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低血压的预防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低血压的预防与护理

周艳芳

北大医疗鲁中医院  山东省淄博市   255400

摘要目的 探究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低血压的预防与护理方法,进而为医护人员制定预防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在我院中选择50名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病人,所有病人接受治疗的时间都处在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的范围内。比较病人的基础性资料,确保病人之间具备可比性。对抽签的方法进行利用,将病人分成两个小组,也就是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包括的人数是25名。将组别作为参考依据,分别对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接受优化后的护理方法,该种护理方法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干预、日常护理等多项内容。在完成护理工作后,统计两组病人的数据信息进行比较,从而明确预防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病人出现低血压的可能性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低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处理时间具有明显差异,其中观察组的耗费时间较短。结论 在病人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可选择对其采取健康教育、饮食干预、日常护理等护理措施,从多个角度进行护理干预,进而降低病人出现低血压的可能性。在病人出现低血压后,需要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实现在短时间内控制病人血压,从而保证其健康安全。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低血压;预防与护理

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其主要指对病人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术,该种手术的创伤相对较小,且操作方面具有简易化特征。但该种手术有可能导致病人在手术结束后出现低血压,致使病人的生活品质下降,在情况严重时甚至将危害其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结束后,有必要对病人进行护理。但传统护理采用的护理方法呈现单一化,难以控制低血压发生率。在此基础上,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护理方法进行优化已成为必然趋势[1]。为探究如何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进行有效护理,明确能够有效减少低血压发生率的护理方法,本文选取50名患者进行研究,以期可以为医护人员制定护理方案提供支持。

1.资料与分析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选择50名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病人,并对抽签的方法进行利用,将病人分成两个小组,也就是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人数25名。在对照组中,男性病人的人数是15例,女性病人的人数是10例,年龄最小的是38岁,最大的是68岁,平均数值是(54.13±3.29)岁;在观察组中,男性病人的人数是14例,女性病人的人数是11例,年龄最小的是39岁,最大的是68岁,平均数值是(55.21±3.13)岁。研究已获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的病人均符合《心血管内科学》诊断标准、需要进行介入治疗、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排除的病人均具有脏器类疾病、手术后转入ICU、无法准确表达自身实际想法。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健康知识教育。在病人转入医院后,医护人员需要对病人及其家属实施健康知识教育,告知其与冠心病介入治疗相关的知识内容,并讲解与术后并发症相关的知识,确保病人能够在护理工作中积极配合医护人员;②日常护理。在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必须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工作,明确病人存在的不良生理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③饮食护理。在手术结束后,应优化病人的饮食方案,禁止病人食用油腻、辛辣及其他具有刺激性的食物。此外,应适当增加病人的蛋白质与维生素摄入量,以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

观察组接受优化后的护理方法,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干预。考虑到病人的负面心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低血压发生的可能性,故而在病人转入医院后,医护人员需要对其落实心理干预,排解病人存在的负面心理。进行介入治疗前,需要与病人进行充分交流,了解其真实诉求,并给予鼓励支持,以保证病人能够积极面对后期治疗;②低血压预防护理[2]。在手术开始前,应通过模型向病人演示手术后的体位状况,帮助其掌握手术后的体位摆放方法。在手术结束后,需要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应在发现异常现象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病人出现低血压的可能性。在手术结束后的4小时内,医护人员应指导病人多饮水,及时进行排泄。若发现病人排尿存在困难,应结合医嘱进行导尿;③应急处理。若病人在手术结束后出现低血压,则需要将病人的体位调整成平卧位,迅速创设静脉通路,依照医嘱为病人提供多巴胺及阿托品等药物,进而提高病人血压稳定性。此外,需要为病人提供吸氧支持。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人的低血压发生状况进行观察,并调查两组低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处理时间。在并发症处理时间中,由医护人员结合病人的血压恢复时间、心率恢复时间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病人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低血压发生状况

两个小组的低血压发生状况如下(如表1所示)。

1 两组低血压发生状况比较

组别

n

低血压发生状况

对照组

25

7(28%)

观察组

25

4(16%)

7.251

P

<0.05

2.2.分析两组低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处理时间

为提高研究结果可靠性,本文在对照组的7名低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4例,将其与观察组低血压患者进行比较。据结果显示,两组低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处理时间如下(如表2所示)。

2 两组低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处理时间(min

组别

血压恢复时间

心率恢复时间

对照组(n=4)

54.13±6.06

30.13±5.13

观察组(n=4)

40.31±5.02

23.03±5.22

t

15.497

15.665

P

<0.05

<0.05

3.讨论

虽然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实施效果良好,但在治疗后有可能导致病人出现低血压,进而影响病人的生活品质,在情况严重时甚至将造成病人死亡。因此如何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低血压进行预防,逐渐成为医疗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通过分析低血压,可发现导致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病人出现这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在采取手术治疗时,病人不具有稳定的心理状况及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在病人存在严重心理波动的情况下,其出现应激反应的可能性将增加,造成心率减慢,致使心肌收缩力下降,从而引起低血压;在介入治疗后,若医护人员未及时对病人实施输液与扩容,将导致其出现低血压的可能性增加。考虑到上述因素能够通过护理工作进行控制,故而对冠心病患者采取介入治疗时,有必要辅以护理措施,进而防止低血压发生。但传统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欠佳,且应急处理措施的科学性较差,无法保障病人的健康安全。为此有学者指出,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传统护理进行优化,融入预防性护理、应急处理及心理干预等多项措施,实现从多个角度对病人进行护理,以减少低血压发生的可能性,并在病人出现低血压时及时进行处理,确保病人健康安全[3]。通过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可发现对基础护理措施进行优化,并融合心理干预与预防护理等措施时,病人的低血压发生状况将得到控制,且并发症处理时间将明显缩减,该点能够有效反映优化传统护理措施的可靠性与必要性。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护理时,必须合理运用心理干预、基础护理、预防性护理等多项措施,进而降低病人出现低血压的可能性,并在病人出现低血压时,实现迅速处理并发症,保证病人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兰.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低血压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07):131-133.

[2]杨少萌.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低血压13例预防与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4):129.

[3]张喜报.165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