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ICU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徐冬桂,吴凯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目的:在本研究中探究ICU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对策情况。方法:本研究开始于2021年7月结束于2022年7月,选取上述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ICU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ICU危重症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护理,为观察组,另20例ICU危重症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方案,对两组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与并发症情况展开比对。结果:数据结果显示,ICU危重症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护理后具有更好的护理效果,肠内营养时间相对较早,并且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较低,与对照组ICU危重症患者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CU危重症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护理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相对较低,并且患者的肠内营养时间相对较短,发生不耐受情况的可能性较低,显示该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时间;不耐受;并发症;护理效果

ICU危重患者大多病情相对严重,患者此时的集体损伤情况较为严重,并且身体免疫素质相对较低,此类患者在接受手术或者临床治疗时往往处于高代谢或者高风险的身体状态,在这种情况下,ICU危重症患者所需耗费的蛋白质以及脂肪含量相对较高,因此在临床中可能出现营养不足等不良情况[1]。由此可知,对于ICU危重症患者而言,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肠内营养支持举措,以此避免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有效杜绝患者出现并发症,推动患者康复质量与康复效率的提高[2]。相关临床实践显示,通过有效的护理举措可有效保证ICU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情况,但具体的应用效果仍待探究[3]。

本研究以上述为基础,深入分析现阶段ICU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研究中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我院重症科室的ICU危重症患者40例,其中20例ICU危重症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为对照组,20例ICU危重症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的基础上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干预,为观察组,根据患者的病历单双号以及入院时间进行随机分组,两组患者的具体分组情况如下。

对照组:12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最小年龄为43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为(55.27±5.25)岁;

观察组:13例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最小年龄为44岁,最大年龄为77岁,平均年龄为(54.58±6.01)岁。

经一般资料分析可知,两组样本对象之间并无显著差异性(P>0.05),因此可作对比。

1.2研究方法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ICU危重症患者应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其中着重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疾病知识普及,通过健康引导等方式,让患者及家属着重得知肠内营养的重要价值,以及如何更好的保持肠内营养健康状态,通过定期问卷或者询问等方式了解患者此时的肠内营养情况。

观察组ICU危重症患者除了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外,还需开展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具体要点如下:第一,时刻关注患者的临床状态,加强对临床观察的重视程度。首先,护理人员需详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肠内营养不耐受情况,若出现严重的腹胀、腹痛或者呕吐等情况时采取针对性举措,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评估患者此时的肠胃营养不耐受情况[4];除此之外还需关注患者是否存在未残留物,若存在此类物质时,需记录残留物的颜色以及状态,避免患者出现胃出血或者胃潴留等并发症[5]。第二,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ICU危重症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以及数据指标情况,分析患者在肠内营养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提前采取针对性的防范举措,以此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例如在为ICU危重症患者开展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时,必须对所输注营养液的质量与数量情况加以把控,以此可有效避免患者出现腹泻等并发症;在为患者静脉输注营养液的过程中,必须对输出速度加以调节,并且及时观察患者的胃残留物情况,以此有效避免患者出现胃潴留或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在为患者开展肠道营养护理期间需调节患者的饮食,引导患者使用高纤维的食物,以此杜绝患者出现异常代谢或者便秘等并发症。

1.3观察指标

在本研究过程中,具体观察标准如下:

(1)两组ICU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时间和不耐受发生率情况;

(2)两组ICU危重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处理,其中P<0.05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ICU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时间和不耐受发生率情况

详见表1(P<0.05)。

表1两组ICU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时间和不耐受发生率情况

组别

例数(n)

肠内营养时间(d)

不耐受发生例数(n)

不耐受发生率(%)

对照组

20

6.57±1.24

9

45.00

观察组

20

4.21±1.46

2

10.00

χ2

-

4.559

5.164

4.098

P值

-

0.016

0.007

0.025

2.2两组ICU危重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详见表2(P<0.05)。

表2两组ICU危重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组别

例数(n)

腹泻(n,%)

电解质异常(n,%)

脱管(n,%)

高糖血症(n,%)

胃潴留(n,%)

并发症总发生率(n,%)

对照组

20

2,10.00

2,10.00

1,5.00

1,5.00

1,5.00

7,35.00

观察组

20

1,5.00

1,5.00

0,0.00

0,0.00

0,0.00

2,10.00

χ2

-

7.035

6.902

5.449

7.127

2.334

6.668

P值

-

0.019

0.004

0.031

0.007

0.001

0.000

3讨论

属于ICU危重症的患者因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状态,并且患者此时的代谢相对较高,对糖分以及脂肪等物质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必须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举措。若ICU危重症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时将会进一步导致身体的免疫能力水平下降,此时患者病情严重或者恶化的可能性与风险性大大提高,不利于临床治疗难度的降低,甚至会导致患者的预后质量较差。由此可知,在ICU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中有必要应用肠内营养干预,以保持患者的营养状态较为优良,避免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

肠内营养是近些年来临床中应用率不断提高的营养支持方案,通过肠内营养可有效缓解患者营养不良的症状,达到较好的恢复作用,但在肠的营养护理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一定的并发症,此时必须为患者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本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在我院ICU危重症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期间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的肠内营养时间和不耐受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ICU危重症患者采取针对性肠内营养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的肠内营养时间,降低患者的不耐受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贺琳娜,何桂兰,莫蓓蓉.循证护理在重症监护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23):214-215.

[2]云昀,史小盼,王珍.住院患者肠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6(8):305-306.

[3]张君芳,李琴,曹冶.应用品管圈降低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堵管发生率[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19,42(3):210-213.

[4]徐笑月,张美琪,贾利霞.综合护理措施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及耐受性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11):356-357.

[5]龚泽炼.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J].心理月刊,2019,14(16):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