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上+线下”的产教融合新模式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基于“线上+线下”的产教融合新模式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刘国胜,许慧,贺勇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广州市迎龙路161号510520

摘要随着大数据在社会各方面的不断渗入,会计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转型。文章基于产教融合的理念,通过研究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为课程体系的完善以及本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线上+线下;课程教学方法;人才培养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的快速普及和不断发展,会计理论和实践实现了变革型的发展和创新,会计人员的思维及工作内容和方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深受影响。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校专业授课教师拥有了丰富的理论,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材、教学环境等多方面形成了本校的特色,但是随着数字化时代对财会人员需求的不断变化,目前的教学当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够通过相关措施及时解决,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复合实用性会计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将进一步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同社会的适配度。目前课程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下:

1、产教融合渗入不深。课程教学过程中未合理利用校企合作机制,教学内容缺乏真实企业案例和企业大数据资源,学生无法真正将所学知识运用在企业财会实践当中。产与教的耦合性不大,因此无法达到“产、学、研、用”的效果。

2、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会计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操性都比较高的专业,需要贯彻“课程+案例+实操”的教学形式。但是目前课程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实操为辅,没用很好实现与大数据财务的结合。同时教学过程中企业参与不深,学校和企业无法实现协同培养。

3、课程内容不够全面,缺乏平台支撑。目前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大数据分析进行开展,未将大数据相关内容、财务软件的应用与会计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同时缺乏平台对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大量的优势资源不能成功转化为课程教学成果,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二、相关研究进展

目前大数据的飞速发展,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在掌握大数据思维和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财务在决策过程当中的准确性、灵敏性和前瞻性作用,适应大环境变化。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为会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学者开始研究会计领域产教融合和“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巩利芳,俞文沁(2019)提出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当中能够有机地整合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1]。刁雪林(2022)针对税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要注重课程人才培养内容体系的建设,重视人才培养手段的更新,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2]。张岩瑾(2022)提出要创立体现工学交替人才培育理念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完善“线上+线下、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全方位育人体系,使学生具备财经行业所需各种能力,成为财经复合型人才[3]。杨浪萍,何湘娟(2022)提出建立“校中企,企中校”是利用学校与企业双方优势,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4]

目前结合产教融合新模式对会计专业课程的相关研究比较少。王建业,林丹琪(2022)提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会计”类课程要进行产教融合,关键的问题是要确定合适的合作产业对象以及结合合作企业的经验和资源获取数据,整合成能用于教学的高质量大数据案例[5]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建设一直是高校所追求的目标。为此本文将研究基于“线上+线下”的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对于整个教学体系以及财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三、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直是近年来高校教育研究的的重点。目前,我国处于数字化时代,要求会计人才具备数字化的能力,掌握数字化的知识。同时,由于疫情影响,导致校内学生实践教学难,实习难,课程通过校企合作,推出“线上企业实习训练营”和“线上企业实践训练营”,实现高质量产教融合的目标,解决学生校外实习、企业实践、毕业设计等突出问题,使学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既能保障教学质量,又能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和实习就业。开放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最前沿技术学习、专业实训平台、对口实习就业机会等;提供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支持学生运用线上实训室不断提升职业和就业能力。

依托于大数据平台,采用“线上+线下”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线上教师将借助联想大数据平台的教学资源进行授课,学校携手企业建设模拟系统的实验课程;线下邀请企业专家到校开展专题讲座并指导学生课程论文,鼓励学生到联合培养基地进行短期实习或实训。基于线上线下不同的教学模式,让财会的学生有机会走出去,企业可以走进来,既让学生掌握了各种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大数据思维,同时加强了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提高了运用大数据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决策分析的能力。

四、实施方案和相关内容

为了使会计人才培养契合企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可以构建如图1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学校和企业在结合自身优势的前提下,利用大数据平台和“线上线下”的合作模式,通过产教融合整合学校以及企业的大数据资源,实现实资源共享,学校可以利用所获取的资源,结合学校现有的优势资源,建立自己的“大数据+会计”资源库。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基于产教融合平台,与企业共同合作建立会计人才实训培训基地和线上模拟实践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所学的大数据分析知识和大数据分析工具,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在线上和线下进行全方面的融合,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一些限制。

图1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

通过线上与企业合作营造的集教学、实践、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型学习平台和线下利用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实现校企对接。在疫情的影响下,学生实习受到场地限制,毕业生求职受阻,通过线上与与技术部门、业务部门人员对接融合,实现线上智能实训,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加以运用进行开发的能力,在业务中熟练应用大数据技术模块,符合当前时代发展趋势。

五、实施意义

随着我国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对财会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的数字化财务模式要求财务人员从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进行转型升级,通过“线上+线下”的产教融合模式,一方面可以在线上依托于云平台以及智能财务工厂,系统性、合理性地帮助学生理解智能财税类岗位能力特色及价值,提高学生智能财务分析和前端业务决策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线下与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形成校企合作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企业通过资源共享,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职业和就业能力。因此本项目有以下几方面的实际意义:

1、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立足于校企合作,采取“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将产教融合的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不断丰富会计人才培养的内涵,校企联动,形成课程特色,有效促进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模式的变革。

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全方面的知识体系和实际需求,同时也更新了课程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促进教师知识结构多元化、推动建设智能财会教师队伍等发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加强校企合作力度。“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首先是建立在产教融合上的,企业走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现了社会前沿知识的传播和共享,也加深了学校同企业的联系,校企协同育人,畅通了校企之间的信息互通。

六、总结

本文结合大数据的发展现状,根据目前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基于产教融合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希望在校内教学团队所讲授的课程基础上,与企业实务专家联合打造分阶段、持续性的“产教融合”特色专题课程,旨在融合校企资源多渠道培养智能财务科技创新人才。同时也希望为其他高校会计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巩利芳,俞文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应用效果研究——以《财务会计实务》课程为例[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3):70-72.

[2]刁雪林. 借助混合培养模式打造税务会计专业人才队伍[J]. 审计与理财, 2022(9):2.

[3]张岩瑾."数字经济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产教融合路径研究." 互联网周刊 .22(2022):58-60.

[4]杨浪萍,何湘娟. “双向融合+双元协作”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会计专业为例[J]. 会计师,2022,(12):132-134.

[5]王建业,林丹琪. 产教融合视角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会计”类课程落地问题研究[J]. 商业会计,2022,(08):127-129.

本文受以下项目研究资助:

(1)2022年度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会计+大数据》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022SFKC039);

(2)2020年度广东省教学改革项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一流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粤教高函〔2020〕20号)”;

(3)2021年度广东工业大学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新文科人才培养创新班(广工大教字〔2021〕153号)”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团队”(广工大教字〔2021〕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