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病(A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病(A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彭嫒 ,万芬

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西  宜春  336000

【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病(A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来自于2020年2月-2022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由2名高年资超声科医师对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于双盲条件下进行分析,判断子宫腺肌病发生情况。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子宫腺肌病的两种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表现,并计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子宫腺肌病的效能。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子宫腺肌病的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高于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P<0.05)。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子宫腺肌病的Kappa值为0.898,较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0.454更高。结论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经腹;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发生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属于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良性妇科疾病。在临床中发现,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的黏附、侵袭、血管生成、细胞无限增殖生物学行为均与恶性肿瘤相似[1]。虽然属于良性疾病,但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心理压力,对患者生活也可造成一定影响,早期诊断是治疗与预防子宫腺肌病发生的关键。手术是临床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方法,但该治疗方法对患者身体的创伤较大,且会对患者的生育功能造成不同程度且不可逆转性损伤,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而言,不建议使用该治疗方法[2]。因此,为治疗子宫腺肌病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初步分析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来自于2020年2月-2022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31~59岁,平均年龄(42.634±4.98)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36±1.75)年。孕次1~3次,平均孕次(1.71±0.42)次。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1-24.6kg/m2,平均BMI(21.33±0.98)kg/m2。组间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均于术前接受经阴道及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均由同组超声科医师完成。使用迈瑞Resona 7S、5T,Voluson 8等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先行经腹超声检查:嘱患者大量饮水并保持膀胱充盈,取仰卧位,探头频率3.0~3.5 MHz,行腹部横切面、纵切面扫查,获取子宫及附件图像并重点观察附件区域包块存在情况、血流状态、异常回声;同时仔细评估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宫内孕囊是否存在,若附件区存在包块则进一步评估包块大小、性质及内部血流状态。经腹超声检查结束后嘱患者排空膀胱,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阴道探头频率5~9 MHz,探头表面涂抹超声耦合剂并套无菌避孕套。将探头缓慢探入阴道内并行多切面扫查,对子宫大小、形态、轮廓、肌壁回声、内膜回声及厚度进行观察,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及病灶长度、宽度及厚度参数,并记录宫腔内孕囊或异常包块是否存在、附件区异常病灶是否存在,若存在异常病灶则记录其大小、形态、回声、边界。

1.3 观察指标

由2名高年资超声科医师对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于双盲条件下进行分析,判断子宫腺肌病发生情况。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子宫腺肌病的两种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表现,并计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子宫腺肌病的效能。

1.4统计分析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相关数据。灵敏度、特异性、超声声像表现等计数资料以(%)或(n/%)表示,并采用2检验;年龄、停经时间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诊断效能分析比较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子宫腺肌病的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高于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P<0.05),见表1~表3。

1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子宫腺肌病的结果(n

病理诊断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子宫腺肌病

非子宫腺肌病

合计

子宫腺肌病

26

2

28

非子宫腺肌病

1

30

31

合计

27

32

59

2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子宫腺肌病的结果(n

病理诊断

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

子宫腺肌病

非子宫腺肌病

合计

子宫腺肌病

24

3

27

非子宫腺肌病

1

31

32

合计

25

34

59

3经阴道及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子宫腺肌病的效能(%

检查方法

灵敏度

特异性

准确率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经阴道

94.97

78.64

89.14

91.64

85.26

经腹部

79.24

70.35

76.64

86.45

59.23

2

14.386

1.225

12.786

1.826

10.924

P

<0.001

0.265

<0.001

0.145

0.001

3.讨论

众多妇科疾病中,子宫腺肌病是导致育龄女性不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以卵巢型子宫腺肌病发病率较为突出。不同卵巢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病因可能各有差异,但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而言,其治疗目的几乎一致。口服地诺孕素吸收完全且迅速,绝对生物利用度大于90%,达到最大血清和血浆浓度的时间分别约为2小时和1~2小时。在血浆中,约10%的地诺孕素以游离形式存在,此生物活性部分的比例较之黄体酮(0.5%~4%)相比是相当高的。血浆中另90%的地诺孕素则与血浆白蛋白结合[3]

研究显示,子宫腺肌病是一种类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地诺孕素可能通过抗增殖、抗炎和免疫调节等机制对其产生影响。从排卵抑制剂量(mg/天)对于宫内膜转换剂量(mg/月经周期)之比看,醋酸炔诺酮、左炔诺孕酮和孕二烯酮为l,去氧孕烯和诺孕酯为3,醋酸环丙孕酮和醋酸氯地孕酮为5~7,地诺孕素则高达17。地诺孕素显现出一种明显的以外周作用为主的特性,与天然产生的黄体酮相似,对子宫内膜有益。

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当前临床行子宫腺肌病检查的常用手段,该技术具有无创、重复性佳、操作方便等多种优势,且经体表检查能够保证广阔的观察视野与腹腔脏器的清晰显示。但该技术也存在一定弊端,例如,腹部彩超探头频率偏低、分辨率有限,加之腹部脂肪、肌肉等组织回声干扰,可能造成部分声像图特征无法检出。另外,肠内气体干扰也与声像图高回声气体散射、伪影的出现有关。

综上所述,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雁飞,师伟,石雅馨,等. 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22,20(05):501-504.

[2]刘玲,汤鲜,张先平.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所致不孕症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29):126-128.

[3]敬文娜,史爱丽,张新丽.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刊,2022,49(17):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