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河道整治工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河道整治工程分析

蓝远安

广东蓝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江门 529000

摘要:在河道整治工程的开展中,涉及多种整治方法,在传统的整治工程开展中,更重视对河道的清淤工作,虽然在传统河道整治工作开展中也开展了其余各项工作,但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存在不足,在当前和今后的整治工程开展中,需要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思想。而本文将通过对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河道整治工程的深入分析,为河道高效整治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河道整治;工程

1、河流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1.1护岸护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为稳定河道边界修建的护岸工程以及为保护滩地修建的护滩工程,通常采用抗冲的刚性材料连续固化河道边岸,一方面改变了原有边界的物理性状,破坏了原有的生境条件,另一方面部分阻断了原有河流水体与河床土体的联系,阻隔了河流与陆地。为了保护滩地修建的生产堤,则会妨碍洪水的自然漫滩,阻隔漫滩洪水主要的物质交换通道,大大削弱生态系统的能量流通作用。天然河床一般由砾石﹑卵石﹑沙土和黏土等构成,河道整治工程对河床的硬化处理,减弱了河床的过水性与多孔性,阻断了河流对地下水的纵向补充及对周边湿地﹑沼泽和土壤的横向扩展。因此,河床硬化处理对整个河流生态系统会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周边动植物生存环境破坏,甚至因丧失生存条件而使物种消失。

1.2河道形态整治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河道整治对河流纵向和横断面形态的影响。河道整治工程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影响河道形态:一是固化边岸﹑渠化河流,影响河流自然“趋弯→取直→趋弯”的演变趋势;二是通过整治工程控导水流,影响工程上下游的河势变化;三是治理工程简约的几何化断面设计约束了冲积河流的河道横断面的自然调整。一般护岸﹑护滩工程采用铺设块石﹑混凝土块等抗冲耐蚀的材料,破坏了河流趋弯取直的自然演变趋势;有时从航运安全考虑,通过河(航)道整治使河流渠化,有些裁弯取直整治工程则让河段趋直,大大改变河流纵向形态与坡度,限制了河流蜿蜒的这一基本特性。同时河流流态单一,急流﹑回流和涌浪等复杂流态不复存在,大大减弱了水体与空气的交换,削弱了水体内各种物质的时空交换。

2、河道治理原则

2.1全面计划和治理原则

河流、湖泊和其他供水系统的建设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组成部分。在规划河流、湖泊等水系时,有必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建设,土地开发和利用的原则。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建设,地方治水计划的基础、原则、目标和方案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开展河流范围内的雨水检测与管理、污染源管理与治理、补水、净水等项目,完成河流治理规划的任务。

2.2实现河道多功能原则

现代河道的主要功能是防洪和排水,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河流和湖泊的功能逐渐多样化,在河道治理和规划中对河道的各种功能的需求需要充分考虑。河流的功能不能仅分为防洪和排洪,河道的生态功能被忽略。也不可能只关注河道生态功能却忽略了河道的基本功能。

2.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是从传统河流治理模式向现代河流治理过渡的基本点,也是人们理解的回归点。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只有在现代河流环境改善和完善的基础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发展,相互适应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河道整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严重河道阻塞

河流管理中最重要的挑战之一是河流的堵塞。河流堵塞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在洪水季节,将发生诸如农田和房屋被洪水淹没等灾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会造成很大的损害。另外,一些企业和个人非法占用一些河道以增加其经济利益,造成河道阻塞洪水泛滥,从而导致诸如山体滑坡、泥石流之类的灾难。这些人为因素将直接影响河道整治工作。

3.2不注重处理污染源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速度相应加快,部分工业企业对排放的污水和废水不重视处理,直接排入河,污染河流水质。这种污染是不可逆的,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在河流生态治理中,不仅要治理地表污染,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工业废水排放时,必须经过预处理,经水质检验达标后,方可排入河流。因此,政府必须重视法律法规的构成,利用法律约束力解决河流污染问题。

3.3护岸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河道整治过程中,常见的一种防治河道变宽的方法就是进行建设护岸工程,在传统的护岸工程中大多会使用能够防止腐烂的材料将水和河岸进行隔离,这样的方法能够很好地阻止河岸上的土壤流失到河流中,防止河床不断扩大,影响周边环境。但是这样的方法却没有考虑到河岸上的植物,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防止土壤流失的效果,通常人们会将河道的岸边全部用混凝土等材料进行隔离,所以河流中的水无法供给河岸上的植物,植物本身对于水的需求量较大,这样的方式导致很多的植物死亡,当最基础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时候,直接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4、生态环境友好型河道整治工程实施对策

4.1合理设计治河方案

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在河流管理过程中建立统一而全面的河流管理计划,规划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了设计合理性强,概念准确的河道治理方案,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有必要对河道治理方案进行理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有效保护和促进河流资源,确保治河方案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河道整治工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河道整治工程的计划不应只着眼于改善河道环境的地表形态。因此,详细的河流治理规划是提高河流治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流整治过程中,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应了解河流治理规划对河流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

4.2加强污染防控力度

全面加强污染控制,防止河道水环境受到破坏,确保河道水环境清洁,是河道治理及水环境保护的关键。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河道治理工作应更加关注城市地区的污水排放及治理,对河道污水可能的来源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组织实施污水的动态监控,促使污水被妥善处理,逐步解决河道的污染问题。城市地区生活污水的来源广泛,须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同时要不断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城市生活污水的合理利用方式,禁止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道中。城镇化的发展势必会产生一些工业生产废水,须全面加强控污截污力度,采取生态效益相对理想、经济成本不高的处理方式,全面处理工业废水污染。

4.3做好生态护岸工作

在开展生态护岸工程之前,应提前对城市内部的河道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禁止对城市内部的河道继续污染。之后利用水利工程的建设方案,对城市内部的河流情况做进一步规划,将原有的多样化河道进行统一整理,让水流更加通畅,提升河道的观赏价值。与此同时,在河道的护岸和护底位置,添加渗透性较强的材料,比如鹅卵石、块石堆体等,让河道内部可以自主完成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在河岸位置种植合适的植被和树木,让河岸两侧变得更加美观。利用不同植被的生态作用,打造人工湿地系统,使河道区域的环境被改善,构建水生态系统平衡体系。作为一种有效的河道整治手段,在河道上种植必要的水生植物,如水葫芦、荷花利用水植物,对河道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净化河水,改善水质。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河道整治工程随之变得越来越多。通过上述对该内容的深入分析可知,传统河道整治方式已不再符合当下社会与河流发展的需求,甚至存在有些许问题。如:河流形态问题、河床边界问题以及护岸与护摊问题。对此,为改善这一现象,我们必须站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下,从坚持生态友好理念、科学规划河道整治以及应用环保工程治理材料等方面着手,完善河道整治工程方案,提高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振花,钱勇,杨晓静,奚圆圆.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洱海入湖河道综合整治[J].绿色环保建材,2020(07):34-35.

[2]钟坚.河道整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协调思路[J].智能城市,2020,6(07):161-162.

[3]薛艳龙.评价河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20(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