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的不同抗凝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的不同抗凝方法分析

孟迪

淮安市中医院,江苏 淮安 223001

摘要:目的:分析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的不同抗凝方法。方法:择取医院治疗的70例血液透析且高危出血患者为探究主体,以信封法分成观察组(n=35,枸橼酸钠体外透析管路局部抗凝)、对比组(n=35,普通肝素全身抗凝),分析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管路使用周期、滤器使用周期均长于对比组,观察组体外凝血指标优于对比组,差异均有价值(P<0.05)。结论:予以血液透析且高危出血患者局部枸橼酸体外抗凝的价值较为显著。

关键词:高危出血;血液透析;不同抗凝方法

血液透析为临床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替代疗法,透析治疗期间常用抗凝剂为低分子肝素或者是普通肝素,但是对于部分高危出血倾向患者,例如有创操作、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患者应用系统性抗凝剂时进一步增加了出血风险。此时多应用无肝素透析,即应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而减少凝血,但是此种治疗方式极易导致透析滤器与管路严重凝血,可造成血液丢失,甚至需要提前终止透析。研究发现,局部枸橼酸抗凝具有不增加出血风险、抗凝效果满意的优势,是高危出血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作为理想的抗凝治疗方式,但是标准化枸橼酸抗凝方案较复杂,需配合特定血液透析法进行[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简化枸橼酸抗凝被用于高危出血的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中,操作措施简化,无需额外补充钙剂,疗效已经得到证实。本次研究选择医院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治疗的70例血液透析且高危出血患者为主体,旨在分析不同抗凝方法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纳入研究时段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选择医院在该时段内收治的70例血液透析且高危出血患者,以信封法分组,其中35例为对比组,剩余35例为观察组。对比组年龄29~78岁,均值(53.54±5.26)岁;BMI为23-33kg/2,平均(28.02±1.69)kg/2;男女患者比例是19:16。观察组年龄30~77岁,均值(53.59±5.72)岁;BMI为24-32kg/2,平均(28.08±1.64)kg/2;男女患者比例是18:17。比较基线特征无统计学价值(P>0.05)。

纳入标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诊疗资料完整;研究满足伦理道德要求及《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原则;具备血液透析适应症;存在明显出血倾向或者活动性出血。

剔除标准:低氧血症、组织灌注不足、高钠血症、代谢性碱中毒、中心静脉置管血液流通不畅、严重肝功能衰竭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应用日机装DBB-27、费森尤斯4008B、PS-130透析器进行治疗,透析液为碳酸氢盐透析液,浓度比例是:30-35mmol/L碳酸氢根、110mmol/L氯、145mmol/L钠、2.5mmol/钾、1.5mmol/L钙。治疗期间血流量是200-250ml/min,透析流量是500ml/min,依据患者透析前体重、干体重、透析过程中输入液体量确定超滤量,时间为3-4h,透析器与透析管路均一次性使用。

对比组应用普通肝素全身抗凝,首先采取浓度是6250IU/L生理盐水冲洗浸泡透析器、管路,时间为30min,透析前应用无肝素盐水冲洗,透析时间隔30min采取200ml无肝素生理盐水冲洗1次透析器。

观察组应用枸橼酸钠体外透析管路局部抗凝,在动脉端以150-180ml/h的速度输入枸橼酸钠(4%),同时在静脉端以40-60ml/的速度输入,无需另外补充钙剂。

1.3观察指标

(1)管路及滤器使用周期。比较各组患者管路使用周期、滤器使用周期。(2)凝血指标。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CT、PT、Fg、APPT。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23.0软件分析数据,采取“±s”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行“t”检验,P<0.05说明存在差异。

2结果

2.1管路及滤器使用周期分析

观察组管路使用周期、滤器使用周期均明显较对比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1。

表1:管路及滤器使用周期分析量表(±s)

组别

管路使用周期(d)

滤器使用周期(h)

观察组(n=35)

18.26±3.17

23.17±2.61

对比组(n=35)

9.82±2.85

16.05±2.19

t

P

2.2凝血指标分析

观察组ACT、PT、Fg、APPT水平均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2。

表2:凝血功能分析量表(±s)

治疗质量

时间

观察组(n=35)

对比组(n=35)

t

P

ACT(s)

治疗前

109.93±3.27

109.95±3.16

0.170

0.986

治疗后

110.53±2.64

125.72±2.59

2.293

0.029

PT(s)

治疗前

14.64±5.70

14.46±5.59

0.087

0.931

治疗后

15.27±4.37

18.09±4.61

2.329

0.027

Fg(g/L)

治疗前

2.37±0.27

2.51±0.46

0.024

0.980

治疗后

2.28±0.31

2.87±0.36

2.514

0.013

APPT(s)

治疗前

30.57±2.89

30.52±2.87

0.155

0.877

治疗后

32.25±2.63

35.71±2.69

2.238

0.033

3讨论

血液透析为临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方式,具有替代治疗优势,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改善其生命质量,目前已经成为ICU的抢救技术之一[2]。通畅的管路为顺利开展血液透析的基础,而抗凝是保障血管通路通畅的基本条件,肝素抗凝为常用的抗凝方式,但是对高危出血患者而言,应用肝素抗凝极易发生并发症,加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肝素过敏等问题限制了肝素的应用。枸橼酸抗凝为新型具局部体外抗凝剂,具有适应范围广、凝血功能小等特点,本研究显示予以血液透析且高危出血患者4%枸橼酸抗凝,可降低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还可延长滤器使用寿命,应用价值理想。枸橼酸钠进入人体后经羧酸循环代谢成碳酸氢根,停止输入枸橼酸钠30min后可完全被代谢,且抗凝效果仅局限于体外循环,对于机体凝血无显著影响。此外,透析器对于枸橼酸钠的清除能力较强,进入体循环的量较少,因此对机体酸碱度、水电解质的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予以血液透析且高危出血患者局部枸橼酸体外抗凝的价值较为显著,可延长管路使用周期、滤器使用周期,同时还可改善凝血指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许敏敏,彭婷,俞跃等.分段式枸橼酸抗凝在高危出血风险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1,23(09):35-30.

[2]水光兴,邹峰,贺丹等.简化枸橼酸抗凝在血液透析高危出血倾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1,22(03):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