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药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临床中药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策略研究

王斌

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临床中药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策略。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250例)有效用药的过程中未实施临床中药合理用药、实验组(250例)实施临床中药合理用药,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诱发因素的发生率: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诱发因素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中药用药时需加强用药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用药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临床中药;合理用药;安全性;应对策略;研究

中药是中医进行治疗的有效保障,也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及预防疾病的主要途径。我国的中药饮片产业在逐渐地发展,由于市场需求大,其相关的管理及规范方式不够完善,因此,大多数医院的中药处方均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合理及不规范等问题[1]。所以,需要加强中药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以我院近年来50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临床中药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并找出应对策略,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开展时间在2021年6月-2022年6月,样本数据为时间段内500例行中药治疗的患者。将500例行中药治疗的患者均等分为250例对照组、250例实验组,对照组的年龄最低与最高分别为34岁、79岁,年龄平均值(56.31±2.31)岁,实验组的年龄最低与最高分布在32-78岁,年龄平均值(54.35±2.3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相似性(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在有效用药的过程中未实施临床中药合理用药:护理人员对其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各项情况进行观察。

实验组患者在有效用药的过程中对患者药物的用量及注意事项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过程中严格按照辨证施治原则进行临床治疗。并就合理用药的方法及预防不良反应的措施详细地告知患者,提高患者的思想认识和治疗积极性,确保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3观察指标

1.3.1不良反应诱发因素:包括用量用法失当、中西药联用错误、中药存储不当、未辨证施治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在临床上以计数资料表示,开展卡方检验,结果表现为百分比,数据是否存在差异以P值判定,P<0.05证明有差异存在。

  1. 结果

2.1不良反应诱发因素对比评估,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诱发因素调查(%)

组别

例数

用量用法失当

中西药联用错误

中药存储不当

未辨证施治

总发生率(%)

实验组

250

1(0.40)

0(0.00)

2(0.80)

2(0.80)

5(2.00)

对照组

250

17(6.80)

7(2.80)

12(4.80)

9(3.60)

45(18.00)

X2

-

-

-

-

-

35.55

P值

-

-

-

-

-

P<0.05

3.讨论

临床中药合理用药就是在相关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安全、有效利用中药实现对疾病的治疗[2]。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包括中药存储不当、未辨证施治、中西药联合用药错误、药物用量用法失当以及其他因素。因此,要保证重要合理用药,就必须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才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保障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3]。1.规范中药存储,中药在保存中,要解决以往在储存、养护时出现的各项问题。中草药的有效特殊成分对于湿度、温度等都有要求。如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草药,若仅按照普通中草药的通风要求,就有可能会导致中草药内部的挥发成分损失。而某些容易生虫的草药,对于温度、湿度掌控要求严格。若按照普通材料的储存要求,就有可能会使中草药出现虫蛀的问题,失去使用价值。必须要针对草药的类型进行分类管理,在温度、湿度、通风方面,依靠已有的管理经验以及使用的特殊性完成整理。将需要单独储存的中药品种提取,设置温度、湿度的专门分区。利用已知的人工技术控制储存条件,如湿度。当湿度小于储存要求时,要必须进行喷湿工作。若大于储存要求,则可以使用专业的除湿器进行除湿、干燥。2.严格依据辨证施治用药原则在中医治疗中,辨证施治是重要诊治原则。医师务必依据患者的病情发展作为用药基础,错误的诊断、错误的用药以及医护人员随意用药,都会增加用药风险。所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到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以此给予针对性药物治疗。同时,医师不仅要了解各种药物的临床疗效,也必须熟悉药品的使用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禁忌症;同时,在用药中,必须严格遵循药品的用量标准,还应当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以及病程等状况给予适当调整,以保证用药安全性。3.强化中西药联合用药的科学性,目前,中西药联合用药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用药方式,对于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有明显效果。然而,不科学的中西药联合用药则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比如,磺胺类西药与机酸类中药共用,就会导致患者出现结晶尿、血尿等症状。所以,医护人员务必强化药理学知识,提升对药物的了解程度,从而在中西药联合用药中保证其科学性。4.严格遵守药物的用法和用量中药的使用,务必严格遵守药物的用法与用量,同时,要根据患者的病症、病程的状况以及患者的个体特征给予合理调整。错误的用法和用量,会加大用药风险。尤其对于毒副作用较大的药品,更加应当强化其管理力度;对于用药方法较为特殊的药物,必须指出其炮制或煎煮方法,并务必使患者完全了解。此外,要持续强化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避免盲目服用中药

[4-5]。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诱发因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药用药时需加强合理用药管理,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赵倩.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方法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06):216-218.

[2]陈晨,郑君圣.中药临床使用安全性研究[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1,27(03):402-404+413.

[3]贾星远.临床中药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策略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8):159+163.

[4]袁贵英.试论临床中药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用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1):164.

[5]曹婷婷,范敏慧.规范化护理方案在提高中药注射剂用药安全中的作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0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