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引导孩子,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鼓励引导孩子,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

卫延妮

陕西省延长县职业教育中心附属幼儿园   717100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我们在教育方法上做到可严可松,张弛有度,重视鼓励,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心心相印  鼓励引导   健康成长

从教的多年历程中,我的身边每天都在上演着无数的故事:或兴奋,或悲伤,或可笑,或气愤,或深思……虽没有那么多感天泣地的故事情节,但也有印象深刻和意义深长的故事情景。

一、第一次带幼儿园的孩子

面对新入学的孩子。他们是这么的“年幼无知”,一切行为规范,课堂常规,学习习惯都要慢慢地教、一步一步地学,那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树立威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我开始板着脸孔上课,上课时只要有一个孩子说话或搞小动作,都会受到我的严厉批评。经过一段时间,我是能控制课堂纪律了,大部分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有所提高,但是他们也很少课后粘着我“说三道四”,我多少有些失落感,怎样才能让孩子既听话又不敬畏我呢?我开始思考。和一些调皮孩子的家长聊过后得知孩子对批评已经习以为常,越是骂他越没有改进的迹象,我是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的,他们爱听表扬,喜欢被关注,“温严并用”这个词浮现出来,对了,我何不用表扬鼓励的话来代替训斥呢?

二、沟通从真心关爱开始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写到:“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作为班主任,更应时时刻刻做个有心人,不断探究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这样就能走进孩子心灵,塑造他们美好的内心世界。家庭功能的缺失,使得儿童普遍的缺乏安全感。而缺乏有效的沟通手段,则使得儿童面对成长烦恼的时候,无人倾诉、无人帮助。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作为班主任,要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呼声,了解孩子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他们生活中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所以在了解孩子时候,就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就能够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们就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你,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

三、特特殊的孩子要付出特别的爱

我们幼儿园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大多由爷爷奶奶看护,带来了教育的特殊性。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心理上的体贴与温馨,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有一个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营造和谐大家庭的氛围,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其次,学校要组织班主任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和跟踪管理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对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管理。其次,留守儿童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外因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我认为留守儿童本身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学会正确应对挫折和逆境,培养坚强的意志,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从而使自己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搭建留守儿童爱心教育平台,通过政策激励和引导,把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四、以鼓励为主的教育策略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觉得鼓励的策略,刚开使时效果是甚微的,但坚持鼓励,并且设立了奖励机制,效果明显。只要举手回答问题、遵守纪律、参加活动、知错就改等,被表扬三次的奖一朵小红花。久而久之孩子们能够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只要我一说鼓励、表扬的话就能迅速专注。现在小朋友们都知道严厉的批评,并不是不爱他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和激励,一句鼓励的话会成为孩子们奋发向上的动力。班上有这样一个小女孩,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成绩还可以,而且小嘴巴能说会道,好像一只小“百灵”。但她父母没时间管她,年迈的爷爷、奶奶宠着她,她自己由于年龄还太小,虽有几分聪明,但自制能力不强,且爱哭鼻子。有一次,她因动手摆积木,因为总是不诚信而急得大哭。从此,我就留心地观察她,我积极鼓励他,相信他。最后她终于成功了,高兴地自主排起了小手,我给她奖励了小红花。还有一次,她和红红在玩投沙包,一连输了四次,竟跑进教室里趴在桌子上大哭一场,哭完了又拉着红红再投沙包,直到赢了才罢手。我经过再三观察,分析她每次哭的原因,发现她爱哭正是她自尊心强的一种表现。于是把她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引导发挥到朗读、讲故事上来,同时给予她具体指导。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这个小女孩绘本故事书得悦耳动听,讲起故事来有板有眼,在班上的“讲故事”比赛中,被小朋友们评为“故事女王”。我体会到:教师要做到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注意发现汇总身上闪光的品质,心中隐秘的活动,脸上流露的神情,生活出现的异常行为,这一切即使刚刚露出端倪,不会引起常人的注意,也应成为教师捕捉的对象。或是因势利导,或是防微杜渐,并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来影响教育的进程,规范学生的行为。

总之,孩子的教育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无论是社会、幼儿园还是家庭都应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都要关心、关汇总的成长,应该站在对后代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 “学前教育”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