔离期间难以进行工作,一些日常事务无法及时处理。在异地就诊时他们难以获得家人、朋友的心理支持。新冠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长,有流行病学史的就诊患者害怕感染,心理负担更重。

Kesner等[16]提出:新冠疫情下解决心理问题,必须要重视新冠疫情和其他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因素相互作用,很可能它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是单纯的相加,而是乘数效应,会带来更严重的心理问题;要重视媒体等公众信息传播在新冠疫情期间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新冠疫情造成的心理问题与它的不确定性有关。

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需要在政府的统一组织下进行,引导加强公众对疾病的正确认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除了采用网络、电视等媒体大规模宣传,针对获取信息能力弱的人群,比如老年人,社区范围内也可采用广播、展板等形式,确保权威、真实信息有效传递到更多人群。重视新闻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对虚假信息及时辟谣,发布权威信息稳定公众的情绪。要建立专业的心理治疗团队,向公众公开获取帮助的途径,加强宣传,让出现心理问题的人在早期及时求助。

有研究表明,年龄小、受教育程度高、女性患者、有躯体疾病、既往存在精神心理问题、对疾病认知程度低的人群,心理症状总分越高,心理问题症状越严重[17]。有条件的医院可在高危因素较多的患者就诊、隔离、治疗期间,尽早进行心理筛查,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

对于一线人员,要更加重视心理健康。一线人员工作强度大,感染风险高,要加强心理健康管理,进行心理相关的培训,确保一线人员在出现不良情绪后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帮助。

虽然目前新冠病毒的毒力已经明显下降,社会在有序的复工复产,但疫情带来的伤害不应该被遗忘。应当从新冠疫情中吸取教训,完善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心理干预体系,为将来可能再次发生的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瑶,张西京,彭嘉熙,等.武汉抗新冠肺炎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查[J/OL].热带医学杂志,1-7[2022-10-0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503.R.20200311.0813.002.html

[2]梁思燕,李怡,许琼.抗击新冠肺炎期间一线医护人员心理状况调查及应对策略[J].智慧健康,2020,6(14):42-44+53.

[3]朱洪玲.新冠疫情下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3):180+182.

[4]赵春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08):1-3.

[5]钱俊,张波婷,邱伟芬,等.新冠肺炎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心理干预效果[J/OL].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8[2022-10-05].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5257.R.20200628.1852.024.html

[6]黄斌英,张婷婷,邹国娟,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老年人的心理状态调查和防控分析[J].全科护理,2020,18(08):935-937.

[7]李焱芳,王薛瑶,张晶,等.普通民众在新冠肺炎期间的心理调查[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20,9(02):308-310.

[8]李争,胡珊珊,陶秀彬,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前线抗疫医护人员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J/OL].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10[2022-10-05].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5257.R.20200911.1137.016.html

[9]刘翠玲,沈美华,孙永红,等. 1例医学观察的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心理咨询案例报告[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07):1035-1036.

[10]刘梦. 社会学视角下新冠疫情心理咨询的语言使用个案分析[J].语言战略研究,2020,5(05):21-31.

[11]Mackolil J, Mackolil J. Addressing psychosoci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COVID-19 lockdown[J]. Asian J Psychiatr,2020 Jun;51:102156.

[12]Sharma V, Reina Ortiz M, Sharma N.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for Adolescent and Young Adult Mental Health Within the Context of COVID-19: A Perspective From Nepal[J]. J Adolesc Health, 2020 Jul;67(1):135-137.

[13]Zerbini G, Ebigbo A, Reicherts P, et al. Psychosocial burden of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 times of COVID-19 - a survey conducted at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Augsburg[J]. Ger Med Sci,2020 Jun 22;18:Doc05.

[14]毛海鹰,王曼玲,王文辉,等.COVID-19疫情下发热门诊患者常见不良心理状况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31):4455-4457.

[15]刘忠玲,孙德兴,边雨田,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发热门诊患者的负性情绪分析及干预对策[J].当代医学,2022,28(01):7-10.

[16]Kesner L, Horáček J. Three challenges that the COVID-19 pandemic represents for psychiatry[J]. Br J Psychiatry,2020 Sep;217(3):475-476.

[17]傅燚,孙跃喜,张宸韬,等.上海市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3(03):303-309.

基金编号 浙江省教育厅抗疫专项(Y202045385)


基金编号 浙江省教育厅抗疫专项(Y202045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