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在石家庄战役中的贡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4

聂荣臻在石家庄战役中的贡献

卢润彩[1]

西柏坡纪念馆

【摘要】石家庄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晋察冀战场上发动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战役。石家庄的解放,开创了我军夺取大城市之创例,也使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了一片,为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奠定了基础。作为时任晋察冀中央局书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聂荣臻,在中央军委打大歼灭战思想指导下,重新组建了晋察冀野战军,增强了部队的作战实力;亲自部署指挥正太、青沧、保北、清风店等战役,扫清了石家庄外围之敌;适时提出乘胜夺取石家庄,并研究确定作战部署,为石家庄战役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解放战争 聂荣臻 石家庄战役 贡献

石家庄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晋察冀战场上发动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战役,它不仅拔掉了国民党晋察冀战场上的一个战略要点,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而且开创了解放军夺取大城市之创例,为进行城市攻坚战提供了重要经验,也为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创造了条件。聂荣臻作为晋察冀中央局书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为石家庄战役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挽留中央工委留驻晋察冀,直接指导晋察冀扭转战局

晋察冀战场连接华北与东北,在战略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中共中央非常关注。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聂荣臻领导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在抗中作出了重大贡献。抗胜利后,由于抽晋察冀部队支援东北以及复员转业等原因,晋察冀的军事斗争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一直没有打开战略局面。为此,毛泽东很着急,多次来电指示,希望能打几个漂亮仗。

1947年春,由于国民党军进攻延安,4月26日,以刘少奇为书记、朱德为副书记的中央工作委员会来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这里当时是晋察冀中央局、晋察冀军区的所在地。由于聂荣臻正在前线指挥正太战役,没能与他们及时相见。5月3日,正太战役行将结束,刘澜涛陪同刘少奇、朱德到达河北省平山县封城村,与聂荣臻、萧克、罗瑞卿等见了面。

在封城,聂荣臻等把晋察冀的工作向刘少奇、朱德做了汇报。谈话中,聂荣臻得知中央工委准备到太行区安家时,他极力挽留,说晋察冀地区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打仗问题,石门是京广、德石、石太三条铁路交点现在还没有解放,张家口又失守及土改问题等,想留中央工委在晋察冀。[2]针对聂荣臻的请求,刘少奇和朱德商议后,5月10日,致电请示党中央。中央当日即复电:完全同意中央工委及工委工作机关留在晋察冀工作一时期,以便能够帮助中央局解决各项问题。[3]这样,中央工委就留在了晋察冀。

随后,聂荣臻又帮助中央工委进行了选址。经过认真勘察并研究,中央工委及所属机关拟到西柏坡及周围一带村庄落脚。经过一个月的紧张准备,即腾房、建房、修缮等工作完毕后,中央工委正式在西柏坡办公。

对于晋察冀战略区各项工作,毛泽东高度关注。1947年6月14日,毛泽东在给刘少奇、朱德的电报中指出:你们在今后六个月内,如能(一)将晋察冀军事问题解决好;(二)将土地会议开好;(三)将财经办事处建立起来,做好这三件事,就是很大的成绩。[4]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朱德首先便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将晋察冀军事问题解决好上,他不但亲临部队实际调查、实地指导,而且还亲自参加战役指挥,极大地提高了战役的战略战术,鼓舞了军民士气。中央工委的到来,对晋察冀各方面的工作给予了指导和帮助。[5]使晋察冀各项工作很快出现了新的局面。

二、重新组建晋察冀野战军,增强部队的作战实力

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的疯狂进攻,晋察冀军区先后在大同、集宁、张家口等几个战役中打得很不理想,几个关键之仗的失利无疑对整个战略区的军心、士气影响甚大。为改变这种状况,适应打大歼灭战需要,聂荣臻等军区领导和朱德总司令共同查找原因,了解干部情况和部队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决定重新组建新的野战军领导机构,野战军只管带兵打仗,另外组建军区后勤司令部,专管后勤保障。

刘少奇和朱德分别于1947年5月31日、6月1日致电中共中央对此问题进行请示。6月2日,中共中央复电,完全同意中央工委关于重组晋察冀野战军机关以及建立军区后勤部的建议,由后勤部统一领导供给、卫生、兵站、运输、交通、补充新兵、训练俘虏等工作,使野战军脱去后方勤务工作,割去大尾巴,不做生产,商店归公。这样,部队就可以轻快有力,能灵活使用,只管训练与打仗两件事,增加战斗人员。’”[6]

于是,晋察冀部队再次整编,重新成立了晋察冀野战军领导机关,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杨成武任政委,耿飚任参谋长,潘自力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二、第三、第四三个纵队,成立了炮兵旅,地方军区有冀中、冀晋、察哈尔。与此同时,还成立了以赵尔陆为司令员、黄敬为政治委员的晋察军区后勤司令部。

1947年6月28日,晋察冀野战军正式成立。晋察冀野战军的重新组建和晋察军区后勤司令部的建立,大大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为扭转晋察冀的军事局面做好了组织上的准备。

扭转晋察冀战场被动局面,彻底扫清石家庄外围之敌

早在1946年6月,鉴于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的紧迫形势和石家庄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毛泽东最早考虑攻占石家庄的问题。当时他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指出:你们的基本任务是保卫地方与夺取三路(平绥、同蒲、平汉)四城(大同、太原、石家庄、保定)。[7]由此可见,夺取石家庄已包含在毛泽东夺取三路四城计划任务之中。当时,作为战区指挥员的聂荣臻对如何夺取三路四城,也在细心思考。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石家庄又有坚固的城防,作战计划只能被暂时搁置。

1947年3月底,聂荣臻在安国主持召开晋察冀中央局扩大会议,会议确定不以保守城市为目标,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大踏步地进退,寻求敌人的薄弱环节给予打击,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此,聂荣臻决定首先在正太路一线对敌发动攻势。聂荣臻3月31日致电中央军委:“……我即举行正太战役,目的在歼灭正太线及石门(石家庄)外围之敌。[8]4月9日,聂荣臻率部发起正太战役,10日攻克栾城,12日攻克正定,并扫除石家庄周围大小据点90余处。4月15日,中央军委致电聂荣臻:第一期作战胜利歼敌万余,攻克数城甚慰,全军将士应予传令嘉奖。[9]取得石家庄外围胜利后,聂荣臻率部继续沿正太路西进,连克井陉、娘子关、阳泉、定襄、盂县、寿阳等城镇。5月4日,正太战役胜利结束,共歼灭敌人3.5万多人,解放沿线城镇7座,控制正太铁路180余公里,切断了太原与石家庄之敌的联系,孤立了石家庄之敌。

1947年6月,在朱德总司令指导下,部署青沧战役。6月12日夜间,青沧战役打响,按预定计划,晋察冀野战军在冀中军区、察哈尔军区和渤海军区地方部队的配合下,仅用4天时间,歼敌1.3万余人,解放了青县、沧县、永清三座县城,使冀中军区与渤海军区连成一片,从而威慑到平津,钳制了平津保敌人不敢向东北增援,很好地支援了东北战场的夏季攻势作战。6月19日,聂荣臻接毛泽东电示:青沧战役胜利完成甚慰。[10]青沧战役刚一结束,聂荣臻就和野战军领导人致电中央军委,请求继续向平津段出击,接电后,中央军委立即复电,就下一步作战方向作出指示。遵照指示,晋察冀军区下达了《关于歼灭北河至漕河段敌军的命令》。6月25日晚,保北战役打响,经过12天激战,二纵队攻克徐水,三纵队拿下固城,并歼灭敌援兵2000多人,7月6日战役胜利结束,歼敌8200余人。

在短时间里,聂荣臻率部南下正太,东取青沧,再战保北,三战三捷,改变了华北战场的被动局面,牢牢地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全国解放战争发展到1947年夏,整个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为了配合新的形式需要,聂荣臻领导晋察冀野战军发动了大清河北战役,歼敌5000余人。但由于围敌多,没能达到战役预期战果。为加领导工作,树立野战军的信心,朱德总司令亲临野战军进行指导。

9月中旬,东北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秋季攻势,国民党军从平津保地区抽调5个师(旅)的兵力出关增援,从而消弱了对晋察冀战场的压力。在此关键时刻,聂荣臻决定抓住时机,再次出保北,以吸引国民党兵力,以便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于是,一场从保北打到保南清风店战役由此拉开帷幕

10月11日,保北战役打响。在战役进行之中,蒋介石误认为晋察冀解放军兵力不足,急令保定绥靖公署主任孙连仲派驻守石家庄的国民党第3军军长罗历戎率部北上,与驻保定的刘化南部会合,企图南北夹击我军于保定徐水地区。

此时正在阜平史家寨出席晋察冀边区土地会议的聂荣臻接到消息后,立即拍电报给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通报了敌情,并指示野司领导人立即相机处置。野战军领导立即仔细研究情况,当机立断:以野战军主力南下歼灭罗历戎。为配合主力作战,留一部分部队在徐水以北阻击国民党军南下增援。

聂荣臻同意了作战部署,并即复电:南下打敌如时间仓促,可先派一个团急进至望都以南阻击,主力亦须急进,勿失良机。已令冀晋、冀中用一切努力滞阻该敌。[11]10月20日,命令冀晋独一、二两旅应即以最多不超过三天行程进抵平山城地区,如三十二师北出,则在新乐一线阻滞该敌。如敌不出则相机攻占石家庄机场及获鹿城,钳制该敌,准备配合主力下一战役行动。[12]地方阻击很有成效,罗历戎率领1.4万余人从石家庄出动渡过滹沱河后,由于受到我地方武装和民兵的阻击和袭扰,前进迟缓,直到19日才到达清风店。

晋察冀部队接到命令后提前到达指定地点。19日夜晚,迅速迂回完成了对国民党军的战略包围。20日拂晓,对敌发起了攻击。北线阻击和南线歼敌同时进行,至10月22日清风店战役胜利结束。活捉国民党第三军军长罗历戎、副军长杨光钰、第七师师长李用章。连同保北阻击战,共计歼敌1.8万余人。清风店一仗,罗历戎的第三军主力1.3万余人,全部被歼。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聂荣臻等电,指出清风店大歼灭战胜利,对于你区战斗作风之进一步转变有巨大意义。

[13]战役胜利当天,聂荣臻赶到野战军前线指挥部,向部队表示祝贺,并应要求,同罗历戎谈话,教育他悔过自新。

清风店战役是晋察冀战场的一个转折点,是我军坚持运动战、歼灭战思想的成功战例,为夺取石家庄铺平了道路,石家庄成了熟透的果子

提议解放石家庄,精心谋划作战部署

清风店战役胜利的当天,10月22日,聂荣臻同萧克等致电中央军委及、中央工委:敌第三军军部直属队,率第七师全部及第二十二师之第六十六团(共四个团及一个军部和一个师部)在定县、望都之间被我包围,经两昼夜激战,已于今晨被我全部歼灭(第三军军长罗历戎已被活捉)。现石门仅有三个正规团及一部杂牌军,我拟乘胜夺取石门(即石家庄)。军委是否批准此方针,请即复。[14]第二天,中央军委和中央工委复电同意。

清风店战役胜利之后,石家庄虽然已成为陆上孤岛,但却是一座具有较完备的坚固设防的城市。石家庄防御工事有三道,市外围有周长60里的外市沟,市区有30多里长的内市沟,市区内还有坚固的核心工事。内市沟和外市沟深度和宽度都在七八米之间。碉堡6000多个,并有交通壕和地道相互联系。国民党曾经吹嘘:凭石家庄的工事,国军可坐守三年。[15]

当时我军装备还很差,不仅没有飞机、坦克,连重型大炮也很少,更没有城市城坚战的经验。聂荣臻给部队鼓舞士气,他说:设防再坚固,也要兵来守,兵不多是不行的,再说即使打不下来,也没有什么危险,四周都是解放区。何况不论从兵力上、士气上看,打下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决心打石家庄是对的。[16]

10月25日,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朱德和聂荣臻指示晋察冀野战军在安国召开旅以上干部会议,研究攻打石家庄的部署。会议决定,鉴于石家庄地处平原,解放军没有坦克、飞机掩护,很难靠近,确定以阵地战的进攻战术为主要方法,有组织、有步骤地去进攻,用坑道作业接近堡垒,用炸药爆破,加以炮击,各个摧毁,采取稳打稳进的办法。[17]10月31日,朱德出席了会议,他提出了勇敢加技术攻打石家庄的口号。11月1日,聂荣臻向各军区发布了《配合石家庄战役给各军区的指示》:我野战军决于六日开始发动攻石门战役,如保定北敌南援,则先歼援敌,不南援,则力争攻下石门。”“即着周彪赶赴前方统一指挥独七、八两旅、十一分区与太行部队。”“周兵团及唐兵团直接听野司指挥。”“冀中应令十分区部队及独九旅准备在大清河南北地区阻敌,并破坏平汉路。”“察哈尔独四旅及七分区部队应向涿县北至门头沟、房山、良乡之线连续主动出击,破坏铁路,重点指向门头沟威胁北平。五分区及冀中九分区部队对保定北、涿县南组织不断地破路。”“保定南各县民兵于战役开始后,应随时准备阻滞敌人增援石门的作战。[18]11月5日,聂荣臻打电话给杨得志,指示打石家庄要力求速决,但指挥上不要太急。还嘱咐指挥员注意自己的安全。

经过一番紧张而周密的运筹,全军上下统一了意志,增强了信心。11月6日,石家庄战役打响。6日至8日,攻占了石家庄西北面的大郭村飞机场和东北面的制高点云盘山,使敌人失去了外围的支撑点,然后依托云盘山,炮击了市内的发电厂,切断了整个市区的电源。这三战,对敌人是重大的打击。随之,突破了外市沟和内市沟,进入了激烈的市街战斗。解放战争一年多以来,部队在攻坚作战方面,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虽然敌人层层设防,但由于战前的准备工作比较充分,每个班、组都携带有轻便简易的爆破器材,在巷战中,他们避开了在市街上作直线运动,实行破墙连院的方法逼近敌人,不仅减少了伤亡,而且进展很快。激战六昼夜,12日,我军胜利攻克石家庄,全歼守敌2.4万余人。

随着战役的胜利进行,聂荣臻知道石家庄很快就会被我军攻占。作为全国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石家庄马上要回到人民手中,为了保护人民的城市,11月8日,聂荣臻以晋察冀中央局的名义发布《必须尽力保护石家庄不受破坏的指示》:石家庄攻下后,即属人民所有,必须尽力保护其不受破坏。[19]同时决定各部动员石家庄附近几县群众,在石家庄市秩序建立之前不要进城。进入市区参战的民工担架,应很好组织,教育他们不要有破坏行为,军队也进行同样的教育。违犯纪律者,不论军民一律处分。战斗未解决前,按作战分界线划分,由进攻部队最高军政首长为军管负责人,在辖区有权禁止及处分一切有破坏行为的个人和单位,如有破坏而没有制止的,唯该区的负责人是问。石家庄解放后,将尽快派党政负责人入城。所有物资接收、反革命分子处理及群众工作等,都由他们负责。部队及其他机关不得越权。

石家庄解放后,中共中央致电聂荣臻转全体指战员,祝贺晋察冀军区部队攻克石家庄:庆祝晋察冀我军攻克石家庄,歼敌两万余人之大胜利[20]朱德致电聂荣臻转全体指战员:仅经一周作战,解放石家庄,歼灭守敌,这是很大的胜利;也是夺取大城市之创例,特嘉奖全军[21]新华社发布了解放军总部发言人对石家庄大捷的评论,发言人首先指出:这是一个重要的胜利,并且是今后一连串胜利的开端。

[22]

石家庄战役是一个较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开创了解放军夺取大城市的范例,为解放军掌握攻坚战术提供了重要经验,并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为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创造了重要条件。

姓名:卢润彩

单位、职务:西柏坡纪念馆馆长

电话:13722855530

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纪念馆

邮编:050411

 


[1]卢润彩,女,1975年出生,西柏坡纪念馆馆长。长期以来从事西柏坡历史及精神的研究工作。

[2] 安子文访谈录,1978年12月22日,西柏坡纪念馆原馆长白占基访问安子文记录。

[3] 中央档案馆等编:《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海天出版社1998年5月版,第81页。

[4] 西柏坡纪念馆编:《西柏坡文物》第二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第1版,第5页。

[5] 《聂荣臻回忆录》下,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10月版,第650页。

[6]《朱德年谱》(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第1262页。

[7] 《聂荣臻年谱》(上),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466页。

[8] 《聂荣臻年谱》(上),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466页。

[9] 《聂荣臻年谱》(上),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468页。

[10] 《聂荣臻年谱》(上),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471页。

[11] 《聂荣臻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266页。

[12] 《聂荣臻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266页。

[13] 《聂荣臻年谱》(上),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477页。

[14]《聂荣臻年谱》(上),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477页。

[15] 《聂荣臻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432页。

[16] 《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3月第2版,第665页。

[17] 《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212页。

[18] 《聂荣臻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268页。

[19]《聂荣臻年谱》(上),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479页。

[20]《聂荣臻年谱》(上),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479页。

[21] 《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前后》,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4月北京第1版,第134页。

[22] 《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前后》,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4月北京第1版,第1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