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营林造林技术及运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新时期营林造林技术及运用分析

胡静

广东茂益智慧生态有限公司 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营林造林技术是营林建设的核心技术,对提高我国森林面积、优化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营林造林技术水平的高低将对营林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新时期,造林技术也有了很大改变。为此,全国各地的森林部门要加快营林造林技术的优化,采用新的技术,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本文重点对新时期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运用进行了重点分析。

关键词:林业发展;营林造林;技术与运用

引言

自从十九大以后,我国越来越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把“金山银山”作为一种发展的思想贯彻到了实处。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利用是近几年来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搞好造林绿化,既能保持生态平衡,又能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又能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在实际造林中,应制订科学、合理的造林方案,加强对林木的养护,以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森林资源日趋枯竭的问题。

一、常用的营林造林技术

(一)植苗造林技术

植苗造林技术是在我国采用最早、最常用的造林技术,采用直接种植幼苗进行营林施工。不过,在使用植苗技术时,技术人员必须要在造林区附近建造一个临时苗圃,然后在苗圃里种植幼苗,等幼苗达到了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将幼苗移植到造林地区,将苗圃选址在造林区可以避免由于长期运输而造成幼苗死亡。在苗木的栽培中,技术人员要针对苗木的特点进行科学设计,以保证苗木的生长条件。在栽植幼苗时,要尽量选择健康的幼苗,并采取人工控制措施,以提高幼树的成活率和总体品质。而且,通过苗圃培养出来的幼苗,大部分都是强壮的,而且有很强的生命力,适合在一些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生长。

(二)分殖造林技术

该造林技术可分为扦插造林、捣固造林、分根造林三大类,其技术特征是采用枝条和树干造林。分殖造林成本低,技术水平高,造林时间短。但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树种的限制,使得大规模造林难以进行。

(三)播种造林技术

播种法是最早应用和最长期使用的一种植树法。在实施中,要结合实际,选用优良树种,以适应造林区环境。之后,在造林区进行直接播种和植树造林。这种方法环节少、时间短,适宜大规模的造林。但是,该技术对植树区的生态环境有较高要求,还要加强对幼苗的管理,以保证其品质。

二、新时期营林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

(一)火烧迹地

火烧迹地是一种广泛用于造林地的清理方法,使用时间较长,是在植树场进行绿化前的一种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清除各类杂木和杂草。使用时,一是要把荒地里的杂草和灌木全部砍掉,然后在地面上晾晒到上午11点,再到下午四点进行炼山作业,必须要控制好火候,不然的话,很可能会导致火灾。二是火烧完后,要彻底清除余火和余烟,确保不会有烟、火、水气。在疏散完所有人后,要有消防经验的人在现场警戒,以防发生火[1]。三是彻底清理完毕之后,就可以按照之前的计划在火烧迹地上种植植物。在栽植时,要做到合理的栽植树种、合理挖掘定植穴、控制定植穴的长、宽、高、定植密度,保证每棵幼苗都有足够的光照和营养。

(二)采伐迹地

采伐迹地是为了调节森林中植被的密度,并将不合格的树木清理干净。在火烧和铲除之后,对林地工人的土壤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并制订一个合理的植树法。在过程中,一定要对树木进行科学的养护。按正交比例的技术规定,在开挖大洞时,应对土质进行充分处理,并进行适当的充填。深埋不要求40*40厘米的植株孔径,一定要间隔4平方米,则应将定植孔的尺寸控制在50×50×50cm之间,并在定植孔内施适当的基肥。在6平方米的地方,定植点的尺寸要控制在60×60×60cm的范围内,并在施用一定基肥后再进行追肥。造林完成后,要做好造林后的养护和管理。林业主管部门要对广大农民进行宣传,使他们意识到,营林建设是一个具有长期、系统性的工程,如果仅仅注重造林面积而不注重管理,必然会对森林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造林结束后,定期组织林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对林内幼苗的生长状况进行监测,定期清理砍伐地点的杂草和灌木,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控制病虫害,控制萌芽期的病虫害,从而保持森林的生态平衡。

(三)病虫害迹地

病虫害发生后,林带、冷杉等树种的立地状况较差,针叶普遍发黄,也就是黄化。经过观测和分析,发现破坏松柏的蚂蚁翅膀为黑色,通常成群结队,主要破坏树枝、树叶和茎的营养物质。目前,白蚁防治的主要手段是采用加压烟[2]。将压气管连接到烟包孔中,喷出烟后,用重物将洞口压住,然后在巢穴周围加入水泥等材料,并用物理方法将浓烟不断挤压到蚁巢的分支。在冬天12小时内,夏季48小时内,大部分蚂蚁都会死亡。为避免残留的蚁群再起,可在分飞孔周围洒上灭蚁粉,经工蚁进入蜂巢,从而使剩余的白蚁受到感染。病虫控制效果是建设项目的主要评价指标,病虫数量在10%以下、落叶量在5%以下为优良工程;当病虫幼苗达到20%以上时,说明防治措施不到位,会对森林品质造成很大影响。

三、新时期营林造林技术的应用措施

(一)注重营造林前期的设计

新时期在选择树种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等因素,选用适当的绿化树种;若本地区适宜的树种为正,则在进行林地清理时,也应采用完全清除的方法,采用炼山法清除林地;如果选择了阴性树木,则不需要清除所有的杂草和灌木,可以采用不炼山的处理方法[3]。在实施营林作业前,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幼苗定植,以确保营林造林技术的发展,确保营林整体存活率。

(二)强化植苗技术管理

相关部门应针对不同地理环境,采取混交林,以增强林木的防御力,降低病虫害,保证森林的多样性。与传统的生物杀虫剂控制方法相比,采用人工种植技术,既能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又能极大地消除病区、降低危害范围、预防害虫扩散、保证其他地区的树木健康成长。

(三)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林业科技单位的监管力度,使有关单位能够公平、高效地选拔出合格的林业技术人员。比如,在选择造林技术人员时,要对技术人员的技术和职业进行评估,以便在造林设计中注重早期的设计与评价,并进行前期的科学研究。为了加强对森林的有效管理,提高森林在林业发展中的地位,必须成立专门的森林监督机构。

结束语

总之,营林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对国家生态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在新时期必须继续改进营林造林技术,并把新的营林造林技术运用到营林建设中,从而推动营林的发展。同时,要针对造林区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营林造林技术,比如在病原区内,栽植具有一定抗性的樟树等,以达到保护苗木生长和防止病虫害蔓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牛英.优化营林造林技术的意义及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22(11):51-52.

[2]卢广梅.林业发展中营造林技术的有效应用探析[J].新农业,2022(19):33-34.

[3]汤天庆.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10):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